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显微摄影技术和核型分析

显微摄影技术和核型分析

主要根据以上4个参数,结合次缢痕的有无和位置、随体的 有无、形状和大小等就可对染色体进行测量分类、排列、编 号,进行核型分析。
4.按分类标准编号排列,用胶水将染色体按顺序贴在 一张硬纸板上。参见表23-2和图(23-2)。
表23-2 Denver-London-Chicago-Paris系统人类染色体核型分组及形态特征规定
(二)人染色体核型分析
1.选择较好的人淋巴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标本,在显微镜下 用油镜观察,选择分散好、形态好的中期染色体进行显微摄 影,并将照片放大(方法同上)。
2.将放大照片上的1个细胞的全部染色体一一剪下。
3.测量并计算各条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着丝粒指数 填入表23-1。
表23-1 染色体测量表
着丝粒指数在50.0-37.5之间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37.5- 25.0之间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25.0-12.5之间为亚端部 着丝粒染色体,12.5-0.0者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
(4)染色体臂数 是根据着丝粒的位置来确定的;端部着 丝粒染色体,其臂数计为1个,中部或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染色体臂数计为2个。
(2)臂指数 指长臂同短臂的比率,又称臂比:
臂指数=长臂的长度/短臂的长度
臂指数在1.0-1.7之间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1.7-3.0之间 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3.0-7.0之间为亚端部着丝粒染色 体,>7.0者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
(3)着丝粒指数 指短臂占整条染色体长度的比率,它决 走着丝粒的相对位置。
组号 染色体号 形态大小 着丝粒位置
A
1-3
B
4-5
C
6-12+X
D
13-15
E
16-18
F
19-20
G
21-22+Y
最大 次大 中等 中等 小 次小 最小
中部着丝粒 亚中部着丝粒 亚中部着丝粒 端部着丝粒 亚端部着丝粒 中部着丝粒 端部着丝粒
随体 次缢痕

常见于1


常见于9
+s
偶见于13


+s
(4)停显 显影完后,立即取出在停显液中晃动几下。
(5)定影
停显后,转入定影液中定影15-20 min,此时
可开灯观察效果。
(6)水洗 流水冲洗30 min左右。
(7)上光 将冲洗好的像纸稍稍沥干,将药膜面贴在上 光机的上光板上,滚压,以免留下气泡,然后加热。上好光 后,像纸会自动从上光板上脱落。如果用的是涂塑像纸,则 不用上光,晾干压平即可。
目的与内容
(一)目的 1.了解显微摄影的基本操作程序和工作原理、负片的
冲洗方法以及底片的放大技术。 2.了解并掌握人类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形态与核型分析Fra bibliotek法。 (二)内容
1.拍摄人淋巴细胞染色体分裂相,冲洗、放大照片。 2.观察人染色体的数目、形态,进行核型分析。
材料与用品
(一)材料 人淋巴细胞染色体分裂相玻片标本。 (二)用品
(4)定影 倒出停显液后,立即注人定影液,不时轻轻摇 晃。20℃定影15 min。
(5)水洗 定影时间到后,打开显影罐,取出轴心,放人 塑料盆中,流水冲洗30 min以上。
(6)晾干 水洗完毕后,将胶卷取出、挂起、晾干,注 意勿与尖锐物品接触,以免划伤药膜。
3.黑白底片的放大(在暗室中进行)
(1)将显影液D-72,停显液和定影液按顺序分别倒人各塑料 盘中,各放1个竹夹,注意不要混用。在红光下,将放大纸 剪切成合适大小。
在一些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中,除了着丝粒(也称为主缢痕) 外,有时还能看到一段稍窄的淡染区,叫次缢痕。描述染色 体的基本形态学特征有4个重要的参数:
(1)相对长度 指单个染色体的长度与包括X染色体在内的 单倍染色体总长度之比,以百分率(或千分率)表示:
相对长度=〔每条染色体长度/(单倍常染色体+X染色 体的总长)ⅹ100(或1000)
(2)显影 将自来水从显影罐顶部罐口注人,轻轻摇晃, 使胶卷药膜润湿,立即倒出水。从罐口倒入显影液,使显影 液能浸没胶卷,轻轻摇晃,使胶卷药膜充分接触显影液。采 用D-76显影液20℃需要显影12-18 min,而D-72显影液 20℃需显影5 min。显影时间到后,立即倒出显影液。
(3)停显 倒出显影液后,立即注人SB-1停显液,轻轻 摇晃,处理10s,倒出停显液。
鉴别程度
可鉴定 不易 难鉴定 难鉴定 可鉴定 不易 难鉴定
作业与思考
1.提交拍摄的人淋巴细胞染色体分裂相放大照片1张。 2.排列人的核型,绘出染色体形态的模式图,在核型分析 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返回
返回
(2)曝光 将底片放人放大机的玻璃底片夹中,根据所需 照片的尺寸,升降放大机机头,调节焦距使图像清晰。然后 将红色滤色片转到镜头中央,挡住光线。取出裁好的放大纸 压在放大尺下(光滑的药面向上),再移开红色滤色片,开 始曝光。曝光时间预先需用小放大纸条试样后确定,可用定 时器或默数数字的方法计时。
(3)显影 曝光后,将放大纸放人显影液,在红光下用竹 夹不时轻轻翻动像纸,注意观察影像的出现,影像完全出现 后(在红光下需要稍深一些).取出,稍沥一下。
2.黑白底片冲洗
(1)装罐 将胶卷和显影罐放人暗袋,拉上拉链、按上按 扣,以免漏光。双手伸人暗袋,打开暗盒。左手拿片芯,右 手持胶卷边沿,在片芯上从内向外装片。装片时右手轻捏使 胶卷成弓形便于装片,左手则缓缓逆时针方向转动,使胶卷 卷入片芯的槽中,避免使胶卷粘贴在一起。然后将片芯装人 显影罐,盖紧罐盖后打开暗袋,取出显影罐。 **正式操作以 前,可用废胶卷练习操作。
(3)将快门线旋在相机快门按钮上,扳动收片轴,上紧快门。
(4)把显微镜摄影接筒中的分光棱镜推拉杆拉出到位,使光路通向相机。
(5)曝光按下快门,按所需时间进行曝光。记录所拍摄的内容和拍摄条件 备查。**拍摄前由教师进行试拍,确定大致的拍摄条件。
(6)拍摄完毕,取下相机,按下倒片按钮,按箭头方向旋转倒片轴,至猛 然感觉阻力消失,则胶卷已倒人暗盒,打开相机后盖,取出胶卷。
由学生根据实验需要自行准备。
操作与观察
(一)显徽摄影技术
1.显微摄影
(1)装上显微镜上的相机机身,打开照相机后盖,将35mm黑白胶卷片头 齿孔与收片轴上的齿对好,盖上后盖,扳动收片轴,观察倒片轴是否跟随 转动,如果不动,需要重装胶卷。按下快门(第1张底片已曝光)。
(2)显微镜观察人淋巴细胞染色体分裂相标本,选取所要拍摄的图像,调 节标本移动器,使其位于视野中央。调节显微镜的细调焦螺旋使图像达到 最清晰。
编号 长臂 短臂 全长
相对长度 臂比 着丝粒指数
1 2 3
单倍染色体总长度=——————
主要观察染色体的长短、着丝点的位置、染色体臂的长
短、有无随体等,其中以着丝点的位置最为重要。中期染色 体中2个染色单体已分离,但着丝粒还未分开,2条染色单体 相连于着丝粒。着丝粒为一淡染区,从着丝粒向两端是染色 体的两臂,染色体被着丝粒分隔成短臂(p)和长臂(q)。 根据着丝粒位置,可将染色体分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 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和端 部着丝粒染色体(t)4种。(图23-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