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一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1)
主备老师:陈艳飞参与成员:朱秀琴、周韶华、符小花、龙群英、张倩、程楠楠
一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2)
主备老师:陈艳飞参与成员:朱秀琴、周韶华、符小花、龙群英、张倩、程楠楠
一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3)
主备老师:陈艳飞参与成员:朱秀琴、周韶华、符小花、龙群英、张倩、程楠楠
(2)跟随老师一起在计数器上拨珠子:先在个位上一颗一颗地拨,满十后再在十位上一颗一颗地拨,满百后再在百位上拨一颗珠子,表示一个百。

(3)明确100的写法:在百位上写1,个位和十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7.熟悉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三、巩固练习。

1.互动游戏:一名学生任意说出一个100以内的两位数,其他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并写数、读数。

2.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总结。

1.再次强调读数和写数的方法,重温数位顺序表。

2.谈谈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理解。

对数位顺序表要重点强调,学生易把方向记反。





完成《阳光同学》第34页。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拨一拨、读一读、写一写的过程中动手、动脑、动口,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实现了新课标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质疑:33的两个“3”意思一样吗?为什么?用特殊的数字提出质疑,让学生自主探讨得出结论,完成了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更加透彻。

一年级数学(下)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4)
主备老师:陈艳飞参与成员:朱秀琴、周韶华、符小花、龙群英、张倩、程楠楠
一年级数学(下)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5)
主备老师:陈艳飞参与成员:朱秀琴、周韶华、符小花、龙群英、张倩、程楠楠
(4)说出其他列的数是怎样排列的。

观察每一列数,发现排列规律与第3列式一样的,都是个位上的数相同,上下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0。

(5)从其他角度进行观察,还有哪些发现。

斜着看,从11到99,这一组数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同;从19到91,这一组数十位上的数依次多1,个位上的数依次少1……
3.找数、猜数游戏。

4.小结:百数表里藏着许多秘密,多观察、多动脑才能收获更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1页下面的“做一做”。

2.填空。

四、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还可以斜着看,由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汇报。

实践应用,让学生用掌握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业布置1、完成《阳光同学》本课时练习。

2、完成预习单《比较大小》。





数的顺序
教学反思
这节课探究了百数表里藏着的秘密,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给指定的数涂色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数的排列规律,让学生对数的排列规律有了深刻的理性认识。

在教学中采用了学生自己动手,互相评价的方式,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习热情的评价,以此来发挥评价的作用,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通过质疑,让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以后学习比较数的大小做好了铺垫。

一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6)
主备老师:陈艳飞参与成员:朱秀琴、周韶华、符小花、龙群英、张倩、程楠楠
一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7)
主备老师:陈艳飞参与成员:朱秀琴、周韶华、符小花、龙群英、张倩、程楠楠
(1)蓝球和红球分别与黄球比一比。

发现蓝球和红球都比黄球多,但多的程度不同。

(2)怎样描述比较的结果?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较的结果,并在小组里说一说。

(3)出示“多一些”和“多得多”,选择合适的一个词描述相应的比较结果。

明确蓝球比黄球多一些,红球比黄球多得多,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5.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少一些”和“少得多”。

根据少的程度选择“少一些”或“少得多”描述比较的结果。

明确黄球比蓝球少一些,比红球少得多,蓝球比红球少得多。

6.说一说生活中的数,并用语言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3页“做一做”。

2.三个人进行跳绳比赛,小华跳了25下,小红跳得比小华多一些,小玲跳得比小华多得多,请选择小红和小玲分别跳了多少下。

四、课堂总结。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说说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

2、布置课后预习的内容。

到数字,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

理解新课重点词“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的多”再让学生用这些词互相说一说。

由语言的表述再转换到数字的大小关系。

练习中插入初步认识数轴上表示的数来比较数的大小,为以后学习打基础。





完成《阳光同学》本课时练习。





比较大小(2)
教学
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本节课要求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学生对比较大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单一的描述也能理解,可对稍复杂的描述分析题意的能力还有待练习提高,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用这些
一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8)
主备老师:陈艳飞参与成员:朱秀琴、周韶华、符小花、龙群英、张倩、程楠楠
一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9)
一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10)
一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11)
主备老师:陈艳飞参与成员:朱秀琴、周韶华、符小花、龙群英、张倩、程楠楠
2.分别用2个圆片和3个圆片摆数。

(1)记录摆出的所有数。

小组合作摆数,先用2个圆片摆,再用3个圆片摆,把摆出的数在数位表上记录下来,并到前面展示。

(2)思考:怎样摆数最大,怎样摆数最小。

明确将圆片都摆在十位上的时候得到的数最大,都摆在个位上的时候得到的数最小。

3.用4个圆片摆数,感受有序思想。

(1)出示要求:用4个圆片摆出所有的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小组合作,讨论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摆出所有的数,并动手操作,然后把自己的摆法展示出来。

(3)组织学生汇报,感受有序思想。

观察其他同学的作品,明确:要想不重复、不遗漏地摆出所有的数,可以先把所有的图片都放在一个数位上,然后一个一个地往另一个数位上移。

4.引导学生分别用5、6、7、8个圆片摆数,发现圆片的个数与所摆的数之间的规律。

5.不用摆,说出用9个圆片可以表示出哪些数。

三、拓展训练,巩固提高。

出示15、24、33、42,说出这些数是用几个圆片表示出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全课总结。

谈谈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表是摆出不同的数并记录,2个圆片、3个呢?小组合作边摆边完成学习单,学生汇报,分享发现的规律,感受有序思想和动手操作能力。

验证规律,让学生摆出5个圆片,6个,说出7个,8个、9个分别可以表示哪些数。





完成《阳光同学》第42页。





摆一摆,想一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