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马原
火是万物的始基
火 木 土
水
五行说
金
火、水、土、气 是构成万物的基 本元素和始基 ——四根说
恩 培 多 克 勒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形成
(3)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把握物质 (2)从共性和个性角度理解物质 (1)把社会实践当作物质
2、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 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 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 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 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 摄影、反映。”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Biblioteka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3、哲学基本问题
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的物质活动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 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1、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实践观 2、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1、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实践观
苏格拉底: “只要一息尚存,我永不 停止哲学的实践。”
康德正式把“实践”概念引入 哲学中,提出了 “实践理性” 的概念,并指出“实践理性” 具有行动的能力和功能。但其 “实践”没有脱离伦理实践的 范围。
3、实践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也是物质: 具有客观实在性,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体现在: (1)构成实践活动的诸多要素都是客观实在的 (2)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水平是客观实在的 (3)实践活动的结果也是客观实在的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自然界是多样性统一的物质世界 2、意识是物质派生的,统一于物质 3、人类社会也是一个物质世界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物质统一性原理
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的哲学依据 第一,世界是统一的 一元论
第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唯物主义一元论
第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大学生为何自杀?
2002年:27起 2004年:68起 2005年:116起 2006年:130起
“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 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是从它 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 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 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 意义”。
旧实践观及其缺陷:
主观唯心主义者:把实践看作是人的精神活动; 客观唯心主义者:把实践看作是客观精神的活动; 旧唯物主义者:把实践理解为生物适应环境的本能活 动,或抽象的人的吃喝、享受生活活动。 能动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涵盖了各种哲学定义,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明确了哲学研究的特殊对象,而与各门具体科学相区别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哲学: 西方各种哲学流派,在整体上没有超过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各种哲学流派,大多脱离实践而缺乏现实意义
“科学的每个领域都开始于哲学的探索” 罗素
2005年9月9日,广州某大学一名 仅入学一周的学生,在参加军训 期间,从学校的7楼纵身跳下,当 场殒命。之前,他曾抱怨“饭菜 不合胃口,衣服也不会洗,不太 适应这种生活”
2004年6月15日,东北林业大学 学生付新彬跳楼自杀。这一天, 距离他毕业离校仅剩17天。家 境贫困,4年共拖欠学校上万元 学费,临近毕业却没有找到工作。
2007年5月28日,西南政法大学 一名大四女生从该某教学楼6楼跳 下,抢救无效后死亡。据分析,至 少有两种原因导致了该名学生自杀: 一是自杀学生在情感上有很大困惑, 二是与家长沟通存在问题。
2006年11月1日,清华大学化学 工程系研究生洪乾坤从泉州市 中营学院7层楼跳楼身亡。留下 的遗书说,找不到工作不愿拖 累家人。死者亲属称,自杀前 死者曾得抑郁症。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1、对社会本质的不同理解 2、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生活的本质的科学揭示
1、对社会本质的不同理解 (1)唯心主义历史观 A、神学历史观: ——以“神意”或上帝为最高主宰 B、主张精神或观念是历史本质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抽象人本主义历史观 ——以抽象不变的人性解释历史
本能活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是本能活动是通过其自然器官来完成的 二是本能活动的能力主要是通过遗传获得的 三是进行本能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能生存下去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特征 二、事物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范畴和规律
一、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 (二)世界的永恒发展 (三)事物联系与发展的规律性
自然界 社会 思维
1、自然界是多样性统一的物质世界
自然物质的多样性:
空间上存在的多样性 时间上变化的多样性
反物质是物质吗?
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2、意识是物质派生的,统一于物质
(1)从意识的起源来看: 意识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承担者来看: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从意识的内容来看: 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4)从意识的进化发展来看: 意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5)从意识的传递和表达来看: 意识需要借助于物质手段才能实现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德终结》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 二是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
(3)哲学基本问题在历史观上的体现
哲学基本问题也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在历史领域被表述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有历史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历史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3、实践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
1、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唯物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物质观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物质;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将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结构——原子
赫拉克利特
泰勒斯
水是万物的始基
1、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 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因为它在根本上支配着人们的行为
2、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1)什么是哲学
古希腊早期:关于存在(自然存在)的学说;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欧洲中世纪:关于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死的学说; 近代西方:关于人的认识活动和认识能力的学说;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关于人的学说; 现代西方分析哲学:对科学命题进行语言和逻辑分析。 古代中国:关于人生和伦理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实践
客观性
唯心主义夸大实践 的主观性、能动性
旧唯物主义则夸大 实践过程的客观性
2、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1)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实践是人类能动 地改造客观世界 的物质活动。
(2)实践的基本特征
第一,实践是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与人的精神活动相区别)
是人与世界之间实实在在的物质、信息和能量的变换过程 实践的主体、客体、手段、过程、水平、结果都是客观的 实践活动直接将原来指导实践的主观意识变成客观现实
教 学 内 容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二、事物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 (一)对立统一规律 (二)质量互变规律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四)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第三节: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二、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二、历史趋向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 思考题
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动物有意识吗? (1)动物能进行理性思维吗?
(2)动物的本能可以称为意识吗?
(3)动物具有超过人类的能力吗?
(4)如果承认动物也有意识, 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吗?
3、人类社会也是一个物质世界
?
物质生 活条件
人的 意识
人的 行为
社会 历史
(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 (2)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指导的物质活动 (3)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
3、哲学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有以下特征: 第一,它是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第二,对它的回答决定了哲学家哲学体系的性质; 第三,没有一个哲学家能够回避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恩格斯第一个对哲学基本问题作了明确的论述
恩格斯论哲学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 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 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 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 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我们关于我们 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用哲 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作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绝 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还有其他 一些哲学家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 识世界的可能性。 ”
胡适
1、对社会本质的不同理解 (2)自然主义历史观
把社会的本质和发展动力 归结为地理环境或人口因素
自然主义的历史观……是片面的,它认为只是自然界 作用于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决定人的历史发展,它 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 造新的生存条件。 ——恩格斯
孟德斯鸠 地理环境决定论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本章教学目的:
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 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 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