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压强
中考复习《压强》说课稿
平罗回中
杨婷婷
2018年3月30日
《压强》说课稿
平罗回中杨婷婷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压强》。
下面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八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及教学策略做一阐述。
一、课标对本章要求:
1、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例如:估计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二、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压强的物理意义及计算,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四块知识点。
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及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是本章后三节的基础。
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引入物理概念。
三、学情分析:
通过八年级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本章的基本知识点有所了解,会通过压强公式计算压强大小,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也能粗略表述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对大气压强的存在以及其应用也有所认识,也知道流体的压强还与流速有关。
通过两年的物理学习,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能很好的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简单探究实验,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观看视频、观察现象、操作实验、列举事例甚过于听老师枯燥的讲解,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但学生普遍存在懒于动手,不善表达的问题。
对知识点的记忆不够深刻,对本章知识点的理解还不到位,一知半解不求甚解,不注重知识应用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只注重知识本身而忽略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还较弱,这些也正是考试拿不到高分的症结所在,需要老师引导启发、监督记忆、指出问题、纠正习惯。
四、教学策略:
本课以回顾旧知识,解决学生疑惑及易错点、提高学生应试能力为目的。
凸显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主题地位,通过少讲多练的方式让学生动起来。
本节课遵循的原则是: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掌握不扎实的当堂默写,中考的重点热点多练,学生易错的点强调且必须当堂消化吸收。
五、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课件,应用媒体播放视频、图片,将多媒体技术与学科
特点相结合,增加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应用授课助手传频技术,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
通过演示实验法,吸引学生中注意力,体现学科特点。
用知识树的形式呈现本章的知识点使知识脉络清晰。
用听写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实记效果,全员参与不留死角。
用试题刺激学生挑战的热情,锻炼学生的应试能力。
六、教法与学法:
教法:启发引导法、多媒体演示、演示实验法、讨论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学法:默写回顾、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法、练习应用法。
七、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微小压强计3个,透明盛液筒两个,饱和盐水,清水
八、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回顾能表述压强的物理意义,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及估算。
2.通过公式分析能说出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分析事例能说出改变压强的方法。
3.通过实验分析能表述液体内部压强的规特点,能说出液体内部压强计算公式,并通过公式进行定性分析。
九、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压强的物理意义及定义、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压强的计算、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教学难点:1、压强的计算 2、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十、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蛟龙号深海作业的情景,爱国主义教育中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思考蛟龙号为何会有内爆的危险性,联想到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设计意图: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上课前 5分钟是集中阶段,若这5分钟内
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则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
应用视频引入强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勾起学生回顾旧知识的欲望。
2、进行新课:
(1)本章考点剖析
考点一:压强的计算
考点二:改变压强的方法
考点三: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实验
考点四:大气压强的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先了解本章在中考中的地位,学生明
确中考对本章的考察方向及考题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本章的复习,会让复习更有效率。
(2)压强的物理意义
通过压铅笔实验,让学生感受压力相同时手指的感受不同,观察指头的形变程度发现压力相同时,压力作用的效果不同,从而体会引入压强的必要性以及压强的物理意义。
设计意图:突出物理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直观感受逐步到抽象概念得出也是学习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自然规律,用实验法代替单纯的死记硬背,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压强并记忆深刻。
(3)压强的定义式
学生通过回忆默写压强的定义式及其推导式,并标注出物理量的单位。
引导学生寻找压力与重力的关系,教学生面积换算的小技巧,引发学生思考如何估算出中学生双脚站在水平面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并说说估算的逻辑顺序。
学生完成例一中的计算题,由审题再到做题,写出规范的解题步骤。
教师应用希沃授课助手抓拍学生计算步骤,上传到电子白板,学生纠正做计算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设计意图:
落实公式的记忆,熟练公式的推导,弄懂公式中各字母代表的物理量及物理量的单位。
用图片展示区分压力与重力的关系,通过分析学生自己归纳出压力与重力的关系,避免机械记忆。
通过小技巧让学生巧妙掌握面积的单位换算,不要让数学知识制约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通过估算中学生双脚站在水平面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活动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并感知生活中压强的大小。
通过计算题训练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应用公式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基本的估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最后通过生活中的几幅图片,分析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学以致用体会知识的重要性,从物理走向生活,更进一步理解压强这个物理量。
(4)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通过问题引导方式,让学生搞清楚微小压强计的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然后教师给出探究目的,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本次实验的探究过程,由教师演示实验的探究过程。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教师纠正实验结论表述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让学生学生独立完成一道实验探究题。
设计意图:通过八年级物理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液体内部压强特点有所
了解,但对实验探究的过程有所遗忘,虽然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能说出一些,但表述过程中不够严谨,丢三落四,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再一次强化实验探究过程及注意事项,学会精确的表述结论。
通过让学生完成实验探究题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图表分析能力,
锻炼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液体压强公式
学生默写液体内部压强计算公式,并标注各个字母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单位,尤其注意h表示深度。
重温深度的概念,通过画图示讲解教会学生确定液体内某一点的深度。
通过习题引导学生定性的应用液体压强公式分析不同类型的题目,不但能说出答案,而且引导学生写出理由。
设计意图:通本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应用公式定性分析问题能力,通过说
理由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这些能力正是学生现阶段的弱项,有待于平时的训练中不断强化。
4、课堂小结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填充知识树的方式,再一次重温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对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再一次有一个整体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