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高考备考资料

2019高考备考资料

中原名校2018—2019学年高三数学学科复习计划数学试卷充分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重视考查中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注意考查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在前二年命题工作的基础上做到了总体保持稳定,深化能力立意,积极改革创新,兼顾了数学基础、思想方法、思维、应用和潜能等多方面的考查,融入课程改革的理念,拓宽题材,选材多样化,宽角度、多视点地考查数学素养,多层次地考查思想能力。

1 试题题型平稳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重视对新增内容的考查2 2018年命题基础性强,优秀学生大多不重视三基训练,本年度复习要注意高的上去,低的下来。

重视基础,以教材为本3 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4 深化能力立意,考查考生的学习潜能5 重视应用题设计,考查考生数学应用意识二、教学计划与要求新课已授完,高三将进入全面复习阶段,全年复习分三轮进行。

第一轮为系统复习(第一学期),此轮要求突出知识结构,扎实打好基础知识,全面落实考点,要做到每个知识点,方法点,能力点无一遗漏。

在此基础上,注意各部分知识点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横向联系,理清脉络,抓住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

在教学中重点抓好各中通性、通法以及常规方法的复习,是学生形成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意识,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方法。

同时有意识进行一定的综合训练,先小综合再大综合,逐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三、具体方法措施1. 认真学习《考试说明》,研究高考试题,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复习的依据. 高考试题是《考试说明》的具体体现。

只有研究近年来的考试试题,才能加深对《考试说明》的理解,找到我们与命题专家在认识《考试说明》上的差距。

并力求在复习中缩小这一差距,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复习。

2.高质量备课,参考网上的课件资料,结合我校学生实际,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复习。

充分发挥全组老师的集体智慧,确保每节课件都是高质量的。

统一教案、统一课件。

3.高效率的上好每节课,重视“通性、通法”的落实。

要把复习的重点放在教材中典型例题、习题上;放在体现通性、通法的例题、习题上;放在各部分知识网络之间的内在联系上抓好课堂教学质量,定出实施方法和评价方案。

4.狠抓作业批改、讲评,教材作业、练习课内完成,课外作业认真批改、讲评。

一题多思多解,提炼思想方法,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5.认真落实月考,考前作好指导复习,试卷讲评起到补缺长智的作用。

6.培优补差,尖子生与面齐抓共管,不同层次的班级老师各司其职。

高考复习要结合高考的实际,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要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实行综合指导。

可能有的学生应专攻薄弱环节,而另一些学生则应扬长避短。

了解学生要加强量的分析,建立档案.了解学生,才有利于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对于好的学生,重在提高;对于差的学生,重在补缺。

四.教学参考进度第1-2(8月11-8月24)周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第3周以及第四周前三天(8月27-9月5)数列第4-6周(9月6-9月22)概率统计部分第7-9周(9月24-10月10)立体几何第10周(10月11-10月15)二选一第10-14周(10月16-11月6)解析几何第14-15周(11月6号-14号)函数导数部分第15-18周(11月7号-12月8号)集合与函数、复数第19周(12月10-12月22)平面向量第20-21周(12月24-1月4号)不等式推理证明虽然计划到这个时间,但是由于没计算上节假日,周测以及月考评卷和的时间,年前进行一轮结束有困难,估计年后3月前结束一轮,3月到4月中旬二轮结束,二轮准备分成以下专题:一、函数专题二、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三、数列与不等式四、概率统计五、选修系列六、立体几何七、解析几何八、数学思想方法总结九、分题型介绍选择填空答题技巧三轮综合能力提高(4月中-高考)其中5月中进行回归课本以及概念易错题训练2018年全国高考数学科试题命题特点素养导向新举措能力考查新突破2018年高考数学科贯彻高考内容改革的要求,将高考内容和素质教育要求有机结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综合素质提高作为命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命题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考主干、考能力、考素养,重思维、重应用、重创新。

突出关键能力的考查,强调逻辑推理等理性思维能力,重视数学应用,关注创新意识,渗透数学文化,强化素养导向,助推素质教育发展。

1.突出关键能力考查立足于培育学生支撑终身发展和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重点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数学应用、数学阅读和表达等关键能力。

注重数学思维的考查,多考一点想的,少考一点算的。

重视学科主干知识,将其作为考查重点,围绕主干内容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思想方法和关键能力的考查,杜绝偏题、怪题和繁难试题。

通过高考引导中学教学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课堂教材,避免超纲学、超量学。

2.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把高考内容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应用题中,将数据准备阶段的步骤减少,给考生呈现比较规范的数据格式或数据的回归模型。

采取“重心后移”的策略,把考查的重点后移到对数据的分析、理解、找规律,减少繁杂的运算,突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查。

引导学生从“解题”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如II卷第18题,以环境基础设施投资为背景,体现了概率统计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试题采用真实数据,增强了试题情境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III卷第18题减少了繁琐的数据整理步骤,将考查重点放在运用概率统计思想方法分析和解释数据之上,突出了考查重点。

3.关注创新意识培养数学试题体现鲜明的创新导向,创新试题的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想的张力,把学生从标准答案中解放出来。

增强试题的灵活性和开放性,采取多样的形式、多角度的提问、不唯一的答案,降低题海战术、机械刷题的收益,从而起到减负的作用。

真实地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不是训练技巧,引导基础教育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如文科数学I卷第17题在所求数列中加入了讨论,判断问题,通过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设问展现了思维的过程,充满了探究的味道,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研究型学习的理念。

4.增强数学文化浸润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也是立德树人、繁衍发展的文化基因,蕴含强大感召力的文化积淀。

数学试题把其中的精华引入到高考的内容中,既打上中华文化的烙印,又有东方数学的特点,发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注意吸收世界数学文化的精华,引导学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如III卷第3题以优秀的中华木土文化为背景,以榫卯为载体,从更高的要求和不同的角度,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图形的转化能力。

理科数学I卷第10题以古希腊数学家希波克拉底在研究化圆为方问题时曾研究过的图形为背景,设计了一个几何概型问题,引导考生热爱数学文化,关注几何之美。

2019届复习指导:2018年高考数学试题命题评析考查关键能力强调数学应用助推素质教育2018年高考数学命题严格依据考试大纲,聚焦学科主干内容,突出关键能力的考查,强调逻辑推理等理性思维能力,重视数学应用,关注创新意识,渗透数学文化。

试题体现考主干、考能力、考素养,重思维、重应用、重创新的指导思想。

试卷稳中求新,在保持结构总体稳定的基础上,科学灵活地确定试题的内容和顺序;合理调控整体难度,并根据文理科考生数学素养的综合要求,调整文理科同题比例,为新一轮高考数学不分文理科的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贯彻高考内容改革的要求,将高考内容和素质教育要求有机结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综合素质提高作为命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素养导向,助推素质教育发展。

1聚焦主干内容,突出关键能力2018年高考数学试题,立足于培育学生支撑终身发展和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重点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数学应用、数学阅读和表达等关键能力;重视学科主干知识,将其作为考查重点,围绕主干内容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思想方法和关键能力的考查,多考一点想的,少考一点算的,杜绝偏题、怪题和繁难试题。

以此引导中学教学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课堂,用好教材,避免超纲学、超量学。

2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数学应用2018年高考数学试题,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应用题中,将数据准备阶段的步骤减少,给考生呈现比较规范的数据格式或数据的回归模型;采取“重心后移”的策略,把考查的重点后移到对数据的分析、理解、找规律,减少繁杂的运算,突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从“解题”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如全国II卷第18题,以环境基础设施投资为背景,体现了概率统计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全国III卷第18题减少了繁琐的数据整理步骤,将考查重点放在运用概率统计思想方法分析和解释数据之上,突出了考查重点。

3考查数学思维,关注创新意识2018年高考数学试题,体现鲜明的创新导向,创新试题的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想的张力,把学生从标准答案中解放出来;增强试题的灵活性和开放性,采取多样的形式、多角度的提问、不唯一的答案,降低题海战术、机械刷题的收益,从而起到减负的作用;真实地考查考生的数学能力,而不是训练技巧,引导基础教育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如文科数学全国I卷第17题在所求数列中加入了讨论,通过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设问展现了思维的过程,充满了探究的味道,体现了新课标研究型学习的理念。

4增强文化浸润,体现育人导向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也是立德树人、繁衍发展的文化基因,蕴含强大感召力的文化积淀。

2018年高考数学试题把其中的精华引入到考试内容中,既打上中华文化的烙印,又有东方数学的特点,发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注意吸收世界数学文化的精华,引导学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如全国III卷第3题以优秀的中华木土文化为背景,以榫卯为载体,从更高的要求和不同的角度,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图形的转化能力;理科数学全国I卷第10题以古希腊数学家希波克拉底在研究化圆为方问题时曾研究过的图形为背景,设计了一个几何概型问题,引导考生热爱数学文化,关注几何之美。

5探索内容改革,助推素质教育根据文、理科考生数学素养的综合要求,调整2018年全国II卷、III卷文理科同题比例,为新一轮高考数学不分文理科的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试题采用“Y字型排列”:即文理科容易题和中档题相同,构成试卷的基础,其后文科增加中档题,理科增加较难题,组成文理科不同难度结构的试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