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第五章
一国采用另一国货币作为惟一 法定货币,或者隶属于某一货 币联盟,共同使用同一法定货 币。(欧元;美圆化) 货币发行当局根据法定承诺按 照固定汇率来承兑指定的外币, 并通过对货币发行权的限制来 保证履行法定承兑义务 (91-02阿根廷;香港联系汇率制)
其他传统的 固定钉住制
国家将其货币以一个固定的汇 率钉住(官方或者实际)某一 种主要外币或者钉住某一篮子 外币,汇率波动围绕着中心汇 率上下不超过1% (94-05年人民 币)
(1)创设欧洲货币单位(简称 ECU)。 (2)稳定汇率机制(简称 ERM)。EMS通过平价网体系和 篮子汇价体系的双重机制稳定 成员国之间的货币汇率。 (3)建立欧洲货币基金(简称 EMF)。使成员国能够在必要时 有能力干预市场,稳定汇率, 以及对发生国际收支困难的成 员国提供援助。
3、欧盟与欧元的建立:1 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 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 《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 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 约》)。1993年11月1 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 正式诞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 都布鲁塞尔。 根据《马约》,将分三个阶 段逐步实现欧洲经济与货币联 盟(EMU)。
第三类则为完全浮动汇率制, 也就是表中的“独立浮动”。
汇率制度 无独立法定货币的安 排 货币局制度 钉住汇率制 平02) 40
2002年 IMF186 成员国 汇率制 度的状 况:
8 40 5 4 6 43 40
(一)货币局制度(Currency Board Arrangements)
2、美元化背景 ——美元的特殊地位: IMF(1999)的一份报告 指出, 1998年,外币存款 (主要为美元)占本国货币供应 量的比例在7个国家中超过50 %,在另外12个国家中占30 一50%,在法律允许开设外币 存款账户的其他被调查国家中, 一般占15一20%。目前在美 国境外流通的美元占美元总量的 2/3;近年来,美元持有量的 增长有3/4发生在美国以外。
他国家汇率由于跟随锚币变化 而变化,有可能扭曲和其他国 家之间经济信号,对经济政策 和决策产生偏差影响。
阿根廷货币局制度 梅内姆政府于1989 年上台后, 在阿根廷推行了一系列新自由 主义改革。自 1991 年 4 月到 2002 年1 月为止的货币局制度 就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阿根廷的有关法律规定1 美 元= 1 阿根廷比索, 而且其央 行承担维持该法定汇率稳定的 义务。阿根廷央行基础货币发 行的80% 以外汇储备担保, 其 余20% 以美元化财政券担保。
背景:自20世纪70年代起至 1990年,阿根廷共发生了7次货 币危机,每一次货币危机都伴 随着严重的通胀。在1975~ 1990年的16年间,除1986年的 通胀率为90.1%外,其他年份的 通胀率均在100%以上。1989年 年底通胀率曾高达5000% 。在 长期恶性通胀的打击下,投资 者对阿根廷货币已失去信心。
1、概念:国家完全放弃自
(三) 美圆 化制 度 (Dol lariz ation)
己的货币,直接使用美圆为 国内流通货币。 (巴拿马、马绍尔群岛等 )
部分 实行 完全 美元 化国 家
安道尔 , 法国法郎/欧元,1278年 北塞浦路斯,土耳其里拉, 1974年 关岛, 美元, 1898年 基里巴斯,澳大利亚元, 1943 列支敦士登,瑞士法朗, 1921年 马绍尔群岛, 美元, 1944年 密克罗尼西亚,美元, 1944年 摩纳哥, 法国法郎/欧元,1865年 北马里亚纳群岛,美元, 1944年 贝劳, 美元, 1944年 巴拿马, 美元, 1904年 波多黎各,美元, 1944年 圣赫勒拿,英镑, 1834年
钉 住 平 行 汇 汇率被保持在官方或者实际的 率带 固定汇率带内波动,其波幅超 过围绕中心汇率上下各1%的幅 度
爬行钉住
汇率按照固定的、预先宣布的比 率作较小的定期调整或依据所选 取的定量指标的变化作定期调整 (91-95波兰)
爬行带内浮动 汇率围绕着中心汇率在一定幅度 内上下浮动,同时中心汇率按照 固定的、预先宣布的比率作定期 调整或根据所选取的定量指标的 变化作定期调整; (智利80-99年)
一、 两种 基本 的汇 率制 度类 型
(一)固定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是指现实汇率受平 价的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的 范围内上下波动的汇率制度。
存在背景: 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 ; 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 。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 率制)
纸币本位下维持汇率稳定的
3、美圆化的收益 ——减少货币危机的可能性; ——降低通货膨胀预期,避免 利率上升; ——为长期融资提供了保障; ——强化财政纪律,增强宏观 经济政策有效性; ——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发 展中国家与国际经济接轨。
4、美圆化的弊端:
——国家损失大量铸币税; ——国家失去货币政策决策
麦金农标准: ——以经济高度开放作为最适 度货币区标准; ——经济高度开放的小国难以 采用浮动汇率制。
彼得.凯南标准: ——以低程度产品多样化为确 定最适度货币区的标准。
欧盟与欧元 1、欧盟的前身:欧洲共同体。 1951年 4 月18日,法、意、联邦德国、 荷、比、卢 6 国签订了为期50年的《关 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1955 年6月1日,参加欧洲煤钢共同体的 6 国 外长在意大利举行会议,建议将煤钢共 同体的原则推广到其他经济领域,并建 立共同市场。1957年3月25日,6国外长 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 洲原子能共同体的两个条约,即《罗马 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1965年 4月 8日,6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 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 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统 称欧洲共同体。
结果:货币局制度的实施抑 制了恶性通胀,稳定了阿根廷 经济,投资和贸易的持续增加 实现了1991~1994年的经济连 续增长。阿根廷的国内生产总 值增长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年 均-1.2%增至20世纪90年代的年 均4%以上。
同时导致了:1. 实际汇率高估。 (美元的升值、巴西货币贬值)。2. 经常项目赤字。3. 货币政策自主权丧 失。4. 财政赤字。5. 债务危机。6. 货币局制度崩溃。 为了应付严重的危机局面, 阿根廷政 府2001年12 月3 日颁布法令规定, 从 即日起, 任何储户每月提取的存款数额 不得超过250 比索或等值的美元, 个人 每月出境带出的外汇不得超过1 000美 元。此举一出, 阿根廷国内发生骚乱, 有20 多人丧生。最终阿根廷货币局制 度于2002 年1 月走到尽头。
2、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际,欧 洲经济共同体有关国家为了减 少世界货币金融不稳定对区内 经济的不利影响,也为了实现 西欧经济一体化的整体目标, 欧共体在1978年12月5日的布鲁 塞尔首脑会议上提出建立EMS的 动议。1979年3月,EMS正式建 立,标志着欧洲货币一体化发 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概念:在货币联盟内部
(二) 货币 联盟 (Mon etary Union)
的国家放弃了自己的货币, 并创造新的货币联盟内通用 的货币。
2、货币联盟基本特征:
——货币的统一 ——汇率的统一 ——货币管理机构和管理政 策的统一
3、最适度货币区理论 1961年Mundel《最适度货 币区理论》,阐述浮动汇率制 和固定汇率制哪一种是更优的 汇率制度,提出将世界划分为 若干货币区,区域内实行固定 汇率制或共同货币,区域间实 行浮动汇率制。该理论主要说 明什么是某区域实行货币同盟 的最优条件。
—— 按照浮动形式,可分为 单独浮动(Independent Floating)和联合浮动 (Joint Floating)。 —— 按照被钉住货币的不同, 钉住汇率制又可分为钉住单 一货币浮动和钉住合成货币 浮动。
1999年IMF汇率制度分类
二、 现行 汇率 制度 分类
无独立 法定货 币 货币发 行局制 度
——对本国货币信心的丧失: 这可能是本国的恶性通货膨 胀或者本国货币急剧贬值等原 因造成的,如阿根廷、俄罗斯 等国;或者是出于对这种通货 膨胀或贬值的预期,如中东欧 国家在转型期间的情况。 部分美元化纯粹是市场力量 自由选择的结果,但对于完全 美元化而言,还需要一国政府 主动采取美元化政策,即国家 通过法律明文规定美元具有无 限法偿能力。
Chapter5 汇率政策
汇率制度
外汇市场干预 外汇管制 人民币汇率政策发展
两种基本的汇率制度类型
现行汇率制度的分类 几种特殊的汇率制度
第一 节 汇率 制度
汇率制度的选择
汇率制度:(Exchange Rate System)是指一国货 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 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 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 汇率制度最主要的两大 类型是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 率制。
货币区 —— 由若干国家组成 一个区域,区域内或者采用单 一的货币,或者有这样的汇率 安排:各国货币间汇率不可改 变;汇率间不存在波幅;各国 货币自由兑换;经常和资本项 目交易完全自由。
蒙代尔标准:以生产要素的高度 流动性作为确定最适度货币区 的标准。 ——最适度货币区是相互之间移 民倾向很高,足以保证当其中 一个地区面临不对称冲击时仍 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几个地区形 成的区域。
3、经济效应 ——贸易效应:能有效稳定本国货 币汇率,控制进出口成本,推动贸 易增长; ——储备效应:实行足额的储备担 保,提高货币制度的透明度和可信 度,保证市场对本币信心; ——经济政策效应:经济政策受制 于钉住货币国家的经济政策,难以 保证经济政策独立性和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