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文言文阅读三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周莹,瀛州景城人。
右领军卫上将军景之子也。
太宗潜邸时,莹得给事左右。
即位,补殿直。
领武骑卒巡警泉、福州。
卒才数百,捕剧贼千余,迁供奉官。
天雄军节度孙永祐、转运使杨缄称荐之,又使绥、银州按边事,还奏称旨,擢鞍辔库副使。
真宗嗣位。
会蜀平,部送胁从者数十百人至阙下。
西川转运使马亮因入奏,请赦其罪遣还。
莹以为当尽诛之。
令莹、亮廷议,上是亮议,悉原其罪。
五年,高阳关都部署阙,藩侯无足领之者,宰相请辍宣徽使以居其任。
时王继英任北院,上以莹练达军事,乃拜永清军节度,兼领其任,为三路排阵使。
莹隶人有钱仁度者,颇有军功,与虎翼小校刘斌相竞,为殿直阎渥所发。
以莹故,诏勿问,止徙斌隶他军。
契丹入寇,诏步兵赴宁边军为援。
莹至,则寇兵已去,即日还屯所。
上闻曰:“莹何不持重少留,示以不测。
轻于举措,非将帅体也。
”景德初,丁内艰,起复,代王显为天雄军都部署兼知军府事。
尝召洺州骑士千五百人赴大名,道与寇直,力战,有死伤者,莹犹谓其玩寇,将悉诛之。
诏赐金帛,谕莹勿治其罪。
车驾北巡,为驾前东面贝冀路都部署。
明年,改知陕州,俄徙永兴军府,又移邠州,兼环庆路都部署。
时夏州内属,诏省戍兵还营,以减馈饷之费。
仍手诏谕莹,莹遽奏乞留,以张边威。
上谓莹庸懦不智,以曹玮代之,徙知澶州。
故事,大礼覃庆,外藩无赐物例。
东封岁,莹镇澶渊,车驾所经,故特有袭衣、金带、器帛之赐。
大中祥符七年入朝复遣还镇又以澶渊当契丹之冲藉其廪给之厚复命知澶州九年被疾求还京师卒,年六十六,赠侍中。
初谥忠穆,后改元惠。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七》,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大中祥符七年/入朝复遣/还镇/又以澶渊当契丹之冲/藉其廪给之厚/复命知澶州/九年/被疾求/还京师/B.大中祥符七年/入朝复遣/还镇/又以澶渊当契丹之冲/藉其廪给之厚/复命知澶州/九年/被疾/求还京师/C.大中祥符七年/入朝/复遣还镇/又以澶渊当契丹之冲/藉其廪给之厚/复命知澶州/九年/被疾/求还京师/D.大中祥符七年/入朝/复遣还镇/又以澶渊当契丹之冲/藉其廪给之厚复命/知澶州/九年/被疾求/还京师/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潜邸”指古代太子继位前所居住的宅第,在本文中则指“未登基即位”。
B.“阙下”即宫阙之下,指帝王所居的宫廷,又借指京城。
在古代有时还用其代称“天子”。
C.“手诏”即帝王亲笔写的诏书,它不同于一般的文书,封建后期手诏也常由人代笔。
D.“车驾”指马驾的车,这里特指帝王所乘的车,用为帝王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莹初有军功,获得赞许。
周莹在巡视泉州等地时,以较少的士兵捕捉了数倍于己的大盗而升官,并且得到孙永祐等人的称赞举荐。
B.周莹处事不当,屡被否定。
在处理被押的胁从人员一事上,周莹提出的意见被皇上否定;在处理洺州骑兵一事上,他再次被否定。
C.周莹历任多职,偶得偏爱。
周莹自太宗即位始任官职,并多次调任;周莹的仆人因事被人揭发,却因为周莹的缘故而没有被追究。
D.周莹缺乏谋略,处事不智。
周莹去救援宁边军时看到敌人已退兵,当天便率兵返回驻地,皇上认为他处事轻率,不是将帅之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又使绥、银州按边事,还奏称旨,擢鞍辔库副使。
译文:⑵道与寇直,力战,有死伤者,莹犹谓其玩寇,将悉诛之。
译文:【答案】1.C2.A3.C4.⑴(周莹)又出使绥州、银州巡视边境事务,返朝奏报符合皇上旨意,被提拔为鞍辔库副使。
⑵(他们)在路上与盗贼相遇,奋力作战,有人死伤,周莹还说他们轻视敌寇,将要全部杀掉他们。
【解析】1.断句的前提是略通大意,然后利用特殊词语、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可用排除法加以选择。
如句中的“复遣还镇”是动宾结构,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被疾”,意为遭受疾病,即患病,不可以与“求”相连,其后的“求还京师”也是一个动宾结构,据此排除D项。
2.“指古代太子即位前所居住的宅第”错,应是指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即位前的住所。
3.“周莹自太宗即位始任官职”错误,由原文“太宗潜邸时,莹得给事左右”可知,太宗未登基时周莹就在太宗身边任职。
【参考译文】周莹,是瀛州景城人。
右领军卫上将军周景的儿子。
太宗未登基时,周莹得以在太宗身边供职。
太宗即位后,周莹补任殿直,率领勇武的骑兵巡视泉州、福州。
手下士兵仅仅几百人,捕捉大盗一千多人,升任供奉官。
天雄军节度使孙永祐、转运使杨缄称赞举荐他,他又出使绥州、银州巡视边境事务,返朝奏报符合皇上旨意,被提拔为鞍辔库副使。
真宗继承皇位。
恰逢蜀地叛乱被平定,安排押送胁从人员几十上百人到京。
西川转运使马亮趁机入朝上奏,请求赦免他们的罪过,将他们遣送回去。
周莹认为应当把他们全部杀掉。
皇上让周莹、马亮在朝廷上商议,皇上认为马亮的意见合理,全部赦免了他们的罪过。
成平五年,高阳关都部署一职空缺,藩侯中没有足以兼任这一职位的人,宰相请求停了宣徽使的职让他来担任这一职务。
当时王继英是宣徽北院使,皇上认为周莹熟练通达军事,就让他担任永清军节度使,兼任高阳关都部署这一职务,为三路排阵使。
周莹的仆人有个叫钱仁度的,很有军功,与虎翼小校刘斌互相争胜,被殿直阎渥揭发。
皇上因为周莹的缘故,下诏不加追究,仅调动刘斌隶属其他军队。
契丹入侵,皇上诏令步兵赶赴宁边军救援。
周莹到达时,入侵军队已经离去,周莹当天返回驻地。
皇上听说这件事后说:“周莹为什么不慎重些稍作停留,让他们看到(我军)难以预测。
周莹举动轻率,不是将帅之材。
”景德初年,遭遇母亲去世而服丧,后被起用复职,代替王显担任天雄军都部署兼知军府事。
曾经召集治州骑兵一千五百人前往大名,他们在路上与盗贼相遇,奋力作战,有人死伤,周莹还说他们轻视敌寇,将要全部杀掉他们。
皇上下诏赏赐金钱和布匹,告诉周莹不要治他们的罪。
皇上到北方巡视,周莹担任驾前东面贝冀路都部署。
第二年,改任陕州知州,不久调任永兴军府,又调任邠州,兼任环庆路都部署。
当时夏州归附,诏令撤掉一部分戍守的士兵使其返回营地,以缩减军队粮饷的费用。
皇上于是亲自书写诏书告知周莹,周莹急忙上奏请求留下士兵,来扩大边境的声威。
皇上认为周莹平庸懦弱没有智谋,让曹玮接替他,周莹调任澶州知州。
按以往的制度,举行大型庆祝典礼,没有赏赐节度使的惯例。
到封禅泰山的那一年,周莹镇守澶渊,澶渊是皇上所经过的地方,因此特有袭衣、金带、器帛的赏赐。
大中祥符七年,入京朝见,又遣还军镇。
又因为澶渊处在契丹的要道上,凭借其粮食供给充足,周莹又被任命为澶州知州。
九年,患病,请求返回京城。
后去世,享年六十六岁,赠官侍中。
最初的谥号为忠穆,后改为元惠。
【题型】文言文阅读【难度】一般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陶谐,字世和,会稽人。
弘治八年乡试第一。
明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工科给事中。
请命儒臣日讲《大学衍义》,孝宗嘉纳之。
正德改元,刘瑾等乱政。
谐请以瑾等误国罪告先帝,罪之勿赦。
瑾摘其讹字令对状,伏罪乃宥之。
帝命中官崔杲等往江南、浙江织造,杲等复乞长芦盐引。
谐再疏争,皆不听。
谐当出理边储,以工科掌印无人,请俟行日遣官代署。
瑾遂中谐,下诏狱廷杖,斥为民。
旋榜为奸党。
又诬以巡视十库时缺布不奏,复械至阙下杖之,谪戍肃州。
瑾诛,释还乡,其党犹用事,竟不获召。
嘉靖元年复官未至除江西佥事转河南管河副使命沿河植柳傍艺葭苇有事采以为埽①总理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巨万。
迁参政,历左、右布政使,皆在河南。
久之,擢右副都御史,提督南、赣、汀、漳军务。
疏言:“守令迁太骤,宜以六年为期。
言官忤旨,当优容。
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
”时南京御史马扬等劾王琼被逮,而新例养病久者率不复收叙,故谐以为言。
又奏:“今天下差徭烦重。
既有河夫、机兵、打手、富户、力士诸役,乃编审里甲,复征旷丁课及供亿诸费。
乞皆罢免。
”帝采纳之。
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
海寇陈邦瑞、许折桂等突入波罗庙,欲犯广州,为指挥李筜所蹙。
邦瑞投水死,折桂还所执指挥二人,乞就抚。
谐居折桂等东莞,编为总甲,使约束其党五百人为新民。
兵部以降贼群聚,恐乘隙为变,令解散其党。
已,阳春贼赵林花等攻城,与德庆贼凤二全相倚为患,谐讨破百二十五砦。
帝曰:“谐功足录,第前纵患者谁?”乃仅赉银币。
琼山沙湾洞贼黎佛二等杀典史,谐复剿平。
为总督三年,俘斩累万。
母忧归。
起兵部左侍郎。
九庙灾,自陈致仕归。
卒,赠兵部尚书。
隆庆初,谥庄敏。
《明史•陶谐传》【注】①埽:用树枝、芦苇、石头等捆紧做成的护堤材料。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嘉靖元年/复官未至/除江西佥事/转河南管河副使/命沿河植柳傍/艺葭苇/有事采以为埽/总理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巨万B.嘉靖元年复官/未至/除江西佥事/转河南管河副使命/沿河植柳/傍艺葭苇/有事采以为埽/总理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巨万C.嘉靖元年/复官未至/除江西佥事/转河南管河副使/命沿河植柳傍/艺葭苇/有事采以为埽/总理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巨万D.嘉靖元年复官/未至/除江西佥事/转河南管河副使/命沿河植柳/傍艺葭苇/有事采以为埽/总理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巨万6.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试”“秋闱”。
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应试者为本省所有的生员,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B.盐引,是商户从官府购得的取盐凭证,也是一种有价证券。
古代盐业实行国家专卖,盐引也成为封建王朝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
C.里甲,是明代州县统治的基层组织,每一百一十户为一里。
里甲制度,最大功能在于分配徭役及按丁纳税等。
D.谥,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谐不畏权贵,正直敢言。
他请求朝廷治罪刘瑾,得罪了宦官集团,后被诬告,贬谪肃州。
刘瑾伏诛后,朝廷被刘瑾的党羽把持,所以一直得不到朝廷征召。
B.陶谐善于地方理政。
他让人沿着河岸种植柳树,又在岸旁种植芦苇,遇到突发情况可以利用这些草木筑成堤坝、工事。
后来这个方法推广出去,每年省下巨大的开支。
C.陶谐爱惜民力,关心百姓疾苦。
他认为原本已有多项徭役,编审里甲后又开征了许多新的课税,百姓的负担太重,请求朝廷减少一部分。
他的意见得到了皇上的采纳。
D.陶谐为官一任,安抚一方。
阳春、德庆两处叛贼互为呼应,危害地方,陶谐一连攻破了他们125座寨垒,但由于他曾经释放海盗许折桂,所以仅获得赏银,未能得到升迁。
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守令迁太骤,宜以六年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