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俗学课件2

民俗学课件2


第三节 民俗学的分类
• (一)物质民俗学
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不断重复的、带有模 式性的活动,以及有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 式。
民间建筑、生产习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 民间美术、医药保健民俗、商贸民俗
第二节 民俗学概述
一、关于“民”的概述 • 民俗学学科创始人
• 德国19世纪著名的童话搜 集家、语言文化研究者
• “民”就是民族。
格林兄弟(德语:Brüder Grimm Die Gebrüder Grimm)
2. “民”是一个群体
• 法国社会学家,他的3部主 要著作《社会分工论》、 《自杀论》、《宗教生活的 基本形式》。
• 博尔尼(英国)
民俗学研究对象是那些“流行于落后民族或保留于较 先进民族无文化阶段中的传统信仰、习俗、故事、歌谣和 俗语”。
二、关于“俗”的概述
• 20世纪中叶 多尔森(美国民俗家)
民俗学对象概括为口头文化、传统文化和非官方文化。
阿切尔·泰勒
民俗学是研究那些或者是以口头的形式,或者以实践的 方式流传下来的传统。
二、关于“俗”的概述
• 各种民俗事项研究对象
• (1)内容
(2)形式
• (3)传播方式
(4)性质和特征
• “俗”应该以口头、物质、风俗或行为等非
正式和非官方的形式创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是 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
• 民俗学研究内容应该是书面文化传统之外的 文化,以口头、风俗或物质的形式存在,以民间 传承(或是口传,或是模仿,或是表演)的方式 传播。
现在的文化
• 文化是民族存在的根本。
• 文化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人们生活方式和表达 方式的总和。(民俗学角度)
• 文化作为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和社会历史的 积淀物,是对社会历史现象的一种综合反映。 (社会学角度)
• 二、文化的特点 (1)人类创造行为的体现,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大众性)
(2)文化传承依靠一定的媒介。 (3)文化永远不是静态的,而是发展的。(传承性) (4)文化是一个累积的过程。 (5)文化具有深厚的保守性。(民族性)
三、民俗与民俗学
•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 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
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
的日常生活服务。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行为、
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
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早期文化
接近于“文明”,指人类文明程度的高低,是人 类对自然界的征服与改造能力。
18世纪后期
扩展到关注人类各种精神活动及其这些精神活动 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 爱德华·伯内特·泰勒
• 人类学之父,古典进 化论代表人物
• 文化或文明,就其广 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 是一个复杂的整体, 它包括知识、信仰、 艺术、道德、法律、 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 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 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 习惯的复合体。
钟敬文 中国民俗学之父
• 民俗: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
传承的生活文化。它既包括农 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 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传统,也 包括新产生的民俗现象;既包 括以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 包括以物质形式、行为和心理 等方式传承的物质、精神及社 会组织等民俗。民俗虽然是一 种历史文化传统,但也是人民 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三、传统的概述
• “一时期之风气经过长时间而 能延续,没有根本的变动,那 就是传统。”
• 历史上文化现象、文化样式、 文化类型的凝聚,是人类活动 的积习。
四、传统的特点
(1)必须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2)文化传播方式多样化。 (3)文化现象传播途径的非正式性。 (4)持续性与连贯性
• (1)一种民俗现象流传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却很 难区分与哪种社会群体有关。
• (2)过分强调或规定“民”的范围只会限制和约 束自己的研究。
• 总之,中国民俗应该就是全体中国人的民俗。
二、关于“俗”的概述 • “俗”,简言之为知识和学问。
• “民俗”:普通百姓的知识和学问。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野蛮时期 半开化时期 文明时期
4、“民”可以是任何一个人
• 美国加州大学民俗学和人类学 教授,美国现代民俗学和民间 文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
阿兰·邓迪斯
• “民”可以是任何一个由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具有某 种共同点的社会群体,而且这 一社会群体必须具有一种共同 的文化传统。
5、“民”为全民
埃米尔·迪尔海姆 185彼此联系在一起,社会群 体可以是一个民族,也可以 是一个民族内部的具有某种 共同性的一群人。
3、“民”是古人(爱德华·泰勒)
• 认为人类仍然生活在非文明的环境当中或者 说还没有进化到文明阶段的那些人,也就是 野蛮人和半开化的人。
第二章 民俗学概论
第一节 文化与传统概述
民俗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 们生活中的各种民俗事项无论在文化的形成、 发展,还是在文化的保护、传递和延续的过程 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文化的概述
文化(culture)
文化是体现一个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和创 造力的重要源泉。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 载体,是这个民族存在的根本,也是这个民族 的“身份证”。
• 民间文学说(流行于美国和苏联)
民俗即民间文学;美国学者将民俗学定义为“口头传承 的文学艺术”,把习惯、宗教、语言、工艺等排斥在外”; 苏联学者将其定义为“仅指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
传统文化学说(西方普遍流行的观点)
民俗仅限于传统之中,将生活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民俗 排斥在外。
科学全面的——“民俗”定义
“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 “楚民俗,好痹车”
“民俗”概念的狭义理解
• 文化遗留物说(英国早期文化进化学派)
民俗是一个已发展到较高文化阶段的民族中所残存的 原始观念与习俗的遗留物,就像人由猿猴进化而来,身上 残留着一根尾椎股一样。(博尔尼)
精神文化说(英国民俗学会1914年)
“引起民俗学家注意的,不是耕犁的形状,而是耕田 者推犁入土时所举行的仪式;不是渔网和渔叉的构造,而 是渔夫入海时遵守的禁忌。”( 《民俗学手册》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