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繁漪形象

浅析繁漪形象

目录内容摘要…………………………………………………Abstract……………………………………………………1.研究综述……………………………………………2.繁漪性格的呈现…………………………………3.悲剧命运的形成原因……………………………………3.1性格两重性特点……………………………………………3.2.悲剧的婚姻………………………………………3.3.扭曲的人格…………………………………………4.分析繁漪性格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及结论………………………内容摘要本文主要通过《雷雨》中繁漪所在的社会的背景、曹禺在文中刻画的形象、人物的对白、行为举止、为人处事等方面,来具体分析繁漪复杂而近乎病态的性格以及形成这种性格的原因,并进行分析评价.通过繁漪一系列的典型事例来揭示造就其悲剧命运的形成原因。

繁漪反封建专制的个性色彩与黑暗、罪恶充满等级压迫的社会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她不甘忍受压迫,对封建专制统治进行反抗,并撕毁了自己所在罪恶家庭虚伪的面纱。

在繁漪的身上凸显了一种典型的“雷雨”性格,而她的悲剧又揭示了在中国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与个性自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关键词:雷雨;繁漪;悲剧;反抗AbstractIn this paper, I will introduce the character of Fanyi in Leiyu by the background of the society, her appearance, the language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er and the others. Analysis the reason why her character is that, what make her life so hard.Fanyi’s resistance make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ociety and her. She can not stand the oppression of the family and she retort to it. Fanyi expose the fact of the family. There is a character which seems like a storm rain. Her life is a tragedy and shows that the road in the dark feudal society in China, the pursuit of liberation and individual freedom of the bourgeois personality is not feasible.Keywords: Thunderstorm; The Fanyi; Tragedy; Resistance浅析《雷雨》中繁漪悲剧命运的成因1.研究综述:繁漪是周家悲剧的导演者,是使得埋葬在周公馆下面的炸药爆炸起来的导火人,只有繁漪,才能够最全面地揭露周家的罪恶,才能够把周朴园的冷酷、自私、专横和伪善的本质最充分地揭示出来。

话剧《雷雨》堪称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史上经典之作,剧中繁漪的形象更是被历来广泛研究。

繁漪是“五四”之后,受过现代教育,又生长在封建大家庭的女性。

她既有保守的一面,又具有叛逆性;她既是受害者,同时又伤害了他人;她在命运的压迫下,既有不正常的举动,又具有清醒的认识;她的生命中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

她的个性中的不屈不挠、敢爱敢恨的性格也正是曹禺作品人物中最闪亮的一个,但繁漪这一人物是可悲的,其结局是凄惨的,其悲剧值得我们深深的思考。

2.繁漪的性格呈现:这样一个重要人物,在她出场时,作者自然就给了特别的介绍,而这段介绍也是奇妙绝伦的:她一望就知道是个果敢阴鸷的女人。

她的脸色苍白,只有嘴唇微红,她的大而灰暗的眼睛同高高的鼻梁令人觉得很美,但有些可怕。

眉目间那静静的长睫毛下面,看得出她是忧郁的,有时被心中郁积的火燃烧着。

她的眼光充满了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忧怨。

她的嘴角向后略弯,显出一个受抑制的女人在管制着自己。

她那雪白细长的手,时常在她轻轻咳嗽的时候,按着自己微弱的胸,直等自己喘出一口气来,她才摸摸自己涨得红红的面颊。

她是一个中国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她对诗文的爱好,但她也有更原始的一点野性:在她的心里,她的胆量里,她的狂热的思想里,在她莫名其妙的决断时忽然来的力量里。

整体来看,她似乎是水晶,能给男人精神的安慰,她的明亮的前额也会表现出深沉的理解;但是当她陷入情感的冥想中,忽然愉快地笑着;当她见着她所爱的,快乐的红晕散布在脸上,两颊的笑涡显露出来的时候,她才察觉她是能被人爱的,应该被人爱的。

这时才知道她到底是一个女人,跟所有年轻的女人一样。

她爱起你来像一团火那样热烈,恨起你来也会像一团火把你燃烧。

然而她的外形是沉静的,忧郁的,她像秋天傍晚的树叶轻轻落在你的身旁,她觉得自己的夏天已经过去,生命的晚霞早暗下来了。

3.悲剧命运的形成原因3.1性格两重性的特点繁漪有着新潮女性和旧式女人两个方面的特点。

对繁漪性格上的两重性,曹禺先生也曾经这样说:“繁漪是五四以后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雷雨》序)。

”在繁漪的舞台指示中他又说:“她是一个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

”而在新版《雷雨》中他综合了以上两种说法:“她是一个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明慧。

”显然,在繁漪这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女人身上还带有非常浓厚的封建色彩,这是由于繁漪出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她多多少少受到一定封建思想的影响,但同时又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新思潮的影响和熏陶。

繁漪具有旧式女人的“文弱”、“明慧”,以及在仆人面前那种旧式大家主妇的风范,这主要通过繁漪对待侍萍、四凤表现出来。

繁漪明明知道自己的儿子喜欢四凤,却对他大加阻挠,并说:“她始终是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下等人,我的儿子要娶,也不能娶她” (《雷雨》序)。

“五四”新思潮的激荡,使繁漪要求人格独立、个性解放,这样她和周朴园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尖锐的思想冲突———繁漪要求自由,周朴园不允许自由。

她忍受不了周家烦闷枯燥的生活,但又无法冲破这个家庭桎梏的束缚,在精神十分痛苦的情况下,她与周朴园“前妻”生的儿子周萍发生了乱伦关系。

如果从繁漪的遭遇和其要求个性解放这个角度来看,这也不纯属淫乱生活,其中也包含了她对周朴园的反抗,对封建秩序的蔑视和对爱情与自由的追求。

她曾当众宣布:“我没有孩子,没有丈夫,我没有家,我什么都没有。

”并要求周萍:“我只要你说:———我是你的。

”然而繁漪的追求又是相当卑微的,只要能与周萍保持着母亲不母亲、情人不情人的关系,她就可以苟且地活下去,至少暂时是这样的。

我们可以说,繁漪对周萍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是真实的,但她身上还有着深刻的劣根性。

她憎恶这个家庭精神生活的阴冷,又不能脱离这个家庭优裕的物质条件;她反抗封建压迫,渴望个性自由,却采取了反常的、畸形的、疯狂的报复行为;为了自己的所谓幸福,她不择手段辞掉四凤;从外面关上了周萍偷跳进四凤家的窗户;让周冲去找周萍争夺四凤;甚至请出周朴园来镇压四凤。

这一切又表现了她的损人利己和自私狠毒。

当她明明知道周萍和他的父亲一样无耻自私和不足信赖时,仍然死死地抓住周萍不放———犹如溺水的人抓住最后一根稻草———要求周萍不要抛弃她,并许诺可以接四凤一起来住。

这表明,繁漪的品格是卑下的,她追求的目标是渺茫的,反封建的思想和行动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尽管如此,当她无法忍受周家父子对她的损害时,她的报复、反抗也是非常强烈的。

周朴园所要建立的“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终因她的“爆炸”而崩溃了。

当然周朴园重组家庭并非难事,但繁漪的反抗对他毕竟是一个重大的打击,至少在精神上是有力的一击。

“后院起火”,加上正面工人阶级运动的冲击,周朴园再也不能稳坐安乐椅,这至少从一个侧面表明统治阶级已经好景不长了。

繁漪的反抗是逐渐表现出来的,由浅入深,逐层递进,这主要便现在:第一次是繁漪喝药。

“我不愿意喝这苦东西”,“我不想喝”,“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她最后还是屈从了,带着极大的愤怒把药喝了。

这主要还是说明她的反抗性很浅。

第二次是繁漪看病。

周朴园曾经两次派仆人催繁漪去看病,繁漪都没有去,周朴园只能自己亲自去催,企图以家长的威严逼她看病,但他没有想到,繁漪并没有被他吓住,她仍没有去看病,而是径自回楼上去了。

这次冲突中繁漪的态度有所改变,但是最后她还是屈服了。

第三次是繁漪雨夜从鲁家归来遇到周朴园。

周朴园问话,她的回答使的周朴园感到惊愕最后又只能摆出家长的架势命令繁漪到楼上去,但他得到的回答却是:“(轻蔑)我不愿意,告诉你,我不愿意。

”这次繁漪的反抗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四次冲突是在剧尾。

这次繁漪将周朴园叫出来,当着众人的面,撕毁了他庄严的外衣,揭露了他虚伪的道德面具,让周公馆见不得人的黑暗暴露无遗。

而周朴园此时完全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

这四次冲突越来越尖锐,越来越激烈,最后终于达到极致显示出繁漪的“雷雨”般的性格。

而当她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失去了的时候,她只有报复,只有恨。

在第四幕中,这个疯狂的雷雨之夜,她在周公馆这间关押了她多年的“铁屋子”里展开了疯狂的报复,甚至丧失了母性,残忍到了极至。

3.2悲剧的婚姻正当繁漪青春年少,和其他少女一样做着美梦、憧憬未来幸福生活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她屈从于父母之命,被骗到周家,嫁给了比她大20岁,可以做她父亲的周朴园,成了周公馆的女主人。

但繁漪在周家18年,与周朴园并未产生真正的爱情,她不爱周朴园,周朴园也不爱她,她们的关系仅仅是“生了冲儿”。

年龄上的悬殊和感情上的巨大隔膜,让她痛苦万端,加之周朴园在家庭生活中是一个十足的暴君、独裁者,在精神上不给繁漪丝毫自由,并要求她事事处处绝对服从,“做一个服从的榜样”。

繁漪丧失了独立的人格,更别谈个性解放的自由了,她名为周家的主妇,实同周家的囚徒,成为封建婚姻的牺牲品,封建纲常的受害者。

从这一层面上看,繁漪的不幸也反映了封建婚姻制度下无数妇女共同的悲惨命运。

她对周家庸俗单调的生活感到难以忍受,对阴沉死寂的气氛感到烦闷,对精神束缚感到痛苦,她要挣脱这一切,在一定意义上她也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

初入周家繁漪谨慎地面对周围的一切。

然而冷酷的周朴园,戴着伪善的面具,专心致志地怀念着自己的原配夫人侍萍。

他对繁漪是毫无爱情可言的。

周公馆的客厅里,永远摆着代表着“美好”过去的旧家具,摆放着侍萍的旧相片,永远关着窗子,屋子里是摆脱不去的令人窒息的空气。

而周朴园长年在矿上,回来后待在书房里会客,实在没事了,就逼繁漪喝那可以治“疯病”的苦药,来显示自己的专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