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村“新土地抛荒”现象的原因与对策探究》文献检索与综述报告10政本李婷(16)一、文献检索工具、方法、过程介绍在陈久老师的指导下,本课题研究者充分利用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读秀、万方数据等网络工具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同时根据原文的参考文献、二级参考文献、引证文献、二级引证文献等收集到了更为丰富、全面的相关资料。
此外,研究者还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图书馆浏览了大量图文书籍。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我国农村抛荒问题的历史渊源和国内外土地抛荒现状,研究者采用了顺查法、倒查法、追溯法、导师指导法、网络查找法等文献资料收集方法,收集了我国自1987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量土地政策、中央一号文件等资料,查询了美国、日本、英国等典型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抛荒惩罚性政策。
二、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一)国外研究现状课题研究者通过查阅图书和网络资料发现,国外关于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研究较少,大部分国外专家是从农村土地流转的角度来研究土地制度问题,例如:国外土地流转制度的比较和借鉴[J]. 东南学术. 2009(02)、美国关于土地征收补偿的规定及借鉴等等。
(二)国内研究现状1、农村抛荒现象的历史追溯:首先说明一下,本课题研究者在题目中使用了“新土地抛荒”的概念,是因为现阶段农村的抛荒与1990年代中后期因为农业税费负担沉重而导致的土地抛荒不同,这里看到的土地大量抛荒出现在税费改革之后,也就是2002年之后的土地抛荒。
21世纪以来,沿海地区经济迅猛发展,同时,许多农民不能满足田地带给自己的收益。
在田里辛苦一个月还不如出去打几天工,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
除此之外,许多农村子女考入大、中、专院校,学业有成之后大部分都留在城市里安家落户,他们将父母接到城市里,而家里的田要么给别人耕作,要么让它荒着。
为什么以往一直以农事为主,以耕地为生的大批农民要如此义无反顾地南下,为什么他们可以白白抛荒了这么多良田而宁愿背井离乡地在外地买粮,以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是什么样的理由让他们可以承受离开亲人的艰苦,可以承受离开一直生养自己的土地而去他乡漂泊的辛酸?为什么近些年政府对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在村里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为什么取消了农业税农田却反而被抛荒了?为什么三农问题年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却换不来农村农民农业的根本性好转?这一问题引发了国内许多知名经济学家、各高校学者等人的关注。
2、综合介绍:通过上网搜索,我发现国内对农村耕地抛荒问题的研究成果已经有很多,如学术论文、期刊、图书、报纸等等,这让我可以借鉴到许多前人的经验成果。
通过整理,我将这些研究成果按照其不同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类:一是最为普遍的农民自身原因类,如2008年8月19日新华网论坛上发表的《中国农村耕地严重抛荒的成因及对策》、刘键,陈雩桢发表在《四川农业科技》2002年第5期的《农村耕地抛荒问题剖析》、张光宏,梁丹辉在2008年10月发表的《建设新农村视角下的耕地抛荒问题研究》、2012-12-20 发表于中华粮网的《农田抛荒的反思》、夏莉艳.农村劳动力流失与农业基础稳固 [期刊论文] -经济问题探索2009(5)等。
这些专家学者主要是从农民自身找原因,认为农村出现大面积抛荒的原因是农民期待更高的收益,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享受更好的生活。
因此,要从社会保障的角度解决这一问题,提倡建设类似于社区的乡村;二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土地抛荒原因的文章,如周全绍在《宿州学院学报》发表的《农村土地抛荒现象的经济学分析》、陈晓华在人民网发表的《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解决农村土地抛荒问题》、期刊论文——农村土地抛荒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 - 甘肃农业2006(6)、胡家勇在经济学动态发表的《马克思土地产权制度理论研究》。
这些学者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农村土地产权的归属问题,认为农民可以将闲置的土地流转出去,从而达到闲置土地的最大化利用;三是从法律角度解决土地抛荒,主要代表成果有丁国峰,蒋永洋,高涛的《我国农村土地抛荒现象的法律浅析》.市场周刊(管理探索),2004,第S1期、郑文武的《闲置土地收回中的法律问题》[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3、胡长明《中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研究》[D]. 西南政法大学 2005、蒲坚主编《中国历代土地资源法制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庞亮,韩学平的《构建我国农村土地信托制度的法律思考》[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他们认为,正是土地转让过程中缺少法律监管,导致大部分失地农民利益受损,农民宁愿抛荒也不愿将土地流转给集体、企业、公司,因此构建信托制度才是王道;四是坚持土地制度改革来解决抛荒,这是大部分学者所支持的一类,他们认为解决农村土地抛荒问题还需一场大土改,主要是改变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方式,从而使农村土地集约化。
主要代表人物有:曲福田. 土地产权安排与土地可持续利用[J]中国软科学. 2000.(9)、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政策、张素琴.严政的《完善处置政策,创新退地机制有关闲置土地处置的思考》[J]. 浙江国土资源. 2004.(11)、刘文海的《关于深化土地租税费制度改革的思考》 [J]. 中国土地科学. 1997.(3)、期刊论文《论农村土地抛荒与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 -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 2003, 24(5)、徐瑾《中国还需要一场土改》[N]. 中国经营报. 2008 (A14) 、温铁军《小农平均地权与农业规模经营》[N]. 河北日报. 2004 57、中国图书全文数据库、蒲坚主编《中国历代土地资源法制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费孝通著《乡土中国》[M]. 北京出版社, 2005等等。
同时,除了以上微观角度的观点外,还有学者从更为宏观的方向对农村新土地抛荒进行了研究,如茅于轼的《农民抛荒是好事》.2012-12;冯创志的《土地抛荒屡屡出现的警示》。
这两篇成果是土地抛荒现象支持者与否定者的代表作。
众多学者对我国农村抛荒现象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策,但有部分学者对这一问题的阐述欠缺实际调查依据,且对“新抛荒”这一概念模糊不清,缺乏必要的土地方面的理论支撑,且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没有自己的创新元素。
本课题拟在各位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在各学术网站搜索的信息和图书馆查阅的资料以及自己的实际问卷调查、访问情况,对我国农村抛荒的形成原因、解决措施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力图弥补不足,提高解决措施的可操作性,增加内容的创新性。
代表文献目录1. 汪名旵 . 透视农村土地抛荒.《决策》,2001,第8期2. 郭建,计正山,赵鼎强 .安徽农村抛荒现象透视《调研世界》,2000,第8期3. 丁国峰,蒋永洋,高涛 .我国农村土地抛荒现象的法律浅析市场周刊(管理探索),2004,第S1期4. 杨涛,朱博文,雷海章,王雅鹏.对农村耕地抛荒现象的透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第2期5. 周全绍. 农村土地抛荒现象的经济学分析宿州学院学报,2006,第4期6、黄志明代表《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土地企业化的建议》等建议和议案。
7、透视“新土地抛荒”现象中国青年网8、茅于轼. 农民抛荒是好事 2012-129、冯创志. 土地抛荒屡屡出现的警示2012年新华网10、陈晓华. 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解决农村土地抛荒问题2013年人民网11 、刘高见. 农村闲置土地的成因与对策分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009年12、2009年北京工友之家的《打工者居住现状和未来发展调查报告》13、孙宏玲,孙红霞. 威胁中国粮食安全的最危险的因素:弃耕抛荒《粮食科技与经济》 2009第1期14、王春艳. 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研究 . [期刊论文] -法制与社会2008(32)15、张明龙. 我国古代农村土地开发思想管窥 [期刊论文] -乡镇经济2008(5)16、夏莉艳. 农村劳动力流失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期刊论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7、夏莉艳农村劳动力流失与农业基础稳固 [期刊论文] -经济问题探索2009(5)18、周祝平中国农村人口空心化及其挑战 [期刊论文] -人口研究2008(2)19、邵代兴.何腾兵. 山区闲置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7(2): 146-15020、鹿存礼. 农村土地闲置原因浅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35-37.21、曲福田. 土地产权安排与土地可持续利用[J]中国软科学. 2000.(9):56-60.22、刘冬梅.冯芝军.关于农民弃耕情况的调查[J]江西农业经济. 2001(3): 64.23、孟祥仲.辛宝海. 明晰使用产权:解决农村宅基地荒废问题的途径选择[J]. 农村经济.2006.(10):13-15.24、程世云.徐黎明.吴成国. 让闲置地活起来[J]中国土地. 2005,(10):40-41.25、郑文武.闲置土地收回中的法律问题[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3. (9):45-52.26、丁斌. 管紧用活闲置土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J]河南国土资源.2005. (1):2127、蒋德明. 一条盘活土地的成功之路北海市利用闲置土地建工业园区的经验南方 [J] 国土资源. 2004.(8):35.28张素琴.严政. 完善处置政策,创新退地机制有关闲置土地处置的思考[J]. 浙江国土资源. 2004.(11):10-12.29陈矫健. 闲置土地无偿收回的法律思考 [J].浙江国土资源. 2006.(12):37-40.30刘文海. 关于深化土地租税费制度改革的思考 [J].中国土地科学. 1997.(3): 22-2831、农田抛荒的反思及解决对策.2012-12-20 05:19 中华粮网32、期刊论文农村土地抛荒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 - 甘肃农业 - 2006(1)33、期刊论文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调查与分析——以重庆市忠县三汇镇为例 -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34(11)34、期刊论文农村土地抛荒问题探析 - 湖北农业科学 - 2010, 49(7)35、期刊论文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研究 - 法制与社会 - 2008(32)36、期刊论文论农村土地抛荒与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 -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 2003, 24(5)37、期刊论文农村土地抛荒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基于湖南郴州龙海村的调查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12(2)38、期刊论文社会学视野下的近年农村土地抛荒问题浅析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22(1)39、期刊论文我国农地抛荒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36(29)40、期刊论文农村耕地抛荒问题剖析 - 农村经济 - 2002(2)41、学位论文农村土地抛荒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200342、期刊论文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调查与分析——以重庆市忠县三汇镇为例 -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34(11)43、期刊论文对当前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思考 - 农村经济与科技 - 2011, 22(4)44、会议论文边远农村土地抛荒的治理——以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黄阳司镇为例2003年中国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年会 - 200345、期刊论文农村土地抛荒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基于湖南郴州龙海村的调查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12(2)46、期刊论文贫困山区土地抛荒问题的调查与分析——以四川省旺苍乡县福庆乡为例 - 改革与开放 - 2009(16)47、期刊论文土地抛荒的经济学视角 -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 2002(5)48、期刊论文土地抛荒问题原因与对策 - 农村经营管理 - 2001(9)49、期刊论文关于农村土地抛荒问题原因分析和解决措施探索 - 商场现代化 - 2012(20)50、期刊论文论农村土地抛荒与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 -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 2003, 24(5)51、期刊论文多措并举根治土地抛荒 - 农村经营管理 - 2001(7)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52、中共中央2009年“一号文件” - 陈龙珠 - 2009年2月1日53、姜法芹. 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几种典型模式[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21)54、肖顺连,彭楚潇,沈冰心,唐鑫. 耕地抛荒状况一瞥——对湖南永州市四镇十二村的调查[J]. 中国土地. 2009(07) [5]55、史志强. 国外土地流转制度的比较和借鉴[J]. 东南学术. 2009(02)56、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1] 徐瑾. 中国还需要一场土改[N]. 中国经营报. 2008 (A14)[2] 温铁军. 小农平均地权与农业规模经营[N]. 河北日报. 2004 57、中国图书全文数据库共[1] 蒲坚主编.中国历代土地资源法制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2] 费孝通著.乡土中国[M]. 北京出版社, 2005[3] 邓聚龙著.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58、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 李昌平. 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瓦解是未来粮食危机主因[J]. 财会研究. 2010(04)[2] 贺雪峰. 如何做到耕者有其田[J]. 社会科学. 2009(10)[3] 陈柏峰. 农民地权诉求的表达结构[J]. 人文杂志. 2009(05)[4] 王锋. 苏北农村土地流转的典型经验研究[J]. 农业经济. 2009(07)[5] 刘燕舞. 反思湄潭土地试验经验——基于贵州鸣村的个案研究[J]. 学习与实践. 2009(06)[6] 李松梧. 我国的农田需不需要休耕?[J]. 中国粮食经济. 2009(04)[7] 郑拥军,孙鹏举. 土地整理研究综述[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08)59、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叶晓敏. 城市闲置土地的分布特征与形成机理研究[D]. 浙江大学2009[2] 吴迪. 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研究[D]. 广西大学 2008[3] 黄纯丽.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研究[D]. 湘潭大学 2007[4] 罗昌荣. 海口市积压房地产处置构架和相关政策分析[D]. 重庆大学2006[5] 杜建霞. 泽州县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问题的研究[D]. 中国农业大学2005[6] 马淑焕. 侯马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初步探讨[D]. 中国农业大学 2004[7] 孙景璐. 河北省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 河北农业大学 2008[7]李昌平著.我向总理说实话[M].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2[8]庞亮,韩学平. 构建我国农村土地信托制度的法律思考[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9] 胡家勇. 《马克思土地产权制度理论研究》评析[J]. 经济学动态. 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