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教学内容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教学内容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A.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1)感知觉的基本概念:①感觉: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个别属性的反映。

②知觉: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

③感觉与知觉的联系:a.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对直接作用于脑的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又有区别: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却是对事物的整体反映。

b.感知觉是认识活动的开端。

(2)幼儿感觉发展的主要特征:①视觉发展的主要特征:儿童视觉的发展表现在两方面:视敏度的发展、颜色视觉的发展。

a.视敏度视敏度的概念: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b.颜色视觉颜色视觉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异的能力,亦称辨色力。

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规律: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和正确辨认颜色数,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因年龄班级不同、颜色不同、辨认方式不同而有差异;③幼儿辨认颜色主要在于能否掌握颜色名称,如果混合色有明确的名称,如“淡棕”“橘黄”,幼儿同样可以掌握;幼儿对某些颜色,如“群青”“天蓝”“古铜”等所以不能辨认或不善辨认,并非完全缺乏辨色能力,主要是由于生活中接触的机会少,成人没有进行有意识的指导。

c.影响婴幼儿视力的因素幼儿视力受遗传和环境影响。

视觉经验是促进视觉发展的必要因素。

光线照明较差、户外活动和身体锻炼较少、坐姿不良等都会造成视力减退。

d.色盲色盲是颜色视觉异常的表现。

色盲可分为全色盲、全色弱、红绿色盲和红绿色弱4种。

②听觉发展的主要特征:a.听觉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听觉是幼儿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他们依靠听觉辨认周围事物特点。

幼儿依靠听觉感受音乐,学唱歌曲,欣赏乐曲,从而还得到美育的熏陶。

此外,儿童与成人交往,特别是学习口语,必须依靠听觉。

听觉对幼儿智力、个性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b.听觉感受性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绝对感受性是指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性则指分辨不同声音最小差别的能力。

幼儿的听觉感受性有很大的个别差异,并且在生活条件和教育影响下不断发展。

听觉感受性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完善。

c.言语听觉幼儿辨别语音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幼儿中期可以辨别语音的微小差别,到幼儿晚期,几乎可以毫无困难地辨明本民族语言包含的各种语音。

d.婴幼儿听力的保护和培养幼儿园在创设环境的时候要注意避免噪音污染,通过绿化与美化净化环境,也可以通过轻松的音乐来发展幼儿听觉,通过学习语言训练幼儿的听力辨别力。

③触觉发展的主要特征: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a.视触觉的协调视触协调主要表现为眼手探索活动的协调。

眼手协调活动是婴儿认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探索活动的开始。

眼手协调动作出现的标志是伸手能够抓住东西。

b.动觉幼儿动觉的感觉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具体表现为幼儿初期对物体的大小、轻重和形状等属性的感知错误率高、精确性差。

到幼儿末期,感知的错误明显减少。

此外,反映唇、舌、声带等言语器官运动的言语运动觉也在幼儿的活动中不断发展。

(3)幼儿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①空间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空间知觉是指对物体方位、形状、大小、距离等空间特性的知觉,是用多种感官进行的复合知觉。

a.方位知觉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的身体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包括辨别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中的知觉。

b.形状知觉是对物体轮廓及各部分的组合关系的知觉,如对几何图形的辨别等。

c.大小知觉是人们对物体大小的感知能力。

d.距离知觉是辨别物体远近的知觉。

②时间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研究表明,幼儿的时间知觉表现出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a.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大,精确性越高。

b.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

c.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

d.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其年龄呈正相关。

③观察力发展的主要特征: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幼儿观察力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观察的目的性b.观察的持续性c.观察的概括性d.观察的细致性e.观察的组织性(4)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应用:①感受性变化规律及其应用a.适应现象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结果而产生的感受性,会因刺激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这种现象叫适应现象。

b.对比现象同一分析器和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的对比。

感觉对比分为先后对比和同时对比。

c.个体经验对感受性的影响提高感知的效果,不仅有赖于当前的刺激,同时,也有赖于个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d.提高幼儿的感受性教育和训练可以提高感受性。

因此,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幼儿进行专门的练习和各种日常活动,来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进而提高其感受性。

②知觉选择性规律及应用个体的感觉器官虽然在同一时间内接触许多事物,但是对这些事物是有区别对待的,只选择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忽略一部分不关注的事物,从而使知觉对象更加清晰、明确,这就是知觉选择性规律。

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区分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I.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主要包括形状、大小、颜色以及声音等方面。

知觉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越大,二者越容易被区分。

教师要运用背景与对象关系的规律,教师的板书、挂图和实验演示应当突出重点,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II.对象的活动性。

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下活动的对象很容易被知觉出来。

教师应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型、活动玩具及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

III.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

在视觉刺激中,形状相似或距离接近的物体非常容易成为知觉对象;在听觉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时间上的组合,即“时距”的接近也是分出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

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突出所传递的内容。

IV.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的相结合。

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教师(或旁人)作言语指导,使语言和直观结合起来,这对幼儿感知和理解知觉对象有很大的作用。

③知觉理解性规律及其应用人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遇到的对象,不仅可以通过感官反映对象的个别属性,同时可以反映出对象的整体属性和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词语符号和具体形象的结合是幼儿认知的最佳方式。

④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a.幼儿观察的发展幼儿观察的发展,表现在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以及观察方法等方面。

b.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幼儿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并提供丰富的观察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概括,并启发幼儿用多种感官方式参与观察。

此外,还可以教给幼儿有顺序的观察方法。

c.保护幼儿的感官幼儿感觉器官的健康发展,是其感知能力发展的必要前提。

要经常提醒幼儿注意用眼、用耳的卫生,对有感官缺陷的幼儿给予必要的帮助。

B.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1)注意的内涵:①注意的概念: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能动的积极的状态。

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大显著特征。

所谓指向性是指在某一时刻人的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离开了另外一些对象,能使人有选择地反映事物,从而获得清晰印象。

集中性指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心理活动聚集在其所选择对象的基础上,或这些心理活动深入于该对象的程度,即心理活动在一定方向上的强度和紧张度。

②注意与心理过程: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是与人的其他心理活动相伴随而进行的。

注意对我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思考问题,完成各种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活动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

③注意对幼儿活动的意义:a.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注意是幼儿游戏活动开展的保证在游戏中,如果幼儿玩得很投入,很用心,那么这个游戏就会进行得非常好,反之,则有些无法顺利进行下去。

b.注意是幼儿学习活动的保证幼儿听故事,学儿歌,学唱歌,认识各种事物,都需要集中注意。

幼儿集中注意时,学习效果就好,容易记住新知识,能力提高也快。

④注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a.注意能使幼儿从环境中接受大量的信息,调整自己的行为注意能使幼儿捕捉到许多有用的信息。

注意能使幼儿调整自己的行为,把精力集中于新的情况。

b.注意对幼儿认识过程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凡是幼儿注意到的事物,幼儿对该事物的感知就最清晰、也最容易记住。

c.注意对幼儿坚持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幼儿行动的坚持性常常是与注意分不开的。

没有幼儿注意的参与,幼儿就不能顺利进行活动,也不能使活动坚持到最后。

(2)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基本形式。

其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的努力。

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①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

容易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诱因有两大类:a.刺激物的物理特性 b.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有着密切关系的刺激物②有意注意初步发展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注意主要表现在幼儿能自己控制自己的注意,其特点是有目的和需要意志努力。

(3)注意的规律与儿童的活动:①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活动注意具有选择信息的功能,这就是注意的选择性。

注意选择性的发展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规律:a.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幼儿的兴趣和情绪引起的b.幼儿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和幼儿的经验有密切关系c.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受强化方式的影响因此,幼儿教育内容的安排要适合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要注意到幼儿在注意物体特征方面的个性差异,认识到幼儿注意选择性可通过教育强化改变。

②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长短。

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有如下几个特点:a.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b.活动中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注意的对象新颖、生动、形象鲜明;活动的游戏化;注意与幼儿操作活动的结合;幼儿的身体状况)c.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③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这就是注意的分配。

因此,注意的分配能力是幼儿教师工作所必备的心理素质条件。

④注意的广度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它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个体能够清楚地知觉到的对象数量。

幼儿注意的范围是比较小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注意的范围在逐渐扩大。

一般来说,幼儿在较短的时间片段中不能注意较多的事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