散文之分析作品结构和思路
解题步骤
• 1.明——明确文体,把握全貌。 • 2.圈——圈点勾画,抓关键句:特别关注文章的
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
• 3.标——标示段意,显露脉络。 • 4.理——理清思路,把握结构:重视具有前后衔
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 次作用的标点符号,如分号、冒号、句号等。
• 5.通——通读全文,概括文意。
分析句段作用 答题模式
•形式方面的作用(作用+分析) +内容或主旨或情感方面的作用。
与海明威相见
【答案】 DE
•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主要谈论海明威的创作技巧、文学成就,“与海明威相见” 不仅指作者曾见其本人,更指海明威的创作对作者有萦绕一生的 影响。
• “这样的烟花”不仅有形状、颜色与光亮的美丽,更是和平 团圆的象征。这个反问句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 和平的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激发人们思考。
• 答案:卒章显志。这个反问句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 热爱和平的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激发人们思考。
• 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一般为: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或深化中 心、卒章显志或呼应开头+深化或强化作者情感或本文主旨。
• ㈠首段的作用
• 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 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 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或引出下文, 为下文做铺垫。
• 《山东卷》第19题: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 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答案:从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起,行文自然,为下文谈人生的 孤绝境界作了铺垫。
• 答题的思路: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上文 (具体内容),写到下文(具体内容)。
• ㈢末段的作用
• 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 头,或兼而有之。
• 《四川卷》第17题: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 美丽呢?”收束全文,请对此简要赏析。
• 作者以这个反问句单设一段,卒章显志。
பைடு நூலகம்
2.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
•①先写街的繁荣做铺垫,引出人潮汹涌。 •②再写游人众多,为后面观灯受阻埋伏笔。 •③最后写观灯盛况,把作品推向高潮并点题。 ④层层铺垫,层层推进。
• 《江西卷》第17题:“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 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答案参考: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 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归结;另 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 主要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写。
• 中间段落的作用同样要兼顾到内容和形式,在结构上 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前后照应。答题时要交代清 楚上文和下文的具体内容。
• E.文章结尾叙写了海明威生前的住所,通过对书籍、写字台、小 玩意等物件生动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海明威的深切缅怀。
2.文章开篇写与海明威相见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答案】 •①表现年轻时候的作者对海明威的仰慕之情,凸 显生活中的海明威生气勃勃、亲切平和的形象; •②以生动的场景描写开篇,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③起笔承题,并由此引出后文对海明威创作与人 生的评论。
答题示例: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 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 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 的怯意》)
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 (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 (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把握散文的线索
分析句段作用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的作用如: 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 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 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 略结合;充实内容 C、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 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 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
散文之分析作品结构和思路
考向一、分析文章思路
• 设问方式 • 1.请梳理作者(文章)的写作思路。 • 2.概括文章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 3.请梳理作者(文章)的感情脉络。 • 4.请分析文章是怎样展开的。 • 5.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做简要分析。 • 6.简析文章的结构特征或文章在谋篇构局上的特点
• B.第③段以“螺丝钉”为喻对福克纳和海明威的写作风格进行了 对比,形象地表明前者更注重灵感和激情,而后者更看重写作技 法本身。
• C.作者既肯定了海明威在短篇小说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也客观 地指出海明威由于过分在乎技巧而未能在长篇小说领域博得声望。
• D.作者认为《过河入林》是海明威最富魅力的作品,原因在于海 明威在写作中“误入了长篇小说的松树林”,并融入了自己的生 命体验。
• 答案:(1)结构上承上启下 (2)引出全文关键词 “重西湖”。
• 《安徽卷》第15题: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四自然 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
• 第15题:①说明树的成长离不开风。②说明万物生长 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③由树的成长写到父亲对风 的认识,丰富文章内涵。
• 《江苏卷》第16题:“头项一团火球,身上汗珠子擦 了又出。早晨起个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 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 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 第16题: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 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 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刺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 写相呼应。
3.从全文看,马尔克斯从海明威那里得到了哪些写 作启示?
•【答案】
•①写作是艰苦而快乐的,要专注和坚持; •②写作应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③写作要注重技巧,融入生命感悟。
汴京的星河 1.作者的兴奋情绪在文中画横线部分表现为怎样的语 言特点?
•①用词夸饰,辞彩绚丽。
•②运用铺陈、排比语句。
•③语气急切:用副词“果有”“真个”等加强语 气,用“你看”“你抬头”等表现急于分享的兴 奋心情。
• 从以上题目所给的参考答案可以看出,首段作用类答题 是有固定的答题思路和规律的,兼顾了两个方面,
• 一是内容,要答出包括本段的内容和下文的内容;
• 二是形式(结构),为下文起到铺垫的作用。
• 答题思路一般为:本段写了什么,为下文写什么做铺垫。
• ㈡中间段的作用
• 《上海卷》第9题:第(9)段在构思上的作用是(1) _____(2)______。
• 《广东卷》第16题: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 有哪些作用?
• 答案:突出了雪美丽与丑陋的两重性,从而为下文写泥泞作铺 垫(从写热爱雪到热爱泥泞)。
• 《辽宁卷》第17题: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 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答案: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写“秋去冬来”, 自然引出下文的“炉火”,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 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意蕴预设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