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一般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1、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的变化,并注意有无恶心、呕吐、头痛、肢体活动及癫痫发作等情况。
2、体位:翻身及搬动病人时应避免动作粗暴,头颈部侧旋时应保持功能及舒适位。
急诊外伤者注意保持头、颈、躯干直线状态。
3、饮食护理:根据病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
4、安全护理:根据病情取合适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肢体活动障碍、躁动、癫痫、年老及儿童应加床档。
5、急救护理:急诊及病危做好急救准备,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备好气管切开用物、呼吸机、吸引装置、氧气等,以便随时抢救。
6、尿潴留、尿失禁者可留置导尿管,按保留导尿常规护理。
7、药物护理:按时使用抗生素及脱水剂,颅内高压者,输液速度宜慢,使用脱水剂时速度宜快,并观察用药后反应。
8、气管切开者按气切护理常规。
9、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1、按外科手术前护理(颅内高压者忌灌肠)2、手术区皮肤准备范围:(1)开颅手术:术晨剔去全部头发,洗净头部后予碘消毒并带上一次性消毒帽。
(2)脊髓手术:颈椎:全部颈后至双肩水平的皮肤。
(3)胸腰:超过病变上、下各5个椎体。
(4)腰骶:病变腰椎以上5个椎体至坐骨结节处。
备皮程序与基本外科备皮程序相同。
三、术后护理1、术后交接:手术回房时病房护士与手术室人员交接麻醉及手术情况。
2、病情观察:具体观察神志瞳孔变化,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及肢体活动、癫痫等情况。
3、饮食:清醒者术后第1日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昏迷者可鼻饲。
4、体位:头部手术后,清醒者可抬高15-30°,如血压低于90/60mmHg予床头放平。
脊柱手术搬动病人或更换体位时,保持头、颈、躯干直线状态,应轻缓,稳妥轴式翻动,防止脊柱扭曲。
5、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通畅,有分泌物时及时清除,如有发生窒息可能时应准备气管切开用物,及时通知医生。
6、安全护理:躁动者应床栏防护,必要时适当应用约束带固定,防止跌伤等意外。
7、伤口及引流管护理:观察伤口渗出及引流液情况,妥善固定引流袋及引流管,监测引流液色、质、量。
如伤口敷料被渗透时应予更换并及时汇报医师。
8、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9、急救护理:出现脑疝等突然变化时,除立即通知医生外需做好如下急救准备:(1)做好输液及输血准备,备血,急诊术前准备等。
(2)立即快速静滴20%甘露醇。
(3)准备好抢救用物。
(4)准备好呼吸机、气管插管用物及加压呼吸面罩。
(5)必要时准备好床边急救的脑室穿刺用物。
10、亚低温治疗者按亚低温护理常规。
11、脑室外引流者按脑室外护理常规。
12、蛛网膜下腔出血者按蛛网膜下腔引流护理常规。
13、去骨瓣减压术后需密切观察骨窗压力,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并注意骨窗创面的保护,防止意外。
一、头皮血肿病人的护理【观察要点】1、血肿部位及血肿波动情况。
2、观察是否有复合伤存在。
3、观察血压、皮肤黏膜。
【护理措施】1、早期给予冷敷,以减少出血和疼痛,24-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其吸收,减轻疼痛。
2、帽状腱膜下血肿的病人应注意观察病人的血压、皮肤黏膜、血色素,是否有贫血症。
3、减轻病人焦虑、紧张的心理。
【健康教育】1、予心理安慰,解释头痛的原因,伤后第三天可予热敷促进血肿吸收,并使疼痛逐渐缓解。
2、注意手指甲卫生,避免用手抓,挠血肿表面。
二、颅骨骨折病人的护理【观察要点】1、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2、观察脑脊液漏的发生。
【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2)注意患者有无后枕部疼痛、呕吐、烦躁、大小便失禁等。
2、脑脊液漏护理(1)脑脊液漏者要绝对卧床休息。
(2)脑脊液漏者按无菌伤口处理,头部要垫无菌布,污染时随时更换。
(3)指导病人正确卧位,以利于脑脊液漏的引流。
(4)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切忌手掏、堵塞鼻腔和耳道,脑脊液漏者应尽量减少用力咳嗽、打喷嚏等动作,防止发生颅内感染和积气。
(5)脑脊液漏者禁忌鼻饲滴药和鼻腔吸痰等操作,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6)遵医嘱按时给予抗生素。
(7)健康教育:四禁:禁止做耳道填塞,禁止冲洗,禁止药液滴入,禁止做要穿三不:不擤鼻涕,不打喷嚏,不剧烈咳嗽二要:一要取仰卧位,酌情抬高床头15°(或遵医嘱),二要在鼻或耳道外面盖一块消毒纱布,保持清洁,头下垫干净布一抗:配合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三、脑震荡【观察要点】1、动态观察神志、瞳孔变化。
2、观察病人有无精神症状。
【护理措施】1、注意观察受伤后的精神症状、意识等临床表现。
2、伤后注意卧床休息,尽量减少外界刺激。
3、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对脑震荡畏惧心理。
4、遵医嘱给予对症药物,但禁止使用吗啡类药物。
【健康宣教】1、遵医嘱适当使用镇静剂。
2、向患者说明无需特殊治疗,只需要卧床休息5-7天。
四、脑挫裂伤【观察要点】1、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注意颅内高压症状。
2、有无复合损伤。
3、癫痫发作,躁动及四肢活动等情况。
4、有无大小便失禁。
5、失语症状。
【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及记录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神经系统体征等情况。
(2)观察有无脑脊液漏,有无剧烈头痛或烦躁不安等颅内压增高表现或脑疝先兆。
2、体位:床头抬高30°卧位,保持头与脊柱在同一直线上,防止头颈过曲。
3、饮食护理: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饮食。
4、颅内高压的预防和处理(1)遵医嘱按时使用脱水、激素、过度换气或冬眠低温治疗。
(2)避免颅内压骤然增高的因素;躁动、呼吸道梗阻、高热、剧烈咳嗽、便秘、癫痫发作等,并及时处理这些因素。
(3)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氧气吸入。
五、原发性脑干损伤【观察要点】1、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意识、呼吸节律、频率的观察)。
2、观察去大脑强直、躁动等症状,预防意外损伤。
【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中脑损伤主要观察意识变化,桥脑损伤主要观察呼吸节律,延髓损伤主要观察呼吸频率)。
2、饮食护理:保证每日营养摄入。
24-48小时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肠内营养,昏迷患者予鼻饲饮食,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营养。
保持2000-2500大卡每日。
3、安全护理:(1)去大脑强直的患者颈部垫软枕,躁动者予床栏保护,并适当约束四肢,防止意外损伤。
(2)有肢体偏瘫的患者应保持肢体功能位,防止足下垂及关节强直,主动或被动活动肢体,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4、并发症预防(1)保持呼吸道通畅,予氧气吸入,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加强气道湿化,防止窒息。
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并按气切护理常规进行。
(2)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或亚低温治疗,见相应的护理常规。
(3)昏迷患者加强口腔、皮肤等护理,按昏迷护理常规执行。
【健康教育】1、保持皮肤清洁完整,避免潮湿,摩擦等,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防止压疮形成。
2、做好心理护理,取得家庭和亲友的支持,正确面对现实,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康复训练。
3、对意识障碍、偏瘫、长期卧床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及早进行肢体主动和被动活动,也可予电脉冲刺激,针灸等方法帮助恢复肢体活动功能。
4、遵医嘱按时服用抗癫痫药物,门诊定期复查。
5、对语言功能障碍者,多进行日常口语、手势等训练。
6、对感知、认知障碍予最简单、熟悉物品、图片等反复训练,逐渐增加难度。
7、患侧肢体应着重进行日常生活练习,如:洗脸、刷牙等,并予拐杖等生活辅助工具,以逐渐达到生活能自理。
六、硬膜外血肿【观察要点】1、了解受伤史,动态观察意识变化,有无中间清醒期或意识好转期。
2、观察颅内高压症状及神经系统体征、肢体活动的变化。
【术前护理措施】1、按神经外科一般术前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汇报。
(2)患者出现头痛剧烈,躁动不安等变化时,应通知医生,遵医嘱按时使用脱水剂。
同时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如禁食、备血、备皮等。
3、安全护理:对躁动不安病人,注意防止意外损伤。
【术后护理】1、按神经外科一般术后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异常时及时汇报医生。
(2)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情况,保持伤口处敷料干燥。
3、饮食护理:神志清醒、无吞咽困难、呛咳等症状,术后第一天可进流质饮食,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为宜,第三天后予半流质,术后一周予以普食。
4、引流管护理:保持头部负压引流管通畅,每班记录引流量、颜色及性状。
翻身及搬动时予以夹闭,防止脱落倒流逆行感染,一般引流管在术后24-48小时拔除。
5、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1、术后一个月不宜洗头,可用温水毛巾擦拭,避免用手抓伤口,预防感染。
2、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鱼、鸡蛋、瘦肉、水果、蔬菜类),戒烟酒。
3、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4、颅骨缺损者外出时戴帽,以防意外,出院后3-6个月来院进行颅骨缺损修补。
5、按时服用抗癫痫药物,不得擅自停药,出院后一个月门诊复查。
6、加强语言、肢体等功能锻炼,必要时可行辅助治疗如高压氧、针灸治疗等。
7、长期卧床者,加强皮肤护理,2小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
七、硬膜下血肿【观察要点】1、急性、亚急性者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脑疝。
2、慢性者注意颅内压增高症状,共济失调,视力减退,精神异常等。
【术前护理措施】1、按神经外科一般术前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异常时及时汇报医生。
(2)观察患者头痛程度有无进行性加重。
3、颅内高压者按脑疝急救护理常规。
【术后护理常规】1、按神经外科一般术后护理常规。
2、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3、病情观察:同硬膜外血肿。
4、体位:实施钻孔引流术后的病人,应取平卧位或头低脚高位2-3天,以便充分引流,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色,并每班记录,保持引流通畅,引流袋低于创口。
【健康教育】同硬外膜血肿健康教育八、脑内血肿【观察要点】1、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颅内高压增高症状,及早发现脑疝。
2、注意观察呼吸变化,后枕疼痛、呕吐等情况。
3、观察有无复合伤。
【术前护理】1、按神经外科一般术前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及癫痫情况,异常时及时汇报医生。
3、预防颅内压增高:(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及呕吐物,氧气吸入。
(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使用脱水剂,如20%甘露醇,速尿等。
【术后护理】1、按神经外科一般术后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异常时及时汇报医生。
(2)观察癫痫先兆、类型、持续时间,遵医嘱按时给予抗癫痫药物,并防止意外发生。
3、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五扭曲、受压,保持伤口敷料清洁,注意引流液的量、色、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