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关韶关经济的调查报告

有关韶关经济的调查报告

有关韶关经济的调查报告
我为韶关经济献良策
2009年1—5月,韶关GDP增长3.2%,工业副加值是负增长,财政收入负增长超过3%,排名全省倒数第一,这名次的确很吓人,应算是刷新了韶关的历史记录。

我们认为韶关滞后的原因在于工业方面,所以我们小组围绕韶关的工业情况做了调查,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当前韶关工业面对的主要问题:
韶关工业以重工业为主,而且以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等原材料基础工业占半壁江山。

金融危机爆发,使工业产能过剩成为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也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加快发展的主要问题。

去年下半年以来,以有色金属、钢铁、电力等为代表的重工业产量下滑幅度偏大,有色金属、钢铁价格大幅下降,导致我市工业整体处于亏损边缘。

1—5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仅0.7亿元,上半年国内增值税收入减收23.5%,企业所得税减收68.9%。

由于重工业行业关联广泛,当最终需求增长放缓时,链条上每个行业都会调整自身库存,缩减生产规模,并且这一趋势不断向上游产业传导,导致调整时间延长。

今年以来我市工业品出产价格指数(PPI)持续回落,从一季度的下降11%到上半年的下降13.4%,趋势仍未扭转。

致使我市工业企业利润减少,亏损增加,政府财税减少。

投资力度有所下降。

上半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1%,与上半年同期的增长42.2%比减少幅度偏大。

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额增长23.8%,超过全市平均增长,但民营经济投资仅增长7.9%。

以民营经济为主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大幅下降33.9%,新开工施工面积下降43.9%。

利用外资项目减少,投资额有所降低。

1—5月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0.7亿美元,下降4.1%;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4个,合同外资金额0.2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39.1%和51.2%。

二,造成韶关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1)韶关原来是广东第二大重工业基地。

拥有一大批省字号、甚至国字号的企业,如韶钢,韶冶,韶关特轧钢,广东大宝山矿,仁化铅锌矿等。

由于韶关的轻工业一直难有起色。

重工业也没有往日的优势,产业结构的单一,造成今日韶关经济发展的缓慢。

许多国字号企业亏损严重。

今日的韶关有点像当前的俄罗斯,貌似强大,实际上是过气明星。

(2)韶关各县区的发展不平衡也会导致整体经济发展滞后。

韶关,乐昌,是一个典型两极分化的例子。

乐昌的坪石、乐城、长来、老坪石是乐昌的重镇。

不过除了这几个镇,乐昌的绝大部分地区是集老少边穷于一身的广东最典型的山区县级市。

南雄,黄烟大县。

不过,南雄的经济,却没有多少叫得响的工业品牌。

南雄是所有山区市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

这与高山厚土的自然环境有必然的关系。

乳源,石灰岩典型地区。

工业基础薄弱,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也是韶关最不发达的县。

近年,京珠高速的通过,对经济发展有了一点促进作用。

曲江,历来是粤北重镇。

很遗憾,曲江的许多老字号的重工业,现在大多陷入了经济发展的困境。

翁源,韶关的南大门,三华寺的故乡,是粤北主要的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是能够接受到珠三角经济影响的县区。

由于到广州不足2个小时,加上便利的交通,使珠三角的许多商品迅速地进入了翁源的市场,也使翁源原来并不雄厚的乡镇工业受到严重的冲击,使翁源许多原来的乡镇企业纷纷破产。

(3)国际影响力不大。

桂林是一座国际化的城市。

桂林阳朔是一座国际化的县区,那里的外国人特多。

绝大部分都是来旅游的,在阳朔扎根的也不少,他们都是从事教育、商业等行业。

那里有好几所外国语学校。

在阳朔。

在西街,那里的商店几乎全都是中英文标识,而且那里的建筑洋味很浓。

据说青少年80%以上能用英语会话,上了年纪的也能说上几段。

而韶关呢,除了丹霞景区在节假日能看到一些外国人之外,根本与国际化沾不上边。

另外,我们觉得韶关人才的流失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今社会,就业选择增多,“人往高处走”的理念也深入人心。

越来越多的人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选择高薪企业也是自然而然的。

三,加速经济发展的建议:
目前是韶关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发展模式转变的机遇期。

当前应积极配合省实施《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按照“三促进一保持”的要求,把“双转移”工作贯通到加快经济建设、缩小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迫切需求中去,融汇到遵循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中去,主动适应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和发展大势的战略,狠抓各项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的落实,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

我市产业结构偏向重型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容易大起大落。

因此要淘汰落后产能,整合生产要素,拓展发展空间,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保增长和调结构、增效益相统一。

利用好“双转移”契机,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加大投资力度,继续扩大政府投资,重点支持农业农村、改善民生、完善基础设施、促进结构优化、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建设,加
大对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投资力度:关注信贷规模和投向,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和领域,引导信贷流入中小企业和实体企业,有效带动社会投资。

还有,企业不应片面追求人才成本最低,过分的在降低人才使用成本上下功夫。

意识到人才自身的个人价值实现需求,发展需求和受重视受尊重的需求,尊重人才非常有必要。

最后,还需要结合我市实际,大力引导扶持。

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必须结合我市的实际进行,鼓励民营企业向旅游业、水电开发、种植业、饲养业等方向发展,充分利用山区资源和优势,发展特色经济,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加大投入,内引外联,大力发展资源型、科技型、实业型的个体私营企业。

扩大经营规模,增强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以带动经济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