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五章 学前儿童量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第五章 学前儿童量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三、学前儿童测量能力的发展
01
第一阶段为游戏 阶段
02
第二阶段为比较 阶段
03
第三阶段为使用 任意单位阶段
04
第四阶段为需要 使用标准单位阶 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5
第五阶段为开始 自主使用标准单 位阶段
五、学前儿童测量的教育
(1)所谓的量的比较是指是幼儿对事物某些量的特征或属性在2个或2个以上物体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2)常见基本量的比较 (3)注意简要说明测量的要领,帮助幼儿实现操作活动 (4)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或在环境布置及散步中,进行自然测量 (5)鼓励幼儿积极自主寻找测量工具 (6)鼓励幼儿探索发现并初步理解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02
03
04
4.量的大小
2.量是对事物同一种属性的 3.量是是物质属性及其差别 描述,不同的属性具有不同 的反映 的量。
05
5.量的表示
三、量的比较及排序能力的发展
(二)学前儿 童排序能力的 发展
(四)量的比 较与排序能力 的教育方法
68%
75%
(一)学前儿 童量的感知能 力的发展
45%
(三)量的比 较与排序能力 的教育目标
(一)幼儿早期时间 认知教育的目标
(二)4-6岁的幼儿 时间认知教育的目标
01
02
04
四、学前儿童时间的教育
一、通过日常生活与活动 中让学前儿童感知与体验 时间 二、利用图书阅读以及游 戏等活动引导幼儿理解时 间概念
三、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 子的计划性,感知时间的 顺序性
四、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 与比较活动的快、慢、慢 些、快些。 五、制定合理的生活常规 和作息制度
第五章 学前儿童量的认知发 展与教育
第二节 测量能力的发展 与教育
目 录
1
第一节 量的比较、排序 能力的发展与教育
3 2
第三节 时间的认知能力 发展与教育
01
第一节 量的比较、排 序能力的发展与教育
一、什么是量
量的含义: 连续量,不连续量
二、量的基本特征
01
1.量是对事物的具体属性 的描述,不存在脱离属性 的抽象的量
第二节 测量能力的发展与教育
一、什么是测量
测量的含义:
直接测量 间接测量
幼儿的测量活动通常分为非标准测量和标准测量
二、什么是标准测量与非标准测量
标准测量
非标准测量
三、学前儿童学习测量的意义
1.加深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 2.有助于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 3.加深对10以内数的理解 4.激发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测量活动 的兴趣 5.发展孩子运用简单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 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六、在游戏活动中感知和 理解时间 七、在生活中认识钟表和 日历
(7)将测量活动融入个领域
03
第三节 时间的认知能 力发展与教育
时间的含义
连续性与顺序性
一、什么是时间
时间的特点
1.流动性 2.不可逆转性 3.周期性 4.抽象性 5.相对性
二、学前儿童时间概念的发展
1.3岁幼儿的时间概念
2.4-5幼儿的时间概念
3.5-6岁幼儿的时间的概 念
三、学前儿童时间认知的教育目标
85%
(四)量的比较与排序能力的教育方法
01
1.为幼儿提供丰 富而有趣并能 引发幼儿探究 比较的活动的 环境
02
2.利用有序列特 征的生活与玩教 具资源引导幼儿 感知量及序列特 征
03
3.用生动和幼儿 能够理解的语言 说明或描述排序 的基本要求或规 则
04
04 09
4.为幼儿提供有 9.引导幼儿在3 情节的故事,让 个物体的序列中 幼儿感知和发现 探究理解量的相 故事中人物的活 对性 动顺序
04 11
05
5.运用感知比较 法引导幼儿感 知和体验物体 的量的特征
06
6.鼓励幼儿寻找 和描述物体的量 的特征
07
7.通过游戏引导 幼儿感知物体的 量的特征
08
04 10
8.引导幼儿进行 10培养幼儿序 排序的过程中应 列的概念 注意的事项
11.用启发探 索发引导幼儿 理解序列中的 三种关系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