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
姓名:张少典班级:F0703028 学号:5070309061 实验成绩:
同组姓名:林咏实验日期:2008/03/10 指导老师:批阅日期:
--------------------------------------------------------------------------------------------------------------------------------- 光衍射相对光强分布的测量
【实验目的】
1.掌握在光学平台上组装、调整光的衍射实验光路;
2.观察不同衍射元件产生的衍射,归纳总结单缝衍射现象的规律和特点;
3.学习利用光电元件测量相对光强的实验方法,研究单缝和双峰衍射中相对光强的分布规律;
4.学习微机自动控制测衍射光强分布谱和相关参数。
【实验原理】
1.衍射光强分布谱
由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可知,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公式为
,
当j=0时,Ij=I0
这是平行于光轴的光线会聚处——中央亮条纹中心点的光强,是衍射图像中光强的极大值,称为中央主极大。
当asinj= kl ,k = ±1,±2,±3,……
则u = kπ, Ij = 0, 即为暗条纹。
与此衍射角对应的位置为暗条纹的中心。
实际上j 角很小,因此上式可改写成
由图1也可看出,k级暗条纹对应的衍射角
故
由以上讨论可知
(1)中央亮条纹的宽度被k = ±1的两暗条纹的衍射角所确定,即中央亮条纹的角宽度为。
(2)衍射角j 与缝宽a成反比,缝加宽时,衍射角减小,各级条纹向中央收缩;当缝宽a 足够大时(a>>l)。
衍射现象就不显著,以致可略去不计,从而可将光看成是沿直线传播的。
(3)对应任意两相邻暗条纹,其衍射光线的夹角为,即暗条纹是以点P0为中心、等间隔、左右对称地分布的。
(4)位于两相邻暗条纹之间的是各级亮条纹,它们的宽度是中央亮条纹宽度的1/ 2。
这些亮条纹的光强最大值称为次极大。
用衍射角表示这些次极大的位置分别为
(7)
与它们相应的相对光强度分别为
(8)
【实验数据记录、结果计算】
数据记录
1、激光波长:=632.8nm
2、单缝到接收器之间的距离:L=723.7mm
3、用读数显微镜读取狭缝的宽度:
读取三组数据:
4、主极大位置:98.00mm,主极大光强:1161.8
5、次极大位置和相对光强值:
6、暗条纹的位置及强度:
数据处理与结果比较
1、中央极大的角宽度:
==0.0103
由波长和缝宽计算:△
1
由暗条纹位置计算:△
==0.0421
2
2、计算暗条纹位置并与测量值对比:
其中,上述“修正后测量值”是用测量的相对强队减去与其临近的暗条纹相对强度,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系统误差和外界灯光的影响。
结果分析
由实验数据的对比可以发现,中央极大角宽度、暗条纹位置、次极大位置的计算值均和测量值有较大误差。
经仔细分析原因,排除L的测量和光波长数据出现较大偏差的可能后,基本可以锁定为缝宽测量出现问题。
测量缝宽时在方法上没有出现大的问题,读数也没有问题。
但问题出在测出的缝宽到底是不是就是光波实际通过的缝宽?因此,回忆到实验时激光照射在临近单缝底部(而我测量的是单缝中间周围的宽度),以及在测量缝宽时发现各处缝宽相差较大的事实(当然我并没有想到各处会相差这么大,于是忽视了这一影响),可以认定,出现较大误差的原因正在于此。
进一步验证,由中央主极大的两个值发现,二者相差4倍,也就是说激光实际通过的缝宽约为测量值的四分之一,不妨暂取为0.030,再代入计算暗条纹位置,得到以下修正值:
可见,修正后的计算值与实际测量值高度接近,基本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代入计算次极大光强位置亦与测量位置接近。
因而确证了我对于测量失误的猜想,确实是因为测量的缝宽和激光实际通过的缝宽差了4倍左右。
正是这一极小的细节导致了最后的偏差。
可见,物理实验,尤其是以需要极其精密的光学实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亲自实验验证这一误差猜想。
【问题思考与讨论】
1、硅光电池前的接受狭缝的宽度,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实验时,你是如何确定他的宽度的?
缝宽如果过小,会使得衍射图样接受不完全,影响衍射图样的亮度。
而且如果接收器的位置发生了上下的偏差,过窄的缝宽会使得这一误差无法被更正和调节,而使得仪器失去作用。
缝宽如果过大,会使得外界灯光、阳光等的影响加大,从而影响测量。
将狭缝关闭即可用激光测定其宽度。
2、激光输出的光强如有变动,对单缝衍射图像的光强分布曲线有无影响?具体地说有什么影响?
如果在一次扫描的过程中光强有变动,会对单缝衍射图像的光强分布发生影响,使其偏离对称、峰值偏大或偏小,中央主极大的光强偏大或偏小,但不会影响各主极大、暗条纹的位置。
如果在一次扫描的过程中光强没有变动,但是两次扫描的光强有了变动,只会使两次的峰值不一样,但是不会影响两次的光强分布曲线。
3、如果单缝放置与水平面不垂直,对最终的图像有什么影响?
会使得图像倾斜,不再水平,但图样无变化。
在扫描图像的时候,会使得图像似乎被左
右“压缩”了,但不会影响图像的对称性(前提是图像的中心和扫描孔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因为扫描下来的只是图像的强度分布,倾斜后的图像上侧和下侧只要对称,光强也是
相同的。
但由于图像在竖直分量上有了分量,长度乘以COS显然会使得扫描长度变短,从而使得扫描出的图像相对正常图像在横坐标上被“压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