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一轮复习--压强(答案)

中考一轮复习--压强(答案)

压强知识点梳理:1.压力:定义:由于物体间的挤压而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

压力大小的判断:(1)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时,压力的大小F =G(2)物体与竖直面接触,静止时受到的压力F =F'(3)物体静止在斜面上时,受到的压力F <G2.压强: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公式p =F/S,单位帕(Pa)。

压强的大小和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故:增大压强的方法——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减小压强的方法——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3.液体的压强:(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A.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B.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C.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D.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系。

(3)液体压强只跟密度和深度有关,而和液体的质量、体积、容器的形状无关,公式为p =ρgh。

(4)连通器: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

特点:若连通器中只装有一种液体或各容器中液体的密度相同,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应用:船闸、过路涵洞、锅炉水位计、茶壶、自动乳牛喂水器等。

(5)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按照原来的大小由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应用:液压机是由两个大小不同的液缸组成的,在液缸里充满水或油。

小活塞将压力通过液体的压强传递给大活塞,将大活塞顶上去。

在小活塞上加一较小的力,则在大活塞上会得到很大的力,为此用液压机来压制胶合板、榨油、提取重物、锻压钢材等。

4.大气压强:(1)最早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2)最早精确测出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1标准大气压为1.013×105 Pa=760 mmHg,能托起大约10米高的水柱。

(3)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小;液体的沸点随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应用高压锅做饭快的原因是提高了水的沸点。

5.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

(2)飞机机翼的应用:飞机机翼形状造成了飞机前进时,气流被分成上下两部分,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在机翼的上下两表面存在压强差,而产生压力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中考精选题型训练--压强一、选择题(除标注多选外其余均为单选)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骆驼具有宽大的脚掌,可以减小对地面的压力B.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科学家是帕斯卡C.塑料吸盘能贴在光滑的墙面上,是因为吸盘对墙面有较大的吸引力D.三峡船闸利用连通器的原理,让船只顺利通过大坝的2、下列实例,应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是()A.拦河坝修成“上窄下宽” B.用吸管吸瓶中的饮料C.飞机飞行时获得升力 D.鱼鳔的大小变化使鱼在水中沉浮3、如图A、B、C三个容器中装同种液体,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 A、p B、p C。

则()A.p A=p B=p C B.p A>p B>pc C.p A<p B<pc D.p B<p A<pc第3题第4题4、试管中装一些水,如上图所示,当试管倾斜时(水未溢出),水在试管底部产生的压强比竖直时()A.变小 B.不变 C.变大D.无法判断5、下列物品中,不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是()A.针筒吸药液 B.高压锅炖汤C.真空式扫路车扫地 D.活塞式抽水机抽水6、草原发生一起龙卷风,龙卷风的实质是高速旋转的气流,它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龙卷风能“吸”起物体是因为()A.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小于外部的压强 B.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大于外部的压强C.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变小 D.迷信说法中的“龙”把物体“抓”到空中7、如图是两边管子粗细相同、足够高的连通器,其水平细管足够长,中间有一个可无摩擦移动的活塞,刚开始活塞固定不动,两管液面相平,左管液体是酒精(ρ酒精=0.8×l03 kg/m3),右管液体是水(ρ水=1.0×l03 kg/m3),现松开活塞,重新稳定后()A.右边液面下降1cm B.右边液面下降2cmC.右边液面比左边液面低lcm D.左右液面一样高8、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关系为p甲=p乙。

若分别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后,使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变为p′甲>p′乙,则()A.一定是截去相同高度B.可能是截去相同的体积C.可能是截去相同的质量D.一定是截去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第8题第9题9、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均匀物块,分别沿各自虚线切割掉一半,将剩余部分a和b按照图示位置摆放在同一水平面上,比较两物块对水平面的压强()A.a比较大 B.b比较大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10、两人在相同的沙滩上漫步,留下了大小不同,深浅相同的脚印,则()A.两人对沙滩的压力一定相同 B.脚印小的人对沙滩的压强一定大C.两人对沙滩的压强一定相同 D.脚印大的人对沙滩的压力可能大11、如图所示,高度相等的均匀圆柱体A、B置于水平地面上,A对地面的压强大于B对地面的压强。

沿水平方向分别切去不同的厚度,A、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恰好相等。

关于切去部分的质量∆m A、∆m B和厚度∆h A、∆h B的判断,正确的是()A.∆h A>∆h B,∆m A=∆m B B.∆h A>∆h B,∆m A>∆m BC.∆h A<∆h B,∆m A>∆m B D.∆h A<∆h B,∆m A=∆m B第11题第12题12、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质量相等,密度之比ρA:ρB=8︰1,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则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和压强之比分别是()A.F甲︰F乙=1︰1,p甲︰p乙=1︰2 B.F甲︰F乙=1︰1,p甲︰p乙=1︰4C.F甲︰F乙=1︰2,p甲︰p乙=2︰1 D.F甲︰F乙=8︰1,p甲︰p乙=1︰8二、填空题13、体重为475 N的芭蕾舞演员,表演时单脚鞋尖触地,鞋尖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9.5×10-4 m2,则此时她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__Pa。

14、为了方便盲人行路,在马路两旁的人行道上铺设了有凸棱的盲道,某同学在盲道上行走,感觉到硌脚,这是因为走在盲道上与走在普通路面上相比,脚与地面的__________减小了,从而增大了脚受到的____________。

15、如图甲所示,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置在水平面上,将一装满水的小试管(管壁厚度不计)倒扣在水中,对小试管施加一个竖真向上的拉力F,使其缓慢上升到如图乙所示位置,在此过程中,小试管中一直充满水,这是由于___________的作用,试管口中心的压强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15题第16题16、如图所示,有一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

现将一体积为2×10–4 m3,质量为0.54 kg的矩形金属块放在容器底部,再向容器中加入水至14 cm深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________Pa,金属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________N(金属块与容器底部不是紧密接触,ρ水=1.0×103 kg/m3,取g=10 N/kg)。

三、计算题17、狗拉雪橇是因纽特人冬日常用的出行方式,阿拉斯加雪橇犬因为耐寒、耐力好而能够胜任这一工作。

现有一雪橇及货物总质量为200 kg,设雪地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5 000 Pa,地面对雪橇的摩擦力为重力的0.1倍。

(g=10 N/kg)(1)试求雪橇面积最小应多少?(2)如果每条阿拉斯加雪橇犬能提供50 N的拉力,至少需要多少只雪橇犬才能拉动雪橇?18、底面积为100cm2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放置于水平桌面上,现将体积为500cm3,重为3N 的木块A轻放入容器内的水中,静止后水面的高度为8cm,如图甲所示,若将一重为6N的物体B用细绳系于A的下方,使其恰好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水未溢出),不计绳重及其体积,求:(1)图甲中木块A静止时进入水中的体积;(2)物体B的密度;(3)图乙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19、电动汽车是全球正在大力推广的新型交通工具,它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重庆本土车企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电动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并在该领域的研发已处于世界一流水平,如图是一辆停放在水平地面上的长安逸动新能源电动汽车,其质量为1.6×103 kg,该车匀速直线行驶时,所受摩擦力是车重的0.2倍,每个轮胎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10-2 m2。

求:(1)车匀速行驶过程中受到的牵引力;(2)静止时,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四、实验探究题20、、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________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②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川云和小波利用小桌、海绵、磁码、木板,设计了如图甲、乙两个实验。

(1)川云和小波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2)根据甲、乙两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3)后来川云又把小桌放到木板上,并把砝码放在小桌上,如图丙,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于是通过比对乙、丙两个实验,他得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合理吗?________(选填“合理”、“不合理”),并请说明你认为合理或者不合理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