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想国的研究方法

理想国的研究方法

理想国的研究方法
对于任何一个爱好哲学或者人文社会学科的人来说,柏拉图的理想国可以说是一部必读的经典著作。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通过通篇对话和类比探究的比喻形式,利用二元对立的理论分析方法和定性研究的方法,将他的哲学思想寄予其中。

那些精彩的辩论和理论阐述让整部著作都闪现出思辨精神的光芒。

读完理想国,我觉得受益匪浅,但是对其中的研究方法只是略懂皮毛。

所谓无知无畏,我就自己的理解简单谈谈理想国的研究方法。

希望没有对先贤大不敬。

理想国这部著作,从研究的方法论上来看,是属于哲学与科学一般方法论的研究。

柏拉图围绕正义与非正义的基本论点和评价,利用二元区分和对立的研究方法,通过人物对话进行价值判断和分析。

整部著作阐述了很多现象和概念,比如现象和实在,知识与信念,普遍与个别,善与恶,理性与情欲,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等,是一种应然的研究,而不是是然的研究;是一种价值判断的研究,而不是简单的事实和实证的研究。

当然,在具体的对话和行文处理上,运用了很多比喻和类比的手法,描述了一些故事和现象,而且不乏一些生动的比喻。

比如谈到希腊的内讧和战争的时候,对军队里打仗逃兵的批判:真正贪生怕死的人,他们不去追活着的人,却更热衷于和死人过不去,还装作尽职尽责。

或者像一条无能的狗,咬不到向它扔石头的人,却只会冲着石头一阵狂吠。

从理想国的基本研究方法来看,采用的是探究性、描述性和解释性的研究。

资料收集上主要运用的是观察法,访谈法和文献法。

柏拉图的孩童时代正处于国家衰落时期,那是的雅典局势混乱,柏拉图目睹了雅典贵族政治堕落为寡头政治的现实,深感哲学走进政治与国家统治的重要性。

于是他根据自身的经历、生活中的观察,以及他和老师、学生的对话,构造了一些人物对话,通过他们的辩论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运用了观察法和访谈法的研究方法。

此外,他也运用了文献法,比如引用了荷马史诗等文献。

在资料分析上,主要运用了理论分析和探究性的分析方法。

举例来说,柏拉图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做洞穴假说理论。

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有一群囚犯从小就住在洞穴底,他们的脖子是被锁住的,始终不能回头,只能看到位于他们前面的洞壁。

在他们身后上方有一堆火在燃烧,还有一条横向的小路穿在他们与火之间。

在火与路之间有一堵不高的墙。

有很多人举着桌子、椅子之类的人造物沿墙而走,火光就把这些人造物高于墙部分的影子映射在了囚徒们面前的洞壁上。

由于囚徒的脖子是被锁住的,他们从来就没有回过头看到这些人造物本身,于是他们就认定自己看到的影子当做世界上最真实的东西。

后来由于某种奇迹,有一个人挣脱了锁链,回头看到了这些事物,才明白原来火才是使他看到那些影子的光明的来源。

如果他被拉出这个洞穴,他会在阳光下看到真实世界中的事物。

最后他能直面太阳,他才真正明白光明的源泉。

每一步的上升,每一次转向光,他都会眼睛痛,恨不得回到从前的状态。

但一旦他习惯于新的明亮世界,他会为自己脱离以前的黑暗愚昧状态而庆幸,并可怜仍然生活在那里的同伴。

柏拉图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脱离黑暗愚昧前,我们这些普通的人,我们这些芸芸众生,就像洞穴中的囚徒,需要光明才能认清世界。

在研究类型上,理想国是属于定性研究,而不是定量研究。

当时的人文社科领域也还没有一种定量的研究。

而且对于价值判断为主的规范研究,定性研究有助于理论分析。

避免一些解释不清的定量描述。

最后,谈谈理想国这本著作研究的不足之处,我认为主要有两个:一是里面大篇幅的对话辩论中,不乏一些诡辩的色彩,于情于理上有点差强人意。

二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柏拉图的一些观点以及研究方法局限于他当时的那个时代,并且理想王国以及哲学王的理念可能永远只是个美好的设想,它的实际作用不大。

但是尽管如此,柏拉图开创了一个哲学的时代,他的作品更是西方思想史上最具奠基性的经典之一,以至于著名哲学家怀特海评价说,整个西方哲学只不过是一连串柏拉图的注脚而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