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六章浪漫主义文学
在大自然中寻找精神归宿、理想和目标 每当我看见天穹中一条彩虹在闪耀, 我的心儿就蹦蹦直跳。 初生时是这样, 长成人也这样, 老了也该这样, 否则,我不如死掉。 孩子是成人的父亲, 我祝愿我生命的旅程 都贯穿了自然的虔诚。——《我的心蹦蹦直跳》
柯勒律治 (1772-1834)
诗歌的风格与华兹华斯不同, 喜欢写异国题材和奇异神秘的 幻景。 叙事诗《古舟子咏》:被誉为 “天籁之作” 大海自身已经发臭,天啊! 竟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而且,在那粘糊糊的海面上, 有粘糊糊的东西在爬行。 … …成群的水蛇, 它们在闪闪的白光中爬动。 (海水)天蓝油绿和天鹅绒般 的乌黑 它们忽而蜷曲,忽而游动 每当游踪都闪烁着金色的焰火。
黑色浪漫主义
哥特 最初来自于条顿民族中哥特部落的名称。原本居 住在北欧的条顿民族,在长期的迁徙中,终于在 5世纪摧毁了强大的西罗马帝国。后来意大利人 法萨里用这个文艺复兴思想家们不喜欢的词汇指 代他们不喜欢的中世纪建筑,这种建筑12-16世 纪盛行欧洲,主要用于建造教堂和城堡,这种建 筑代表着落后、野蛮、神秘和黑暗。在中世纪思 想家的影响下,这个词逐渐背赋予了野蛮、落后、 神秘、黑暗时代、中世纪等含义。
一个时代的文化风气
在浪漫主义的文学运动中,“浪漫的”发展为“浪漫 主义”(Romanticism),含义比较固定,特指在英、 法、德、俄、美等主要欧美国家出现的文化环境,共同 的特点是崇拜感情,崇拜大自然,反对古典主义的权威 和传统。 浪漫主义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文学现象,而是一个时 代的文化风气。在19世纪初期,政治、哲学、音乐、绘 画都表现出浪漫主义的特点,它们和文学中的浪漫主义 互相影响,互为联系,结成了一个统一的浪漫主义文化 环境,展示了浪漫主义时代的风貌。
四大主题:自然;儿童;人的孤独感;坟 墓和死亡。
自然诗人
大自然对诗人的影响 从自然和她那充满活力的灵魂里 我获得的如此之多,我所有的思想 都被沉浸在情感之中…… 我感到生命的思绪扩散在所有 那运动和似乎静止的万物中。——布谷鸟!我该称你为鸟 还是一个激荡的声音? 春天的宠儿,欢迎欢迎! 对于我你仍然不是鸟 而是看不见的精灵 一个声音,一种神秘的感情。 ——《致布谷鸟》
早期浪漫主义作家笔 晚期浪漫主义作家往 下的大自然常有出世 往把大自然的描写和 的、宗教的神秘色彩。 对资产阶级革命和民 他们从大自然里寻求 族解放运动的歌颂结 启迪。 合在一起。但也常把 大自然作为精神上的 避难所。
第三,浪漫主义作家重视民间文学。
在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的活动就是从搜 集中世纪民间文学开始的,为此,还提出 “回到中世纪”的口号 中世纪的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清规戒律 的约束,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表达方式 自由,这正符合浪漫主义的理想追求。 对民间文学的重视,反映出作家的民族意 识和民主思想的增强
早期浪漫派(又称耶拿派 )
欧洲第一个浪漫派团体 。 1789年,施莱格尔兄弟在耶拿创办浪漫主义杂志 《雅典娜神殿》 1、强调想象和情感 2、强调创作的自由 3、追求宗教的神秘感和象征感
诺瓦利斯《夜的颂歌》
蒂克——以民间传说为基础的童话小说 《金发的艾克贝尔特》、《穿靴子的公猫》
代表作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1819 ) “我根本反对那种软弱无力的结局,叫一位人类的捍卫 者同那个人类的压迫者去和解” 。
空想社会主义理想
“人类从此不再有皇权统治,无拘无束, 自由自在,人类从此一律平等, 没有阶级,民族和国家的区别, 也不再需要畏怕、崇拜、分别高低, 每个人都是管理他自己的皇帝 每个人都是公平、温柔和聪明。 人类走出仇恨、猜疑和偏见的阴影,恢复了善良的天性。和睦相处, 沐浴着灿烂的阳光: 大家一同走路,简直象神仙一样, 他们不再互相诌媚,也不再互相残害; 人们的脸上不再显示着仇恨、轻蔑、恐惧…… 没有人再在唇边皱起乱真的笑纹, 编造他不屑从口里说出来的大谎。
第四,浪漫主义作家喜欢采用夸张、 对比的手法,追求奇异的艺术效果。
对自然和自然人的崇拜以及对离奇事物的 强调,促使许多浪漫主义在生活中和写作 中寻求异国情调。 雨果:“把微光化为光明,把光明化为火 光”
三、文学发展概况
首先在十八世纪末的德国兴起,很快便传 播到英法和欧洲其他国家,形成全欧性的 文学思潮,在许多国家发展成声势浩大的 浪漫主义文学运动。 德国、英国和法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成就最 高,影响最大。 浪漫主义文学中,成就最高的要算诗歌。 由于司各特创作的大批历史小说,影响了 大批作家的创作,历史小说也流行起来 。
格林童话有神奇的幻想和奇异的情节,符 合儿童天真烂漫的想象。比如《灰姑娘》 里的玻璃鞋、南瓜马车、老鼠车夫、12点 的钟声等。
后期浪漫派
1814以后,浪漫主义文学开始向现实主义文学过 渡 。 代表作家有沙米索(1781——1838),霍夫曼 (1776——1822)和海涅(1797——1856) 霍夫曼(1776——1822) :善于用荒诞离奇的 形象和情节来揭露讽刺社会的阴暗面 。代表作 是《金罐》、《斯居德丽小姐》、《侏儒查赫斯, 绰号朱砂 》。 他的创作为20世纪的现代派开了先河 。
18世纪后期,哥特一词成为一种新的小说 体裁的名称,有固定的背景、情节,小说 气氛阴森、恐怖、神秘,充满悬念。 哥特小说产生于1764年贺拉斯· 瓦尔普尔的 《奥特朗托城堡》 主题上主要是通过揭示社会、政治、教会 和道德上的邪恶,揭示人性的阴暗面,情 节上,浓墨重彩地渲染暴力和恐怖,所以 被称为是黑色浪漫主义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重 视想象。 华兹华斯在1800年致友人信说,诗描写的对象是人的本 性,“我们从哪里寻找最好的标准呢?我回答,从内心 去找;先全部裸露我自己的心,然后去观察天真坦率、 生活平凡、永远不懂虚伪造作的人们。” 华兹华斯:“人的心灵是我留连之所,是我讴歌的主 题。” 柯勒律治说:“最理想完善的诗人能把他的整个心灵抖 擞起来,使每一机能都能按照它的相对价值和意义得到 相成相得的安排。”(《文学传记》)
中期浪漫派 (又称海德堡派)
从1810年至1820年 《隐士报》为其刊物 。 耶拿派从事的主要是浪漫派理论的探讨和确立, 涉及的主要是抽象的哲理思考,海德堡派的作家 则大力从事写作,突出体现了德国浪漫派在童话、 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民歌等领域的挖掘、整理 及传播所作出的贡献。 阿尔尼姆和布仑塔诺合编的《儿童的神奇号角》 (1806——1808) 格林兄弟(雅阔布•格林、维廉•格林)编写的 《儿童与家庭童话集》(1812——1814) 。
华兹华斯
他的诗作开创了以发掘人的内心世界为主 的现代诗风,他的诗论被看成是欧美二十 世纪面向内心的新诗理论的先驱。 代表作是在他与柯勒律治合写的《抒情歌 谣集》 (1798)
《抒情歌谣集•序言》 :是一篇在西方文学 史上起了重要作用的诗论,它标志着浪漫 主义在英国文坛上的崛起,是其理论纲领 1)“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诗要表现 诗人的真情实感。2)要扩大诗歌题材的范 围 。3)采用普通人真正使用的朴实易懂 的语言,在节奏上和口语的音调一致4)强 调诗人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使平常的东 西以不寻常的方式出现在心灵面前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
1.概念演变: 浪漫主义这个词源自法文字“romans” ,原是指 从拉丁语派生出来的通俗白话语言。指中世纪的 骑士生活、骑士传奇、英雄美女的爱情和风流韵 事等。 到了17世纪末,这些中世纪的罗曼司和文艺复兴 时期的诗歌,总称为“浪漫的”诗歌。 “浪漫 的”(“罗曼蒂克”Romantic),在这一时期具 有“想象的”、“传奇般的”、“不切实际的”、 “忧郁的”、“堂吉诃德式的”多重含义。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发源地——德国
德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诞生地。18世纪60年代, Romantic一词传入德国(德语称Romantisch) 把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都归到“浪漫的”行列中, 因为他们的创作没有根据“古典的”传统。 席勒主张用主观方式写作。在《素朴的诗和感伤 的诗》中,他说歌德是个浪漫派。于是,德国作 家和批评家就把文学分为“古典的”和“浪漫 的”,古典的作品是单纯客观的,浪漫的作品是 复杂主观的。
18世纪,增多了正面含义,特别当它被用来描写自然景 观时,大都指景色美丽怡人。浪漫”与大自然美的这种 相关含义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并被带入了浪漫主义诗 歌。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浪漫的”就成了一个十分流行 的术语。首先提出的是席勒,他在《论素朴的诗和感伤 的诗》中探讨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区别,认为浪漫 主义,即感伤的诗,是“把现实提升到理想”,或者说 “理想的表现”。 1777年,卢梭在《一个孤独的漫步者的沉思》中使用了 这个字:“碧叶纳湖的沿岸比起日内瓦湖的沿岸来更荒 野,更是浪漫的,因为岩石和树林更紧密地围绕着湖 水。”
雪莱在《诗辩》中说诗歌是“想象的表 现”。 华兹华斯把诗看作是“想象和情感的产物” 济慈:“我描写我想象的东西。”
浪漫主义诗歌抒发自我,诗中往往直接用 “我”、“你”人称做主语。与倡导个性 有关。
第二,讴歌大自然,抒发作家对大自 然的感受。
经常把大自然的“美”和现实的“丑”加 以对比 。突出自然与人的情感上的共鸣。 华兹华斯 : 自然教给我们的知识多么有益 我们那多管闲事的理智 扭曲了万物美好的外形 ——条分缕析就是扼杀生命 (《黄昏时的对话》 )
带我飞上去!带我上云端; 你强劲的歌声把我吸到; 带我飞上去!带我上云端! 带着我飞升,领我去寻访 你那称心如意的故乡! (《致云雀》 )
“愿自己的嘴吹响号 角,吹出一声声预言 吧!如果冬天来了, 西风呵,春天还会远 吗” (《西风颂》 )
叙事长诗 :《麦布女王》、《伊斯兰起义》
主题: 1)人对大自然的伤害以及大自然对 人的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