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八章 传质过程概论(8-3)
第八章 传质过程概论(8-3)
2013年5月14日3时6分 21
但是: 该理论提出的双阻力概念,即认为传质阻力集 中在相接触的两流体相中,而界面阻力可忽略 不计的概念,在传质过程的计算中得到了广泛 承认,仍是传质过程及设备设计的依据;
2013年5月14日3时6分
22
第三节 质量、热量和动量传递的类比(简介)
简单来说,在化学工程上,在满足一定的条件
上式定义分母中A物质的平均通量以壁面浓度 为基准浓度,因此代表的是管内流体具有的向壁面 传质的能力或容量。
2013年5月14日3时6分 29
写成准数形式:
kc kc d 1 Sh Nu f ReSc RePr 2 u DAB u d DAB
——传质雷诺类比律 雷诺类比律以简洁的形式表达了“三传类比” 的机理,对于 Pr 数和 Sc 数接近于 1 的流体与实验 结果吻合较好,对范围更广的流体,则按柯尔本类 比律对 Pr 数和 Sc 数进行修正:
m xAb xAs NA M rm
由对流传热膜系数和传质膜系数的定义(假设 r 方 向因传质引起的总体流速可忽略不计),可得:
2013年5月14日3时6分
27
qs hT b T s
NA kc cAb cAs
壁面上两个传递通量之比
m xAb xAs cAb cAs cAb cAs kc cAb cAs M rm hTb Ts m cp Tb Ts cM rm c p Tb Ts c p Tb Ts
若其平均流速为 u,
湍流核心区温度为 Tb、
A 物质的摩尔浓度为 cAb(或xAb); 管壁处温度为 Ts、摩尔浓度为 cAs(或xAs )。
2013年5月14日3时6分
26
则质量为 m 的流体微团从湍流核心区迁移到 达壁面时与管壁发生的热量和质量传递通量为
qs m c p T b T s
Sc为施密特数,Sc=μ/ρD
2013年5月14日3时6分 24
另外,还有Prandtl类比; Karman类比; Chilton-Colburn类比; J因子类比; 等等。 我们只是简介。
2013年5月14日3时6分
25
比如
传质传热过程的类比关系
对平均分子量为 Mrm, 密度为 的二元流体,
2013年5月14日3时6分
1
第八章 传质过程概论(8-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
例题
[例题]直径20mm的萘球,置于1.013×105Pa、318K的静止空气中。
此温度下萘的饱和蒸汽压为74Pa,扩散系数为6.92×10-6m2/s,求
萘表面的汽化速率。可以认为是稳定扩散。
[解]稳定扩散时,其径向的 质量流量mA 不变,但由于 扩散截面积随半径变化, 所以传质速率(汽化速率) NA不是常数。
下,摩擦系数、对流给热系数和传质系数是有关系
的。
2013年5月14日3时6分
23
质量、热量和动量传递的类比
主要有三传的雷诺类比:λ/8=St=St’
St为Stanton准数,
St=α/(ρumCp)=Nu/(RePr)
St’为传质Stanton准数,
St’=k/um=Sh/(ReSc)
Sh为谢伍得数,Sh=kd/D
将已知数据 D=6.92×10-6m2/s T=318K pA1 = 74 Pa
2013年5月14日3时6分
8
和
pA2=0 r1 = 0.02/2 = 0.01 m pB1 = 1.013×105-74 = 1.012×105 Pa pB2 = 1.013×105-0 = 1.013×105 Pa
2013年5月14日3时6分
两相相内传质速率表达式
20
该理论使用起来结果如何?
按双膜理论,传质系数与扩散系数成正比,这 与实验所得的关联式的结果相差较大; 由此理论所得的传质系数计算式形式简单,但 等效膜层厚度 1 和 2 以及界面上浓度 pi 和 ci 都 难以确定; 双膜理论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对具有自 由相界面或高度湍动的两流体间的传质体系, 相界面是不稳定的,因此界面两侧存在稳定的 等效膜层以及物质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此两膜 层的假设都难以成立;
pBm = 1.0125×105 Pa 代入前面的公式,可以得出
6.92 10 1.013 10 74 0 N A1 5 8.314 318 0.01 1.0125 10 1.94 105 [m ol/(m 2 s)]
5 6
2013年5月14日3时6分
9
[续例2]若萘的分子量为128.2,密度为1145kg/m3 , 在上面的条件下,直径为20mm的萘球全部升华需 要多长时间? [解] 随萘的升华,其半径逐渐减小。 传质速率就会发生变化,因此这是一个不稳 定的扩散过程。 但由于萘的传质速率很小,在不长的时间内, 可以认为其半径是不变的,扩散近似是一个稳定过 程。
2013年5月14日3时6分
10
此时,上题的结果可以直接应用。
根据上题,萘球半径为r时,其传质速率为
N Ar PD p A1 p A2 RTr p Bm
单位时间整个表面的传质量为
m Ar 4r N Ar
2
4rPD p A1 p A2 RT p Bm
2013年5月14日3时6分
2013年5月14日3时6分
6
因为r2>>r1,1/r2≈0;
①引入对数平均值;
②摩尔分率比改为压强比,
有
mA PD y B 2 ln 4r1 RT y B1 PD p A1 p A2 RT p Bm
2013年5月14日3时6分 7
显然,r=r1处的扩散速率(或汽化速率)为
mA mA 1 N A1 2 4r1 4r1 r1 PD13年5月14日3时6分
12
全部升华完所用的时间是
tF
2 M A DP p A1 p A 2
2 5
r RTpBm
2 A 1
1145 0.02 8314 3181.0125 10 6 5 2 128.2 6.9210 1.013 10 74 0 9.2210 [ s ]
f Nu Sh 3 Pr Sc 3 jH jM 2 RePr ReSc
2013年5月14日3时6分
2 2
传质 j 因子
30
气体动力学理论导出,流体的 = DAB = ,因此应有
Pr Sc 1 D AB
满足该性质的流体无论使用雷诺类比律还是柯尔 本类比律都有十分简洁的形式。 但工程上除气体而外,多数液、固传热传质体系 的 Pr 数和 Sc 数变化范围很大,从液态金属的远 小于10直到某些有机体系高达 104 数量级。 摩擦系数、传热膜系数和传质膜系数的具体数值 靠实验研究确定。
2013年5月14日3时6分
28
整理上式,以 u 通除等号两端,并引用热量传 递与动量传递的雷诺类比律即可得到
h f k c c Ab c AS k c u c Ab c AS u c pu 2
上述以范宁摩擦因子表达的传质类比关系可以解释为
f 向壁面传递的A物质的通量 2 轴向流动的A物质的平均通量
2013年5月14日3时6分
气 液 气相主体 膜相界面 膜 液相主体
p pi = ci / H ci
pi
1
2
c
18
(2) 相界面处于相平衡状态。 (3) 在膜层以外的两相主流区由于流体湍动剧烈, 传质速率高,传质阻力可以忽略不计。相际的 传质阻力集中在两个膜层内。
双膜理论将两流体相际传质过程简化为经两膜层 的稳定分子扩散的串联过程。对吸收过程则为溶 质通过气膜和液膜的分子扩散过程。
Diffusion is the movemen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 physical stimulus(物理驱动), of an individual component through a mixture.
2013年5月14日3时6分
32
2.
~ reason?
2013年5月14日3时6分
19
根据前面的传质理论,我们可以写出
N A kG p pi
DG kG RT G
P p Bm
N A k L ci c
DL c M kL c L Bm
DG、DL —— 溶质组分在气膜与液膜中的分子 扩散系数; P/pBm —— 气相扩散漂流因子; cm/cBm —— 液相扩散漂流因子; G、L —— 界面两侧气液相等效膜层厚度, 待定参数。
The most cause of diffusion is a concentration gradient of the diffusing component. 3. ~ Purpose?
2013年5月14日3时6分
31
§8.3 Diffusion and mass transfer within single phase
(扩散和单
向传质)
8.3.1 Molecular diffusion in binary mixtures
一.Diffusion Features:
1.
~ What’s diffusion ?
11
如果dt时间内萘球半径减少了dr,根据物料衡算,有
mAr M A dt 4r 2 A dr
PD p A1 p A2 M A dt A rdr RT p Bm
PD p A1 p A 2 M A dt A rdr RT p Bm 0 r1
tF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