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哲学史论文886683

西方哲学史论文886683

西方哲学史论文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班级:09级经济二班姓名:王重政学号:20090700156浅谈欲望这小事1 引言欲望是能够给以愉快或满足的事情或经验的有意识的愿望,它是本能的一种释放形式,构成了人类行为最内在与最基本的要素。

欲望是改变世界、改造自己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进化、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的动力。

欲望这个字眼一直都是很受争议的,特别是性欲。

有人提倡压制,也有人提倡顺其自然的释放,至今为止,人们也没有找到那个压制与释放的平衡点。

生活中有很多欲望是很平常的,比如衣、食、住、行,都是大家能够正常接受的。

但是也有很多比较强烈的,很难控制的,比如性、虐待、占有等,控制不住就很容易影响正常生活,扰乱社会稳定。

从生理学角度解释,它是自发的或是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后,体内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刺激。

问题是为什么有些刺激很难控制!因为强烈的欲望会带来一种强烈的兴奋,产生欲望的激素与压制欲望的激素相矛盾,而兴奋产生的激素又与压制欲望的激素相矛盾,兴奋越强,越难以控制。

2 欲望的产生一些学者认为人为什么会有欲望,其实这个问题到底了,也是生死的问题。

活着,就会产生问题。

欲望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是与问题共生的。

所有的问题都归于一个情况——活着。

真正的问题在于活着。

我对欲望的认识就是,它是人活着的保障,因为它提供了解决活着所遇到的的阻碍的方法。

它与问题是共生的。

活着就会遇到问题,问题产生的必然性也是欲望产生的必然性。

所以欲望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活着。

欲望成了一个属性。

如果要线性逻辑,那就是活着决定了问题的存在,也决定了欲望的存在。

要回答为什么有欲望,就要回答为什么有问题,就要回答为什么活着。

·欲望机器论欲望到处发挥作用,有时平稳运作,其他一些时候,则间歇性地行使其功能。

它呼吸、发热、饮食。

它排泄和射精。

说到本我,何等的错误!它处处都是机器--真实的机器,而非比喻的机器,机器驱动其他机器,机器又被其他机器所驱动,当然具有所有必要的连接和牵引。

一架官能机被插上能源机。

一台产生电流,而另一台将其拦断。

乳房是一架产奶的机器,嘴则是与其配接的机器。

患厌食症的嘴,在几种功能之间,犹豫不决;其持有人弄不清楚它是一架吃饭的机器,一架肛门期的机器,一架说话的机器,还是一架呼吸的机器(哮喘病)。

因此说,我们都是干零活的人;每个人都带着他的小机器。

对一架官能机器而言,有能源机器与之配合,一直在流动和中断着。

法官施莱伯感到屁股上有热光。

i一种太阳肛门,休息则保证其功能健全。

法官施莱伯感到是某种东西在生产另一种东西,并能从理论上解释这一过程。

一种东西被生产出来:是机器的效果,而不仅仅是隐喻。

3 欲望的产品弗洛伊德:“如果欲望产生什么,那么其产品是现实。

如果欲望是能产的,那么只有在现实世界才能产,并且只能生产现实性。

欲望是一组被动的综合,它们操纵着局部性的客体、流量及躯体,行使着生产单位的职能。

现实是终端产品,是欲望被动综合的结果,即无意识的自发生产。

欲望不欠缺什么东西:它不缺少客体。

毋宁说,它是欲望中所缺少的主体,或缺乏固定主体的一种欲望。

除非有压抑,否则没有固定的主体。

欲望及其客体完全是同一种东西,是机器,是机器的机器。

欲望是一种机器,而欲望的客体则是与之相关的另一架机器。

因此,产品是某种从生产过程中去除或减掉的东西:在生产行为和产品之间,有某种东西变得分离开来,因而给漂泊流浪的主体提供了一处居所。

欲望的客观存在本身就是现实之物。

12没有任何特殊的存在形式,可以贴上心理现实的标签。

正如马克思所强调的,事实上存在的东西,不是匮缺,而是作为自然和感觉客体的激情。

欲望并不因需求而加强,而是相反,需求来自于欲望,它们在欲望所产生的现实之物中,相互抵销。

匮缺是欲望的一种反作用。

它贮藏、分布、疏散在某种既是自然的又是社会的现实之中。

欲望总是和客观存在的条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它包含它们,遵循它们,因其变迁而变迁,也不比它们更有生命力。

出于这一理由,它常常变成死亡的欲望,而需求则是衡量同时已丧失其欲望的某一主体如何退缩的尺度。

情况如此之甚,以致于欲望丧失了对条件的被动综合。

这严格讲,就是作为真空中所搜寻的需求的意义所在:在其恰巧存在的模糊世界里,四处猎寻,竭力捕捉或变成被动综合的寄生物,这样说没有什么用处:我们并不是绿色的植物,我们早就不能够综合绿色素,因此有必要食用......欲望因而变得令人绝望地害怕缺少什么东西。

但是,应该强调指出,这不是穷人或被剥夺财产者说出的话。

相反,这样的人明白,他们离绿草很近,几乎与之亲近,而且这种欲望几乎不需要什么东西,不是那些恰巧出现的剩余物,而是从它们那里不断获取的东西。

所缺少的,不是主体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感到欠缺的东西,而毋宁是人的客观性,即人的客观存在。

对他来讲,欲望等于生产,即在现实领域内部进行生产。

”而在现在,欲望能够产生什么呢?成功?失败?平淡?波澜?光耀?罪恶?其实,在我看来,世间一切因缘成果都是人的欲望带来的。

想让它朝着人类崇尚的道德价值关走,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看你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

4 自我欲望说到欲望哲学,不得不提提弗洛伊德。

他从精神病治疗的临床实践中,得出了精神分析学的第一个令人很不愉快的命题:人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的,至于意识的作用则是次要。

无意识的核心是性欲望性冲动。

因为性欲望性冲动是被压抑得最深重的,所以也是最隐秘最诱惑最顽强的。

我们必须注意,弗洛伊德的“性欲望”是一个十分广义的概念。

它不只是代表男女性爱以及生殖活动,而是充分体现人类追求快乐的天然色彩。

生命快乐的冲动,才是人性的根本所在。

由于文明社会的制裁,这种冲动只好躲在暗处向我们发号施令。

在我们的过失行为和玩笑中,它可以曲折地表达自己;在我们的睡梦中,它经过伪装得以暂时的现形;在我们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它通过升华作用来尽情抒发自己。

我们一直以为人是理性的动物,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

可是,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假设完全推翻了我们自以为是的常识,完全颠倒了我们以往固守的“真理”。

人不再是自己的主宰,无意识的欲望才是人的主宰。

你还以为你是自己的当然主人,你始终拥有一个独立的反思的自我。

其实,你只是一个被本能所操纵的生命木偶。

人一生下来就被判了欲望的徒刑,就被囚禁在欲望的牢笼里面。

人为什么需要宗教需要艺术需要理想?就是因为人一直想挣脱欲望的捆绑。

事实上,天底下最难对付的东西就是人自己的欲望。

当你看见一件吸引人的东西,你想要它。

你看见一部车子,一艘船,然后你想拥有它。

或是你想要达到有钱人的地位,或成为灵性上师,这就是欲望的源头。

眼见,身触都是感官的刺激,在感官的刺激中升起了欲望。

因为认识到欲望会带来冲突,于是你才问:“我要如何才能从欲望中解脱?”所以你真正想要的不是脱离欲望,而是欲望所引起的担忧,焦灼和痛苦。

你想从欲望的苦果中解脱,而不是脱离欲望本身,这是必须了解的重点。

如果你能把痛苦,折磨,挣扎和一起欲望所引起的焦灼及害怕都摆脱,只剩下欲望所带来的快乐,你还想脱离欲望吗?只要你存有获取成就或是变成什么的欲望,不论程度的深浅,你不可避免的一定有焦灼,懊悔及恐惧。

你一直存在着变成有钱人的野心,以及想得到这样或那样东西的期望,只有党你看见野心的腐化于败坏的本质时,你的野心才会消失。

一旦我们看见追求权利的欲望在各种形式上产生——譬如成为政府首长,法官,传教士,灵性上师等——我们看见这种欲望的根本是恶的,我们就不会再有求取权利的欲望。

然而我们现在并没有看见野心的破坏性;相反的,我们却说我们将运用权利去做好事,这种言论根本是毫无道理的。

一个错误的方法永远不可能用来达到正确的目标。

如果方法是恶的,结果也是恶的。

好并不是坏的反面,好的品质只有在坏完全停歇时才会出现。

所以如果我们不了解欲望的整个重点,不了解它的结果,它的副产品,而只是尝试去消除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去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5 控制欲望所谓控制,就是知道什么时候可以使用,什么时候应该收敛。

并且在使用的时候,物尽其能;在收敛的时候,尽量控制其负面作用。

如果你是把控人类欲望的高手,你将拥有驾驭一切的威力,并将无往而不胜,成为不凡的人。

那么,如何驾驭人类的欲望,从而创造奇迹与辉煌呢?老子的方法是:“无为而治”,“道法自然”。

老子的思想可谓囊括宇宙,博大精深。

在驾驭人类欲望的过程中,有着莫大的指导作用。

你如果要说服别人,引导人类的行动,切不可强力而为,否则就是暴力了,你必须深刻洞察对方内心之欲求,顺势而为,即所谓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这样方能百战百胜,制胜于无形。

老子的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都是驾驭人类欲望的实战经典。

“慈”,就是慈悲、慈爱,这能使人产生好感;“俭”,就是节俭、勤俭,这不仅能自律,又能给人以一些物质的帮助,别人当然会尊重、感激;“不敢为天下先”,反过来就是以别人为先,这能让人获得被尊重的感觉。

如此一来,别人对你又是好感,又是尊重、感激,又能从你这里获得被尊重的感觉,你自然可以获得人心,以至于“可驭天下”。

圣人孔子,也在他的儒学圣经《论语》中,提出了诸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类欲望驾驭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别人不想要的,就不要强加给人家。

这样一来,别人就会觉得你有同理心。

反过来就是,别人很渴望的,就帮人家得到。

做到这个地步,你就能取信于民,并使天下“归心”。

不管是道家、儒家、兵家,还是法家、纵横家,都注重研究“人欲”。

因为“人欲”是一切人类活动的起始,把握这个主宰一切的本源,将会获得无穷无尽的能量。

人是欲望的产物,生命是欲望的延续。

欲望是一切人类活社会产生、发展的根本力量,只有深刻认识这个问题,才能在操控人类欲望的说服中,从心所欲,道法自然,巧施法术,百战不殆。

但正如弗洛伊德指出的:"本能是历史地被决定的。

" 作为一种本能结构的欲望,无论是生理性或心理性的,不可能超出历史的结构,它的功能作用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因此欲望的有效性与必要性是有限度的,满足不是绝对的,总有新的欲望会无休止地产生出来。

" 由于欲望这种不知厌足的特性,欲望的过度释放会造成破坏的力量。

叔本华说过,欲望过于剧烈和强烈,就不再仅仅是对自己存在的肯定,相反会进而否定或取消别人的生存。

用"上帝的命定"或"天理"来取消或压制别人的欲望是不合理的,但过度推崇与放纵欲望也是愚蠢的。

欲望不是纯粹的、绝对的东西,它需要理智的调控与节制,它也绝不可能像有人声称的是文明发展的唯一动力。

不想,不要,不是没有欲望,而是有“不”的欲望。

所谓“清心寡欲”、“无欲”,其实又是另一种欲望。

正是“生死根本,欲为第一”,区别在于欲望的本身。

6 大学生欲望之说当今社会的欲、表现欲、求知欲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