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钼矿业发展现状

我国钼矿业发展现状

我国钼矿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建议——姚公一在第四届中国钨钼产业年会的演讲2014年11月19日河南有色金属网各位代表:大家好!金秋十月,东山论钼(钼80%用于炼制各类合金钢、不锈钢、耐热钢,超级合金,应泛用于军事工业,既是“战争金属”,也是战略稀有金属)。

现将我国钼矿业发展走向的一些规律性认识与大家进行讨论,旨在为谋划钼矿业“十三五”(2016-2020年)的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建议性信息,供选择时参考。

一、我国钼矿业发展的现状1.1我国钼矿储量分布及特点中国钼矿资源丰富,“十二五”以来,资源储量增长幅度大,总保有储量840万吨,居世界第2位。

探明储量的矿区有222处,分布于28个省(区、市)。

钼矿大型矿床多,是一个重要特征,如陕西金堆城,河南栾川、辽宁杨家仗子、吉林大黑山钼矿均属世界级规模的大矿,矿床类型以斑岩型钼矿和斑岩-矽卡岩型钼矿为最重要,前者如陕西金堆城、江西德兴,后者如河南南泥湖钼矿;矽卡岩型、碳酸盐脉、石英脉型次之;沉积型钼-铀-钒-镍矿床有较大的潜在价值,伟晶岩脉型钼矿无工业意义。

从钼矿形成时代来看,除少数钼矿形成于晚古生代和新生代之外,绝大多数钼矿床均形成于中生代,为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我国钼矿分布就大区来看,中南占全国钼总储量的35.7%,居首位。

其次是东北19.5%、西北13.9%、华北12%,而西南仅占4%。

就各省(区)来看,河南储量最多,占全国钼矿总储量的30.1%。

其次陕西占13.6%、吉林占13%、另外储量较多的省(区)还有:山东占6.7%、河北占4%、辽宁占3.7%、内蒙古占3.6%。

以上8个省(区)合计储量占全国钼矿总储量的81.1%,其中前三位的河南、陕西、吉林三省就我国钼矿的第一个特点是探明储量虽多,但其品位与世界主要钼资源国美国和智利相比,显著偏低,多属低品位矿床。

矿区平均品位小于0.1%的低品位矿床,其储量占总储量的65%,其中小于0.05%的占10%。

中等品位(0.1%~0.2%)矿床的储量占总储量的30%,品位较富的(0.2%~0.3%)矿床的储量占总储量的4%,而品位大于0.3%的富矿储量只占总储量的1%。

我国钼矿的第二个特点是虽然品位低,但伴生有益组分多,经济价值高。

据统计,钼作为单一矿产的矿床,其储量只占全国钼总储量的14%。

作为主矿产,还伴生有其它有用组分的矿床,其储量占全国钼总储量的64%。

与铜、钨、锡等金属共生和伴生的钼储量占全国钼总储量的22%。

我国钼矿的第三个特点是规模大,并且多适合于露采。

据统计,储量大于10万t 的大型钼矿,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76%,储量在1~10万t的中型矿床,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20%,适合于露采的钼矿床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64%。

大型矿床多可以露采,而且辉钼矿的颗粒往往比较粗大,属于易选型。

就矿石类型来看,在我国已探明的钼矿储量中,以便于利用的硫化钼矿石为主,其储量约占钼矿总保有储量的99%,而不便于利用的氧化钼矿石,混合钼矿石及类型不明的钼矿石只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1%。

我国钼矿的最后一个特点是,地质工作程度比较高。

经过地质工作达到勘探程度的储量占总保有储量的50.5%,达到详查程度的储量占41.8%,二者合计,详查以上工作程度的储量占到我国钼矿总保有储量的92.3%。

根据地质找矿周期规律,特别是深部(500米-2000米深)找矿难度甚大的规律,预测“十三五”(2016年-2020年),我国钼矿资源储量快速增加的趋势,将有所放缓。

1.2我国钼矿的采选能力、钼精矿产量及采选产能利用情况(大致统计)从“十一五”初(2006年)以来,我国钼矿的采选能力及全国精矿产量均大幅增长,其中钼矿采矿能力从2006年的9.3万吨(实物吨)提高到2008年的17.1万吨,再提高到2013年的31.3万吨。

钼矿选矿能力从2006年13.2万吨(实物吨)提高到2008年的21万吨,再提高到2013年35.2万吨(河南选矿能力16万吨,占全国的45%)。

钼精矿产量(金属吨)从2006年的4.5万吨提高到2008年的8.1万吨,再提高至2012年的12.1万吨,再减少至2013年的11.8万吨(河南钼精矿产量4.9万吨,占全国的40%),预计2014年达12.7万吨。

我国钼矿采选能力主要集中在河南、陕西、辽宁、吉林等地,即钼矿资源集中的省,该四省的钼采矿能力、选矿能力分别占全国总能力的71%和80% 。

值得关注的,2008年我国钼矿采矿产能利用率为92%,选矿产能利用率为77%,即从2008年起,我国钼选矿产能已出现过剩情况。

2013年我国钼矿选矿产能利用率大致统计与估算为78.6%,与2008年相似。

2013年河南钼选矿产能利用率为68.1%,属产能严重过剩。

1.3我国钼矿企业状况我国钼矿企业多,规模小,淘汰落后产能任务重,优强企业(洛钼、金堆城、龙宇钼业、新华龙钼业等)少,2013年河南省共有钼(钨)企业45家,钼产品产量2000吨/日以上的仅11家,分布在10个县(市)内。

多数企业属需淘汰落后产能:生产设备差,回收率低,污染重,资源浪费大,令人担忧。

全国钼矿企业状况与河南省差不多。

从表2可看出,2013年钼均价高于2003年但低于2004年,“已基本触底”,2014年钼均价由于惯性,还要下降,向2003年均价趋近。

但由于国际市场需求回暧,现货市场供应较紧缺,据此预测2015年国内外钼价格“在触底后”,将可能振荡缓升。

1.4国内外钼价格变化情况占56.5%。

表1显示出我国主要的钼矿床规模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二、“十三五”我国钼矿业发展趋势若按70%概率分析“十三五”全国钼矿业发展趋势,就要分析其三大影响要素。

一是全球钼产业发展战略,二是“十三五”我国钼产业政策导向,三是“十三五”我国钼市场供需变化趋势。

2.1全球钼产业发展战略2.1.1资源控制及储备战略目前,全球85%的钼储量集中在美国、中国、加拿大。

美国控制着全球41%的钼储量,加拿大控制着全球6%储量,这两个国家的原生钼矿多。

近几年,两国出口均逐年下降,美国直接将钼精矿出口到西欧、日本,减少了自身污染,保护了自身环境。

美国钼资源虽然多,却是全球第一个实行钼资源控制储备的国家,加拿大跟随美国,也实施了这一战略。

日、韩两国虽然是稀有金属资源短缺国家,但已经将钼等稀有金属储备,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其储备目标直指我国。

日、韩、欧洲通过各种途径及手段,进口中国钼等稀有战略资源,进行储备,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2.1.2专业化和规模化战略专业化生产是全球钼产业发展的战略性规律。

美国及智利的著名钼矿企业,利用钼资源优势,生产钼精矿,销售给专业的焙烧厂进行粗加工。

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著名钼加工企业都是外购原料,利用其专业技术,生产附加值高的钼金属制品。

这少数全球著名的钼矿企业及钼加工企业,均已实施规模化战略,产能规模大(单个企业年钼精矿产能3万吨实物量以上,年钼焙烧产能2万吨以上),控制了大量市场份额,可以灵活调节产量及价格。

2.1.3技术开发及企业转移战略专业化生产这一钼产业发展规律,决定了必须投巨资进行技术开发。

如力拓集团投资2.7亿美元从钼矿渣中回收钼和錸的新技术、新工艺;利用物理、化学特殊转化新技术新工艺生产高纯钼,研发新技术生产高温钼、钼稀土合金、高温高强钼合金、钼钨合金、钼錸合金等。

美国、智利等国将高排放、高污染生产钼铁、氧化钼企业转移到西欧与日本等国。

2.2我国“十三五”钼产业政策导向“十一五”期间,国家通过关税调整,出口配额,指令性计划总量控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性目录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加大了对钼产业的宏观调控力度,保障了国家钼等稀有金属的战略性安全及国内市场需求。

在“十二五”期间,为了进一步保障钼等稀有金属战略安全及国内市场需求,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钼产业政策:严格管理钼矿开采,鼓励钼资源性产品进口和控制其出口,引导钼矿资源向优强企业整合,支持技术开发和鼓励下游深加工,鼓励开展国际化经营等。

显然,“十二五”钼产业政策比“十一五”更加严格,更加完善。

那么“十三五”钼产业政策走向如何判断呢?总体来看,根据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错综复杂的新形势(缓慢复苏、大国货币、贸易投资、大宗商品价格等)及国际多元利益博弈的新问题[全球矿产竞争,美国“策划两洋战略”,即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国家保障钼等稀有金属战略安全及国内市场需求,只能加强,不会减弱。

此乃“十三五”钼矿产业政策走向判断的大前提。

为此,“十三五”国家钼产业政策将比“十二五”更加系统化、更加法治化、更加国际化,这是对其走向的基本判断。

“十二五”钼产业政策基本上要延伸到“十三五”前期。

按照中央国务院减少行政审批,减少对市场干预的总体要求,《国家稀有金属管理条例》及《国家稀有金属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及各省市与之配套政策,将在“十三五”前中期对钼市场监管,保障国家钼战略安全及国内市场需求,起决定性作用。

2.3我国“十三五”钼市场供需变化趋势从2010年起,随着国际钼市场需求回暧和钼价的逐步回升以及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受出口好转及大量新增资源及新增产能的驱动,即使国家宏观调控开采配额及产量计划对钼产量增加有所影响,但钼产量(金属吨)年平均增速仍可达3%左右,预计2015年钼产量(金属吨)达13万吨,2020年钼产量达15万吨,而国内消费量平均增长达10%左右,预计2015年达12万吨,2020年达13.5万吨。

为此,大致预测我国“十三五”期间钼市场可能供需两旺,大致平衡,给大家发出较为乐观信号,但只有70%概率!预测国内钼价在2015年“触底后”震荡回升,但是国内钼价在“十三五”“触高”(2005年国内精矿年均价5336元/吨度)的概率较小。

2.4我国“十三五”钼矿业发展趋势由于我国与全球一些发达国家,均将钼作为稀有战略资源进行控制与储备;我国“十三五”钼产业政策将围绕“控制与储备”为主而制定;预测“十三五”我国钼市场可能供需两旺,大致平衡,国内钼价回升的概率大;预测“十三五”我国钼资源储量大幅度增加的概率减小。

根据上述几点,可推断我国“十三五”钼矿业发展环境较好,在保护中开采,在开采中保护,建设钼绿色矿山的趋势不会变。

三、关于“十三五”钼矿业改革、创新、发展的建议根据我国钼矿业的现状及“十三五”我国钼矿业的发展趋势,从改革、创新、发展方面提出若干建议,进行探讨,供大家谋划钼矿业“十三五”发展参考。

3.1加大战略合作共赢力度(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法治化建设)根据前已叙及钼产业的发展规律,即专业化,规模化。

钼矿企业治理结构的提升,也必然是规模化、专业化。

再结合我国优强钼矿企业少;中小企业多的实际,提出建议:在“十三五”期间,钼矿优强企业与中小企业,应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为机制,加大战略合作共赢力度,形成混合所有制等多元法人治理先进结构(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体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