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5章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ppt课件
第5章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ppt课件
观看脸所花费的总时间明显占有更高的比例。表 明,婴儿不仅能够在各种各样的图形之中进行分 辨,而且他们更喜欢脸。
法偏 好 方
Fantz(1961)——7个月的婴儿对于十字和圆没有明 显
(四)诱发电位测量法
二、婴儿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一)感觉
视觉 听觉 味觉和嗅觉 肤觉(触觉、痛觉,温度觉)
(二)知觉
方位知觉 距离知觉 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
对婴儿感知觉能力的认识:
现代儿童心理学发现新生儿已具备一定的认识能力 近几年来人们发现新生儿、婴儿具有惊人的感觉
能力,于是惊呼“新生儿并非新手”。 是否具有某种感觉能力,应解决两个问题:
其一、个体能否觉察当前存在的客体或刺激源 其二、个体能否区别物理上的不同刺激源
去习惯化——研究者首先反复呈现某个刺激,在 习惯化之后,再呈现另一个不同刺激,如果婴儿 重新作出较强的反应,说明儿童已经能够辨别这 两种有差别的刺激。这是一个去习惯化的过程。
揭示婴儿感知能力的关键性研究方法
先给婴儿反复呈现同一刺激,若干次以后,婴儿就 会习惯化。
这时再用另一新的刺激呈现给婴儿,则其注意又恢 复到最初水平,这是去习惯化。
(三)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 抓握动作和独立行走可以促进儿童空间认知
的发展,尤其是独立行走,使儿童的活动范围 变大,使他的认识能力增强。 (四)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发展
动作的发展可以诱导婴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 展。从原来的依赖,逐渐转向主动。
二、动作发展的规律性 1、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 早期抓握是整个手臂,然后是拇指再四指 2、从不随意到随意 即从不能控制到能控制 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1)头尾原则:最早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
实验程序包括习惯化和去习惯化两个过程
可有效地研究婴儿的图形知觉、深度知觉和颜色知 觉等感知能力,还能研究婴儿的注意以及记忆能力。
(三) 偏好法 —范兹
研究者给婴 儿同时呈现至少 两种刺激,观察 婴儿是否对其中 的一个更感兴趣。
优先注视范式
在一项有关婴儿视觉偏好的研究中,18名婴儿, 年龄范围从10个小时到5天,给他们显示6个复 杂性有所不同的圆形刺激图案,最复杂的一个刺 激物是人脸。按照复杂性递减的顺序,其他的刺 激包括同心圆、新闻用纸以及3个不同纯色的圆 圈。
婴儿在这个时期具有的感知能力,对他们的心理 发展有重要意义:
婴儿早期能辨别新旧不同的刺激,使他们在复 杂的环境中能进行选择性反应,以利于适应环 境。
把注意力移向新事物,利于扩展经验,学习新 知识。
(一)感觉
婴儿在看些什么?
发展心理学家罗伯特·范茨认为,它们看起来简单却很 迷惑人。像我们注视婴儿一样,范茨想知道这些婴儿 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婴儿的眼睛看起来明 亮,但他们看起来仿佛只关心生活的必需品。他们对 这个世界了解多少?假如孩子们以他们的认知能力所 作出的回答,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熟练,我们如 何去发现?
❖摩罗反射(moro reflex)又叫惊跳反射
当新生儿突然失去支 持或受到大声刺激时 常常表现为惊恐状态, 如双臂伸开,又迅速 收回胸前,紧握拳头 等,这个反射约在出 生后四个月消失。
❖游泳反射
(swimming reflex)
托住新生儿的腹部, 他就会做出像游泳 样的动作。这种反 射可能也是种系发 生过程中遗传下来 的,与个体在母体 内的液态环境有关。 这种反射约在生后 6个月以后消失。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新生儿(0——1个月);乳儿(1个月——1周岁) 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它是个体生理发育最
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明显的时期。
婴儿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
第一,学会了独立行走,手的动作也有了很好的发展。 第二,言语能力获得很大的发展。 第三, 开始了最初的游戏活动。 第四,各种心理活动还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
❖强直性颈反射(tonic neck reflex)
当新生儿躺着时,把他的 头转向左侧或右侧,就 会伸出与头转向一致的 那个手,而把相反方向 的手臂和腿蜷曲起来, 仿佛摆出击剑者的姿势。 实际上,这是婴儿吃奶 最好的姿势。这个反射 越在生后两至三个月消 失。
(二)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习惯化——反复给婴儿呈现某种刺激物,使他们 对它越来越熟悉,直到对该刺激物的反应(如头 部或眼睛转动、呼吸或心跳频率的变化)消失。
补充一: 婴儿动作的发展
一 、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一)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
与皮亚杰的理论相一致,婴儿运用已有的动 作模式和感知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没有动 作,心理就无从发展。 (二)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
通过动作的研究,可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 内容和水平.幼儿智能发育检查中大动作和精细 动作的发展是检查的重点。
❖抓握反射 (grasping reflex) 又叫达尔文反射
物体接触手掌时就 握住不放,甚至可 以悬挂起来。大约 到第二个月时,这 个反射就消失了。
Hale Waihona Puke ❖巴宾斯基反射 (babinski reflex)
轻轻地抓或刺激 儿童的脚心时, 就引起脚趾向上 张开的动作。以 后(约在8、9个 月时)这个反射 就逐渐消失了。
(二)独立行走
意义 :活动具有主动性;扩大认知范围;增 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
9
10
婴儿补大充脑二两:半大球脑不发仅展在的解单剖侧上化,而且在功
能上也存在着差异。 最近30年脑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左右两
半球在功能上的高度专门化,主要表现在: -左半球是处理言语,进行抽象逻辑思维、
负责积极地情绪体验 -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行形象思维、负责
干,最后是脚的动作。 (2)近远原则:上肢动作为例,上臂先成熟,其
次是肘、手腕、手,手指动作最晚
(3)大小原则:即大肌肉到小肌肉,
三、婴儿主要的动作发展
(一)手的抓握动作
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是动作发展的重点.他的 意义在于的意义:主动探索周围事物;开始 操作工具;多种感觉协调,为知觉奠定基础。 通常在5、6月间出现。
消极的情绪体验。
12
13
婴儿的认知发展
一、研究方法 二、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三、婴儿思维与智力的发展 四、婴儿记忆和学习的发展
一、婴儿感知觉的研究方法
(一)反射法
新生儿最初的无条件反射
❖吸吮反射(sucking reflex)
接触儿童的嘴唇, 就引起吸吮动作。 吸吮反射是最强的 反射之一,当新生 儿开始吸吮时,其 他活动都会被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