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会意和形声
第一阶段是图画文字阶段。
第二阶段是以表形文字为基础,以表音文字为主体的表音文字阶段。
第三阶段是以形声字为主体,还保留了一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文字阶段。
关于汉字发展史的三个阶段
在汉字发展史上,有不同的发展阶段。
传统的分期是以汉字字体变化为标准,即以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为标准划分为四个阶段。
这项成果提出,字体变化不是汉字发展中的本质变化,不能说明汉字的历史发展规律,而应从汉字的构造方法的变化来说明汉字的本质变化。
这项成果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汉字发展三阶段的理论。
即第一阶段是图画文字阶段。
商代以前的文字应该属于这个阶段。
第二阶段是以表形文字为基础,以表音文字为主体的表音文字阶段。
从甲骨文到秦代的文字都属于这个阶段。
第三阶段是以形声字为主体,还保留了一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文字阶段,从秦汉到现代汉字都属于这个阶段。
汉字的造字方法将成为拆分的最终标准:象形/会意/形声
●汉字的类型
------------------遵循字的类型可以让拆字变得标准
现在有许多输入法编码者能坐下来踏踏实实地将汉字拆分成子字(或部件)
希望将来无论对字根的键盘对应关系如何变化,都可以应付自如。
可是,不同的输入法作者对字根的认识不同,必将导致这种劳动只能是个性的劳动,
不具备普及的可能。
那么有没有可供普及使用的拆字标准呢?
我想,解玲还需系玲人。
汉字从象形的简单笔画开始,发展到较复杂的会意字(包括指事字),最后,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形音字。
成字的制造停止后,还是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于是聪明的中国人,改而用造字的原理,来制造词组。
现在,汉字进入造词的快速发展阶段。
好了,基本将造字的过程给做个交待。
现在,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按汉字的三大类型(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来拆分可以实现拆分过程基本无异议了。
下面做一尝试:
众晶曙仞刃刀凹官神伸只要婶
说说哪些字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
如果大家的归类结果相差太远,只能说明教育界在普及汉字的构成和分类方面的知识做得不够。
尽管,现在普通话普及得还不错。
而普通话的普及也是在国家语委看到五笔无力承担教学上普及汉字编码的前提下,跨出的第一步。
现在,普通话普及了,拼音输入法的用户也增多了许多。
下一步,将是字类和构成的普及。
●将来的字典
将来的字典必会在字的发音,类型,构成的后面或是前面附上编码。
这个编码必须是符合字的发音,类型和构成,使汉字的音形能通过编码如
实体现出来。
拼音输入法在字音的基础上编成,已慢慢从低效的全拼发展到灵活的智能拼音。
大家喜爱它,因为它符合字典的标准。
而将来的输入法将结合字的类型、构成和字音信息,成为最实用可靠的编码。
可用于各
种用途的编码需要。
样品
WU
无[無]wu繁体字会意。
像一个人手持火把在跳舞,编码(wu)①本义……
五wu会意。
从二,从乂。
二,代表天地,乂,代表互相交错。
编码(wuh)①本义……
乌[烏]wu繁体字象形。
小篆像一只鸟。
编码(wup)①本义……
屋wu会意。
从尸,从至。
人来到这里居住之意。
编码(szw)①本义……
忤wu形声。
从心,午声。
抵触,不顺从。
编码(xwup)①本义……………………
这时的字典有三种查字方法:拼音,部首,编码(与义有相关)。
为了保证查找位置的准确性,编码最好是无重码的
会意字的意义由构成它的几个偏旁的意义融会而成。
引导学生识记字形,应分析其偏旁意义是怎样融会成整字意义的,也就是探求会意字的表意方式。
1.量变次质变式。
会意字表示的事物是由偏旁表示的事物集中在一起而形成的。
“林”字表示的事物是由众多树木聚生在一起而形成的,所以“林”字由两个“木”并排(表示很多树生长在一起)构成。
2.境遇式。
会意字表示的是处在一个偏旁表示的事物之中的另一个偏旁表示的事物。
“苗”表示的事物,古人认为是田里长的草,所以这个字是田字底草字头。
3.包容式。
会意字表示的是包容着一个偏旁表示的事物的另一个偏旁表示的事物。
“家”表示的事物在古代就是养有猪之类的屋子,所以这个字是一个表示猪的“豕”上面加个表示屋子的宝盖头。
4.构成式。
会意字表示的是由几个偏旁表示的事物组合而成的事物。
“笔”最初专指导毛笔,它由竹管加兽毛构成,所以这个字是竹字头下加个“毛”字。
5.来源式。
会意字表示的是来源于一个偏旁表示的事物的另一个偏旁表示的事物。
“泪”是从眼里流出的水,所以这个字是“目”字旁边加个三点水。
6.限制式。
会意字表示的是具有一个偏旁表示的性状的另一个偏旁表示的事物。
“尘”就是细小的泥土,所以这个字是“小”字下面一个“土”。
7.施受式。
会意字表示的是一个偏旁表示的事物对另一个偏旁表示
的事物施行的某种动作。
“休”就是休息,是人靠在树上的一种动作,所以这个字是单人旁加个“木”。
8.否定式。
会意字表示的是一个偏旁表示的性状被否定后的性状。
“歪”就是“正”表示的性状被否定后的性状即不端正,所以这个字是“
不”字下面加个“正”字。
9.因果式。
会意字表示的是一个偏旁表示的事物作用于另一个偏旁表示的事物后出现结果。
阳照在上面,它就明亮起来了,所以“明”字是日字旁边一个月。
金文“明”的左侧偏旁是指窗户,月亮找在窗户上,屋里就明亮了。
但在甲骨文里,
形声字的意义是由形旁来表示的,因此形旁表示的意义同形声字表示的意义总有这样那样的关系。
1.同一关系。
形声字表示的事物就是形旁表示的事物。
“眼”和“目”表示的是同一事物,所以“眼”是个目字旁。
2.属种关系。
形声字表示的事物是形旁表示的事物的一种。
“松”表示的是一种树,所以这个字是个木字旁。
3.成品与质料的关系。
形声字表示的是以形旁表示的事物为原料制成的事物。
“锅”表示的事物是用金属制成的,所以这个字是个金字旁。
4.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形声字表示的事物是形旁表示的事物的一部分。
“轮”表示的事物是车的一部分,所以这个字是个车字旁。
5。
5.人与性别的关系。
形声字表示的是具有形旁表示的性别的人。
“妈”表示的人是女性,所以这个字是个女字旁。
“舅”表示的人是男性,所以这个字是男字底。
6.容器与容纳物的关系。
形声字表示的是装有形旁表示的事物的事物。
“池”表示的事物是装水的地方,所以这个字是个三点水。
7.类似关系。
形声字表示的事物类似形旁表示的事物。
“油”字表示的事物跟水差不多,所以这个字左边是个三点水。
8.同源关系。
形声字表示的事物同形旁表示的事同出一处。
“雷”同“雨”表示的事物都来自高空,所以“雷”字有个雨字头。
9.动作与工具的关系。
形声字表示的动作施行时常以形旁表示的事物为工具。
“削”字表示动作施行时常以刀为工具,所以这个字右边是立刀旁。
10.动作变化与发出动作或发生变化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想”字表示的是一种心理活动,所以这个字有个心字底,“崩”字表示的是山发生的变化,所以这个字是个山字头。
11.动作与其支配对象的关系。
形声字表示的是以形旁表示的事物为支配对象的动作。
“骑”字表示的是以马为支配对象的动作,所以这个是个马字旁。
12.性状与事物的关系。
形声字表示的是形旁表示的事物具有的性状。
“硬”表示的是石头具有的性状,所以这个字是个石字旁。
13.性状与原因的关系。
形声字表示的是因形旁表示的事物的有无而出现的性状。
“饱”表示的是因有了食物才出现的性状,所以这个字是个食字旁;“暗”表示的是因没有太阳而出现的性状,所以这个字是个日字旁。
有少数汉字具有会意和形
声的特征,按任意一种钩字方式解说都可以。
如“忘”,如看成会意字,可以解说为事物从心里消失了。
“亡”通“无”,所以这样理解是可以的。
如看作形声字,可以认为“亡”表示字的读音,“心”表示字义,属于前面的第10种表意方式,“忘”是发生在心里的思维活动。
联系字义分析字形,一般情况下应遵循汉字构造特点,会意和形声不宜混淆,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识记字形,可以有所变通,尤其是学生自己分析时,更不必拘泥于科学性,只要说得合乎清理就行。
如“攀”,本来是个形声字,可由于声旁“樊”学生没有学过,他们在识字时就把它当成了会意字来分析:双木林中两把叉,大手抓住望上爬.。
形象生动,便于记忆,效果良好。
这样分析应该是允许的,不必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