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伦理学
例如,邓亚萍参与希望工程,资助一个失学 儿童上学,直到大学毕业。邓亚萍的这一行为 为我们国家减少一个文盲,甚至增加一个大学 生,是直接符合功利主义原则的,这就是邓亚 萍这一行为的行为功利价值;此外,这一行为 还符合爱护儿童、关心他人和互相帮助等道德 准则,对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和发扬起到 积极的作用,而社会良好风气又有利于功利主 义基本原则的实现,因此,这一行为还具有准 则功利价值。
据系统功利函数可得:
Uc (找人陪死) = RUr (找人陪死)+ DUd (找人陪死) = 2×(-10)+1×54 = 34
Uc (不找人陪死) = RUr (不找人陪死)+ DUd(不找人陪死)
= =
2×10+1×0
20
为了说明系统功利的特征,我们不妨 把道德选择的行为情境作一点改变, 即德军官的附加条件是:被抓回的那 13人必须每人找3人陪死,否则80个 人全部被枪毙。为简便起见,假定遵 守或违反道德准则所折算的功利价值 以及义利系数与前一情境相同。于是 可得:
边沁的道德哲学的出发点是个人效 用或个人利益,其依据是一个明白浅 显的心理学事实,即:人的一切行为 的基本动机是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 既然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并且我们 重视每一个人的利益,那么自然可以 得出,就社会范围而言,我们应当增 进最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边沁试图把人的快乐或不快加以定量 化,从而把伦理学改造成为科学。但 是他的这一努力一般公认是不成功的,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快乐是多种多样 的,对于不同种类的快乐无法加以定 量的比较,并且不同的人对快乐与不 快的感觉也是不尽相同甚至很不相同 的,几乎不可能找到一个公共的和客 观的衡量标准。
Uc (找人陪死) = RUr (找人陪死)+ DUd (找人陪死) = 2×(-10)+1×28 = 8 Uc (不找人陪死) = RUr(不找人陪死)+ DUd(不找人陪死) = 2×10+1×0 = 20
张华夏先生在建构了系统功利 主义的道德系统之后又去建构 一个超功利主义的道德系统, 后者不把最大幸福原则作为最 高原则。张先生之所以建立超 功利主义的系统是因为他认为 功利主义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反 例。
其次,在实验对象自愿的某些情况下允许 医生进行人体实验,具有行为功利价值, 因为由此得到的医学结果对整个社会是有 益的,尽管这种行为不能完全保障实验对 象的人生安全。由此可见,赫尔辛基宣言 中关于人体实验的规定既非仅仅依据康德 原则或保障人生安全准则得出的,也非仅 仅依据行为后果的功利价值得出的,而是 综合考虑和权衡准则功利和行为功利的结 果,因而是符合系统功利主义原则的。
按照张先生的说法,这条限制 体现了康德的反功利主义的道 义论的立场,即:每一个人都 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但是,在 笔者看来,这条限制是与系统 功利主义的立场完全一致的。
首先,如果允许医生强迫一个人做人体实验, 那么,一个人的最基本的利益即生存或保持身 体完整的权利将被剥夺,这从根本上是有损于 大多数人的利益的。尽管从表面上看,被做实 验的人是少数,而由实验所得到的医学结果可 以为多数人带来利益;然而问题在于,这使任 何人都面对被作为医学实验对象的可能性,因 此任何人的人生安全都受到威胁。保障人生安 全可以看做功利主义原则之下的一条道德准则, 因此,不以人体做实验的行为具有准则功利价 值。
“作一个不满足的人总比作一 个满足的猪要好些,”
“作一个不满足的苏格拉底, 总比作一个满足的傻子要好 些。”
不过,密尔承认,实际社会中 像苏格拉底这样的高素质的人 总是少数,因为 “享受高等情 感的能力,在大多数人的天性 中是像一株脆弱的植物,不仅 易被敌对势力摧残,而且只要 缺少培养,就会消灭。”
Hale Waihona Puke • 其实,准则功利主义在很大程 度上已经包含了道义论的成分, 因为它已承认道德准则对于行 为功利的相对独立性。可以说, 在做道德判断时综合考虑准则 功利和行为功利,相当于,将 功利主义同道义论在一定程度 上结合起来。
在许多场合,一个行为的行为 功利价值和准则功利价值是相 互一致的;然而,在有些时候, 一个行为的行为功利价值和准 则功利价值是相反的,是彼此 冲突的。
假定被德军抓回的那13个人的义利系数 R/D=2。又假定:在这个案例中违反道德准 则即找人陪死所带来的道义损失可以折算 为损失10条人命,而其直接后果所带来的 是正效用即挽救54人的生命;不违反道德 准则即不找人陪死所带来的道义收益可以 折算为挽救10条人命,而其直接后果是没 能挽救任何一个人的生命,其效用为0。根
应该说,密尔的这一理论比边沁的理 论对于解释人们的道德行为有更强的 说服力,但是仍未完全摆脱边沁理论 所面临的一个困难,那就是:
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 时候,为什么应该以牺牲个人利益 为代价来成全社会利益?
密尔似乎给出一个回答即:因为对高素质的人 来说,这样的自我牺牲实际是更大的个人幸福。 我们再问,为什么应该作一个高素质的人呢? 密尔回答说,高素质的人能够把自我牺牲等美 德作为幸福,因而比低素质的人具有更多的幸 福。于是我们再问,为什么应该把自我牺牲等 美德作为个人幸福呢?密尔回答说,因为自我 牺牲等美德能够促进社会利益。这样就回到了 一开始的问题:一个人为什么应该以促进社会 利益即增进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目的?
第二个例子是关于胚胎以及后代权利 的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 的发展,人类正在越来越多地干预后 代人的基因、孕育和出生过程,于是, 这种干预过程所导致的伦理学问题越 来越尖锐地摆在当今人们的面前。其 中一个问题是:人的胚胎有没有人权?
一种回答是:没有,因为胚胎没有意识, 不能向社会提出他的愿望或要求。但这样 一来,就连出生不久的婴儿、痴呆病患者 和昏迷病人等都不拥有人权,因而可以随 便拿他们作医学实验,这样做是明显不道 德的。于是,人们便将人权的概念加以推 广,推广到能够表达或者曾经表达或者将 要表达自身利益的一切人身上,其中也包 括胚胎,既然胚胎最终将产生能够表达自 身利益的人。
是一切道德行为的最终动机。
边沁在其著作《道德与立法原理引 论》系统地阐述了功利主义的 道德体系,该书的第一段话就开宗 明义地谈道:“自然把人类置于两 个至上的主人——苦与乐——的统 治之下。只有它们两个才能够指出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以及决定我们 将要怎样做。”
“不了解个人利益是什么,而侈 谈社会利益,是无益的。一件 事物如果趋于增大某个人的快 乐之总和,或者(也是一回事) 减少他的痛苦之总和,那么我 们就说它是增进那个人的利益 或者有补于那个人的利益的。”
冲击后又开始复苏,逐渐形成现代功利主义。
现代功利主义分为行为功利主义(act-
utilitarianism)和准则功利主义(ruleutilitarianism);行为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是澳大利亚哲学家斯马特(J.J.C.Smart)。准
则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美国哲学家布兰
特(Richard B.Brandt)。二者都是以最大幸
中山大学哲学系张华夏教授在《现 代科学与伦理世界》这本书中建立
一个系统功利主义的伦理系统。所
谓“系统功利主义”就是要把行为
功利和准则功利统一起来。为此, 张先生引入一个多元复合函数即:
Uc(x) = RUr(x)+DUd(x)
这里R为准则功利系数,D为行为功利 系数。R和D的数值是因人而异的,比 例R/D可以反映在不同人们那里这两 个系数之间的重要差别。对于一个更 注重准则功利的人,R/D>1,而对于 一个更注重行为功利的人,R/D<1。 R/D叫做“义利系数”。
例子:
① 人体实验和医学伦理。 ② 胚胎以及后代权利的问 题。 ③ 关于生态伦理学。
一个例子是关于人体实验和医学伦理方面的。 世界医学联合会于1964年通过并于1975年和 1983年修订了一份国际公约即赫尔辛基宣言。 这个宣言一方面肯定进行人体实验是必要的, 另一方面又对人体实验作了若干伦理学方面的 限制,其中一条说:“对研究对象利益的关注 必须始终高于科学和社会的利益。”因此,在 任何情况下,作为实验对象的人必须是自愿的, 并且可以随时退出实验。这条限制似乎有悖于 功利主义原则,因为它的着眼点并不是最多数 人的最大利益,而是实验对象的个人利益。
边沁理论的另一个重大缺陷 是: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常 常会发生冲突,并不总是一 致的,因此从追求个人最大 利益到追求社会最大利益之 间并不存在一个他所默认的 自然而然的桥梁。
密尔指出,人们衡量快乐或幸福的时 候所注重的不是量上的区别,而是质 上的区别。快乐可以分为“心灵的快 乐”和“肉体的快乐”,二者之间有 着质的差别,即“心灵的快乐高过肉 体的快乐,主要在于前者的更持久, 更稳妥,更便宜等等”因此,尽管获 得心灵的快乐常常以损失一些肉体的 快乐为代价,但人们还是常常选择心 灵的快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有一个 德国人关押犹太人的集中营,其中一 个分营所关押的80个人中有13人越狱 逃跑,但被德军追回。德军官命令枪 毙这13人,但有一附加条件,即每人 必须在其余67人中选一人陪死,否则 80个人全被枪毙。于是,这13个人便 面临行为功利和准则功利的冲突:到 底应该不应该找一个无辜的人来陪自 己去死?
包括张先生在内的许多当代伦理学家 主张这样一条生命伦理学原则:“未 出生的人类胚胎以及后代人都具有某 种权利,这些权利应该受到尊重,我 们应该像考虑本代人具有的利益一样 来考虑他们的利益,而不应任意侵犯 他们的权利。”并认为这个原则正是 康德人类生命尊严原理的具体体现。
在密尔看来,在一个完善的 社会中,个人利益和社会利 益是一致的,因此他并不总 是鼓励自我牺牲,仅当自我 牺牲可以增加社会利益的时 候,自我牺牲才堪称美德。
“功利主义者的道德观念,承认 人类有能力为他人的好处而牺 牲他们自己最大好处。功利主 义只是不承认牺牲的本身也是 一善事。不增加或不趋向增加 幸福的总量的牺牲,功利主义 看来是浪费。”
福原则即“增进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基本 原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