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我省森林旅游的调研报告根据省委卫书记的指示,省政协把发展我省森林旅游作为2010年调研重点课题。
在省林业局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今年6月钟文主席、张海国、邱德群副主席带队,分三组赴安徽、贵州、湖南、广西、江西等省区考察调研;9月组织了由国内有关专家学者,省林业、旅游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调研组,深入我省霸王岭、尖峰岭、五指山、七仙岭、吊罗山等森林旅游景区实地调研;9月17日、11月13日钟文主席主持召开两次专题座谈会,11月21—23日带领调研组相关人员,参加国家林业局在三亚召开的全国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工作座谈会。
调研组在深入考察调研,充分吸收专家学者意见和建议,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研究,形成此报告,供省委、省政府决策参考。
调研组认为:海南蕴藏着宝贵、丰富、独特、原始的热带森林旅游资源,但目前开放开发利用的很少,总体上还是消极保护和单一利用模式。
加快发展森林旅游应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题中之义,当务之急是解放思想,坚决摈弃“开发即破坏”的错误认识,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以敢闯敢试的魄力和决心,把海南作为一个整体森林公园来规划建设管理,加快打造集雨林观光、森林保健、生态养生、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世界一流“热带海岛森林公园”。
一、海南加快发展森林旅游优势得天独厚(一)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
海南四面环海,四季如春,冬季可避寒,夏季可避暑。
特别是森林空气清新,细菌含量少,植物精气丰富,空气负离子含量高。
调研组在部分林区实时测定,海南热带雨林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1万个以上,局部地区高达5万个以上,其中霸王岭高达8万个以上。
海南被誉为“天然氧吧”,这是发展森林旅游、健康产业的“金字招牌”。
(二)稀缺独特、原始神秘的热带森林资源。
海南是全国热带天然林保存最完好、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
全省现有森林面积31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59.2%。
其中天然林面积989万亩,包括200多万亩保存完好的原始热带雨林;海南被誉为热带生物“基因库”,有野生维管束植物4600多种,蝴蝶等昆虫60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64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海南长臂猿、海南坡鹿、云豹、巨蜥等15种;全省有5大类24种湿地,面积近550万亩。
热带雨林植物景观典型神奇,地貌景观雄伟壮丽,水体景观瑰丽迷人。
这些宝贵珍稀的森林旅游资源,在国内独具特色,在国际上也毫不逊色,对游客充满了吸引力。
(三)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的山海资源。
海南省海洋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海洋面积的三分之二,有1528公里海岸线、280个岛屿、68个海湾,有珊瑚礁、红树林、青皮林等构成的生物海岸,山海相连,蓝绿相依,是我国唯一既可发展热带滨海度假、又可发展热带山地雨林度假的区域。
(四)丰富多彩、浓郁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
海南不仅有富集的森林旅游资源,而且聚居着众多的少数民族。
尤其是本岛独有的黎族,经历了3000多年的历史积淀,逐步形成璀璨而独特的文化,包括黎锦、船形屋、农耕、文身、老古舞、独木器、鼻箫、歌谣、礼仪风俗等,极能有效地激发游客的兴趣和热情。
神秘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别致的乡土文化等丰富多彩的人文旅游资源,是海南森林旅游的潜在价值和生命力所在。
(五)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品牌效应和优惠政策。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使海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迅速提升,国家还赋予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优惠政策,发展森林旅游面临非常有利的条件。
发挥后发优势,在创新中加快发展森林旅游,恰逢其时。
二、海南森林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自1992年尖峰岭被列为我省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以来,海南森林旅游有了一定的发展,已相继建立8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森林公园,30个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
这几年投入4.5亿元完善林区、森林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等配套设施建设,森林旅游区接待能力有所提高。
2009年接待游客总量约400万人次,旅游收入约6亿元。
特别是近几年新开发的呀诺哒雨林文化旅游区、亚龙湾热带森林天堂公园、甘什岭槟榔谷等,论资源禀赋、开发条件、知名度等远不如8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但这些景区按照“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水平开发”的思路,以“民营为主”、“国有民投”等创新发展机制,以一流的理念、规划和管理,打造出一流的产品,成为海南热带雨林旅游成功的范例和森林旅游的名片。
如呀喏哒景区2008年试营业,今年1—10月游客已达74万人次,旅游收入逼近7000万元。
亚龙湾热带森林天堂公园去年开业,目前旅游人数已达4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3000多万元,彰显了全新概念森林公园的发展活力和魅力。
但总体看,海南森林旅游处于破题起步阶段,相对于国内外森林旅游发达地区,差距较大,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缺乏规划。
到目前为止,尚未编制完成全省森林旅游总体规划,森林旅游区的具体实施规划更不完善,一些匆匆上马的旅游开发项目档次偏低,雷同较多。
(二)基础设施落后。
我省热带森林资源大多地处中西部山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可进入性差,旅游区内旅游栈道、防火通道以及旅游设施大都破旧。
“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不配套、档次低,森林旅游收入主要依靠门票,人均消费不足200元。
目前,我省只有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黎母山、七仙岭和蓝洋温泉等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对外开放,现有床位总数2264张,餐位总数3373个,旅游步道185公里。
(三)欠缺权威统一的管理机构。
调研中发现,有的森林旅游区在制定规划时,林区有规划、当地政府有规划、旅游部门、国土环保部门也有规划,相互之间难以协调一致,有的甚至各自为政、各行其道、相互扯皮,严重影响项目的开发建设进程和水平。
(四)极缺森林旅游经营管理人才。
大部分森林公园是在原国有林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有职工总数1887人,导游44人,旅游从业人员1297人。
旅游管理和从业人员主要是原林场职工,受教育程度和整体素质偏低,缺乏旅游管理服务经验,多数景区处于“一流景观,三流服务”状态。
(五)宣传促销不力。
虽然有8个“国家森林公园”的金字招牌,但由于开放开发、宣传促销不够,市场认知度低,客源仍以本岛居民为主。
目前6个已开放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年旅游人数仅为41.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不到1亿元。
其中霸王岭2009年游客刚突破10万人次,五指山还未达到10万人次。
尖峰岭年接待游客仅为3万人次,吊罗山2005年至今总共才接待游客8.2万人次。
三、加快发展森林旅游,关键是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调研组认为,我省森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认识不到位,思想不解放,观念不更新,视野不开阔。
对发展森林旅游重视不够,紧迫性和主动性不强,以致缺乏好的思路和招数,使森林旅游处在被“边缘化”的状态。
为此,发展森林旅游,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形成高度统一。
(一)加快发展森林旅游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多次提到生态资源、森林旅游、热带雨林等。
要求海南“有序开发土地、森林、矿产、海湾、岸线、海岛、水域等重要资源,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效益”,“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明确要求海南“高水平开发建设尖峰岭、霸王岭、五指山等一批精品景区。
高标准规划建设热带雨林等主题公园。
”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了发展森林旅游的目标。
足见党中央国务院对我省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这是海南加快发展森林旅游的“尚方宝剑”。
(二)加快发展森林旅游是海南贯彻落实国务院《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和实际行动。
海南要建成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实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到2020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三产总值比重的12%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三产总值比重达到60%,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到60%。
完成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海南的这些新使命和新任务,必须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
以海洋为主的蓝色旅游和以森林为主的绿色旅游,是海南旅游业的“两条腿”,也是海南旅游业腾飞的两张翅膀。
没有森林旅游的支撑,实现上述目标难度会很大,森林旅游是海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源,也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新的增长点。
省委省政府正在谋划我省森林旅游发展。
卫书记多次强调加快发展森林旅游,指出海南丰富而宝贵的热带雨林是海南良好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海南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领域。
要严格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海南时提出的“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要求,积极探索有效实现保护与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发展森林旅游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从而更好地在发展中保护森林,使保护森林成为当地群众的自觉行为。
罗省长对发展森林旅游实行倾斜政策,省政府还安排资金加快林区林场基础设施建设。
谭力副省长牵头,省旅游委、林业等部门正在组织编制我省森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开展相关的前期基础工作。
森林旅游蓄势待发。
(三)加快发展森林旅游是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最佳结合点。
森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也是最具吸引力的现代旅游,早已成为国内外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重视森林旅游的发展。
从国外看,森林旅游业发展较早的拉丁美洲,森林旅游收入已占到整个旅游收入的90%以上。
德国早在19世纪中后期就已经建立“森林医院“,并提出了“森林向全民开放”的口号,规定所有国有林、集体林和私有林都向旅游者开放,每年森林游憩者近10亿人次;日本从1960年开始扩大森林公园面积,已把国土面积的15%规划为森林公园,每年进行“森林浴”的人次达几亿,日本政府还拨专款进行森林旅游设施建设,制定各种法令法规保障森林旅游业发展;1977年美国森林旅游消费就突破1600亿美元,超过石油工业成为美国最大的产业,现在美国92%以上的林地都允许公众进入游憩,每年参加森林游憩的人数高达20亿人次,森林旅游消费高达3000亿美元,美国人均八分之一的收入都花在森林旅游上。
从国内看,1982年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张家界森林公园建立以来,目前全国共建立森林公园2458处,2011处自然保护区、200多处湿地公园等旅游目的地。
近10年来,我国森林旅游人数和综合产值保持着近20%的高增长速度,均高于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的增幅。
湖南“十一五”森林公园接待人数、创社会总产值分别比“十五”增长111.81%和113.62%;浙江省2009年森林旅游接待游客7250万人次,总收入高达184亿元;福建仅“森林人家”这一品牌项目2009年接待旅游人数就达200多万人次;江西森林公园旅游人数2010年预计达到22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