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心理学》复习题3(附答案)

《环境心理学》复习题3(附答案)

贵大继续教育学院自学考试衔接课程作业题(课程代码:05339)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项是对身体运动及其位置状态的感觉,它与肌肉组织、肌腱和关节活动有关。

【】A、听觉B、嗅觉C、触觉D、动觉2. 由布伦斯维克提出的理论更重视在真实环境中的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更重视后天知识、经验和学习的作用。

【】A、格式塔知觉理论B、生态知觉理论C、环境知觉理论D、概率知觉理论3. 是研究人们怎样在头脑中凭记忆判断距离的长短,也有人称为“主观距离”。

【】A、认知地图B、认知距离C、实践距离D、认知4.当环境刺激不符合个人的适应水平时,可以采用两种方式重新达到与环境的平衡。

【】A、顺应和适应B、学习和磨合C、学习和唤醒D、适应和改变5.对居民威胁最大的噪声是。

【】A、工商业噪声B、交通噪声C、施工噪声D、生活噪声6.对接近自己或自己所在群体的选择性控制,即对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选择与控制,我们称为【】A、个人空间B、私密性C、领域性D、环境7.影响认知成图的关键因素是【】A、生理特点B、个体身份C、空间活动范围D、群体性质8.下面哪项是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是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某种具有固定倾向的、并受到主观歪曲的知觉。

【】A、幻觉B、感觉C、错觉D、直觉9.逆时针转向属于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中的【】A、动作性行为习性B、体验性行为习性C、认知性行为习性10.为了理解城市生活对居民的影响,有关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理论假设,其中,不包括。

【】A、超载假设B、城市环境应激C、行为约束和多场所分析D、人员假设二、名词解释题11.声景12.协同13.旅游环境承载力14.个人应激源15.再认三、填空题16.每个人稳定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一半是由基因或秉性决定,一半是由决定。

贵大继续教育学院自学考试衔接课程作业题17.梅拉比安提出,可以用向个人传递的信息量对环境加以描述,他把这一概念称为。

18.根据国家环保局的统一规定,我国空气质量按API值划分为级。

19.研究发现,对于建筑的意象,人们首先记住建筑的使用特点及其意义,其次才是。

20.引起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原因的。

21.城市背景应激源中,与社会有关的部分称为社会应激源,可再分为社会公共应激源和。

22.办公室环境的设计除了应该考虑使用者的地位外,还应该考虑私密性和方面的问题。

23.阿尔托曼将领域分为以下三类:主要领域、次要领域和。

24.唤醒理论比较强调客观刺激的特性,而侧重于主观反应。

25.按照冲击强度和影响范围,应激源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个人应激源、背景应激源。

四、简答题26.城市环境体验的特点?27.纽曼提出的“能防卫空间”的设计原则?28.场所评价意象研究的意义?29.感觉的特点有哪些?五、应用题30.结合你所身处的环境,谈谈噪音对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哪些影响。

31.作为设计者,如何在室内设计中广泛运用色彩的联觉方面的知识?副署答案:《环境心理学》复习题3答案及解析(课程代码:05339)一、单项选择题1.D知识点章节:1-3P27难度:易解析:是对身体运动及其位置状态的感觉,它与肌肉组织、肌腱和关节活动也有关。

2.D知识点章节:2-1/2/3P29-43难度:中等偏难解析:在环境心理学中比较流行的来自经典心理学的三种理论:格式塔心理学,1912年兴起于德国,主要代表人物是惠太海默、考夫卡、苛勒,基贵大继续教育学院自学考试衔接课程作业题本观点:知觉的整体性、同型性、场作用力。

组织原则:图形与背景、群化原则、简化原则;概率知觉理论,由布伦斯维克提出,更重视在真实环境中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更重视后天知识、经难和学习的作用;生态知觉理论,由吉布森提出,恰好与布伦斯维克的概率知觉理论观点相反,它强调人类的生存适应,两个基本观点:环境的提供、知觉反应的先天本能。

3.B知识点章节:3-3P95难度:易解析:认知距离是研究人们怎样在头脑中凭记忆判断距离的长短,也有人称为“主观距离”。

4.A知识点章节:4-3P137难度:难解析:当环境刺激不符合个人的适应水平时,可以采用两种方式重新达到与环境的平衡:改变或选择环境刺激来顺应自己的主观需要;或改变自身对刺激的反应去适应客观环境。

5.D知识点章节:5-1P156难度:中等偏易解析:生活噪声是影响最直接、响度和时间都不可预见、对居民威胁最大的噪声。

6.B知识点章节:6-2P183难度:易解析:对接近自己或自己所在群体的选择性控制,即对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选择与控制,我们称为私密性。

贵大继续教育学院自学考试衔接课程作业题7.C知识点章节:7-3P225难度:中等偏难解析:空间活动范围是影响认知地图的关键因素。

8.C知识点章节:1难度:中等偏易解析:错觉是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是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某种具有固定倾向的、并受到主观歪曲的知觉。

9.A知识点章节:9-2P282-290难度:中等偏易解析: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根据其主要倾向分类归纳为:动作性行为习性:抄近路、逆时针转向、依靠性;体验性行为习性:看人也为人所看、围观、安静与凝思;认知性行为习性:靠右(左)侧通行、归巢性和兜圈子行为、探索性行为。

10.C知识点章节:10-1P321难度:中等偏易解析:为了理解城市生活对居民的影响,有关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理论假设:超载假设、城市环境应激、行为约束和多场所分析。

二、名词解释11.声景:声景研究起源于国外,指声环境中在审美和文化方面值得欣赏和记忆的声音。

贵大继续教育学院自学考试衔接课程作业题知识点章节:1-3P23难度:易12.协同:包含两层意思:环境及其组成元素应与预期想提供的综合知觉体验相互匹配;环境信息在质和量两方面应相互配合--只有当它们处于最佳组合时,才会产生良好的体验。

知识点章节:5-1P150难度:易13.旅游环境承载力:野生环境管理中的承载力反映了游客得到的资源(如食物、水和遮蔽场所)决定的某个环境中,某种生物能够生存的最大数量。

旅游环境承载力则是指环境在遭到不利影响前所能容纳的最多人数。

知识点章节:无难度:难14.个人应激源:指引起应激的生活事件和一些烦心的日常琐事。

知识点章节:4-2P130难度:中等偏易15.再认:是人流的集中性和建筑独特性的函数,即再认=f(人流的集中性×城市景观独特性/或社会独特性)。

知识点章节:7-3P224难度:中等偏难三、填空题16.环境知识点章节:4-1P121难度:中等偏易17.环境负荷知识点章节:2-4P难度:中等偏难18.5知识点章节:5-3P165难度:易19.可见性和形式特点知识点章节:11-3P375难度:难20.光照的减少知识点章节:4 难度:难贵大继续教育学院自学考试衔接课程作业题21.社会个人应激源知识点章节:10-2P327难度:中等偏易22.便利性知识点章节:11 难度:中等偏难23.公共领域知识点章节:6-4P193难度:易24.适应水平知识点章节:4-3P136难度:中等偏难25.灾变事件知识点章节:4-2P129难度:中等偏易四、简答题26.城市环境体验的特点?综合性;指向性和选择性;差异性;直觉性;具有与审美相关的情感意义(适当展开)。

知识点章节:7-1P199难度:中等偏易27.纽曼提出的“能防卫空间”的设计原则?设计原则:形成易于被感知并有助于防卫的领域。

要对领域分级,形成私密-公共性的空间层次,尤其要把住户门外的户外空间也作为居民的生活场所,明确其活动内容和作用;自然的监视。

通过建筑物布局和门窗位置,使居民可以从室内自然地监视门外活动,犹如环境长着眼睛,从而对犯罪分子形成心理上的威慑作用;形成有利于安全防卫的建筑意象。

建筑及其环境应避免使人感到当地居民处于相互隔绝和易受侵扰的状态;改善居住区的社会环境。

强调住宅不应建在犯罪高发和其他不文明地区。

知识点章节:6-3P196难度:中等偏难28.场所评价意象研究的意义?理论意义:影响人对环境意义的解读,因而为人类学所关注;影响空间行为。

贵大继续教育学院自学考试衔接课程作业题策划和规划价值:对特定场所的情绪反应一旦形成相对固定的意象,就会影响相应群体今后对新建或改建环境的评价行为。

具体设计应用:公共评价意象反映了大多数人的偏爱,因而对设计具有直接的应用价值。

知识点章节:8-1P232难度:中等偏易29.感觉的特点有哪些?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对同一对象,每个人的感觉不尽相同。

知识点章节:1-1P4难度:易五、应用题30.(1)听力损伤。

包括两种情况:暂时阈限改变和永久性阈限改变。

听力损伤为暂时阈限改变的患者能够在噪音消除后的16小时内恢复到正常阈限;当听力损伤为永久性阈限改变时,则在噪音消除后的一个月或更长时间听力都还不能恢复到正常的水平。

(2)对生理健康的影响。

高水平的噪音可能会导致生理唤醒和一系列应激反应。

使血压升高、影响神经系统和肠胃功能。

对人类和动物的免疫系统都有影响,以及导致失眠等症状。

噪音不仅能够直接影响个体的健康,而且还会通过改变某些行为,对健康产生间接的影响,如噪音会使人们会更多的咖啡或酒、抽更多的香烟。

(3)对心理健康也有不利影响。

如会引起头痛、恶心、易怒、焦虑、阳痿和情绪变化无常等。

高噪音区域患精神病的机率更高。

噪音是通过一些中介变量引发心理疾病的。

在噪音环境中,会使个体知觉到的控制感减弱,以及产生无助感;这些心理反应会更容易引发心理疾病。

(4)噪音还影响到人们的社会关系,例如人际吸引、利他行为和攻击性。

a.噪音与人际吸引。

利用测量人际距离的方法发现,当噪音的强度为80dB时,使人们彼此感到舒服的距离增加。

噪音使人们要求有更大贵大继续教育学院自学考试衔接课程作业题的个人空间,降低了人际吸引。

居住区周围的交通噪音使邻里间的交往减少。

b.噪音与攻击性。

噪音增加了唤醒水平,也应该会增强攻击性,特别是对于具有攻击性倾向的人。

但噪音并不会直接增强攻击性,只有当个体被激怒或情绪不佳时噪音才对攻击性产生影响。

c.噪音与利他行为。

个体的助人行为在积极情绪状态下比在消极情绪状态下要多。

在正常噪音、65dB和85dB三种条件下,帮助捡起掉落书刊的百分比分别为72%、67%和37%。

其它一些研究也都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噪音使人的注意广度变窄,不能注意到旁人的需求,因此使助人行为减少。

30.(1)色彩的温度感。

色彩会使人产生温暖或寒冷的感觉。

金、黄和红属于暖色调,使人感觉温暖。

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彼得宫的园内雕塑都装饰成金色,与当地常年阴沉的天气形成了对比。

热天人待在以红、黄、金色为主的地方出汗也会多一些;绿色和蓝色属于冷色调,在阴冷的环境中让人感觉更冷,在火热的环境中会给人些许凉爽的感觉;红紫和黄绿等属中性色,既不冷又不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