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工程是我国悠久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是古代劳动人民伟大创造的结晶。
这些建筑具有合理的结构型式,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巧思多变的设计手法,其辉煌成就久享盛名。
过去沿用至今的较难理解的古建筑工程的名词、术语大都是历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所创造的词汇,目前的十建筑施工中还在广泛使用,具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为此特予以注释说明(仅限于定额中出现的词汇)。
仿古建筑面积计算规则1、台明:台基露出地面的部分。
清式又把小型基座叫做台明。
2、廊柱:柱之用于廊下前列,承支屋檐者。
3、月台:①高大尊崇的主要建筑,除了使用小于上出檐的台基外,台基周围又建有宽大的月台,有的月台周围绕以汉白玉栏杆,最崇贵的建筑造成三层叠的须弥座形式。
在殿堂等建筑中,特别是皇家园林中的主要殿堂前常建有宽敞的月台,上陈设着铜制的兽、缸、鼎等,成为建筑与庭园之间的过渡。
②楼上作平台、露者。
4、环丘台:是一种平地上垒起来的圆形高台,多为三层,台面逐层向上收缩,是封建社会中一种祭礼拜用的建筑物。
5、构架:单体的平面,一般是以柱子的布置来划分空间的,是建筑构架的一个反映。
表示梁架系统的平面图叫做“构架平面图”。
第一册《通用项目》1、砖屏风2、莲花头:莲柱上部,雕莲花形之部分。
3、插解:用于纱隔内心仔边条与宕间,转角处之回纺装饰。
4、老嫩戗5、椽望板;6、戗翼板7、古式栏板8、古式栏板9、吴五靠10、斗拱11、梁垫、蒲鞋头、云头12、弯形椽13、挂落14、虾弓梁15、预制栏杆件16、预制吴王靠件第二册《营造法原作法项目》第一章砖细工程1、字碑:正脊或墙门上留备题字之部分。
正脊字碑部分,亦称过脊枋。
2、全张瓦片漏窗3、软景式漏窗第二章石作工程1、阶沿石:沿阶台四周之石,包括踏步。
2、侧塘石:以塘石侧砌,用于阶台及驳岸者。
(驳岸:凡滨河房屋,以石条逐皮驳砌成墙岸者。
)3、锁口石:石栏杆下之石条,或驳岸顶上一皮石料。
4、菱角石:踏步两旁,垂带石之下三角部分。
5、地坪石:铺于露台、石牌坊地面之石板。
6、石柱7、石栏板8、石磴脚9、鼓磴:柱底与磉石间之石础,因其有花纹与否面有花、素鼓磴之分(即鼓状之柱础)。
10、11、10、磉石:鼓磴下所填之方石,与阶沿石平。
12、13、11、抱鼓石14、15、12、砷台:将军门旁所置之石鼓,上如鼓形,下有基座之饰物,亦用于牌坊及露台阶沿旁。
16、17、第三章屋面工程18、19、1、煤胶:轻煤,黑色颜料,刷黑用。
20、21、2、厅堂,较普通平房构造复杂,深约六、七界,其构造材料用扁方者,称为扁作厅,用圆料者则称圆堂。
22、23、3、游脊:正脊用瓦相叠而斜铺者。
24、25、4、黄瓜环:瓦之一种,弯形如黄瓜状,盖于回顶建筑屋脊处,以代脊用。
26、27、5、瓦条:脊面以砖砌出之方形起线,厚约一寸。
一瓦条筑脊、二瓦条筑脊。
28、29、6、滚筒脊:正脊下部分成圆弧形之底座,用两筒瓦对合筑成者。
二瓦条滚筒筑脊、三瓦条滚筒筑脊。
30、31、7、亮花筒:屋脊漏空部分,中以五寸筒对砌成金钱形。
四瓦条暗亮花筒、五瓦条暗亮花筒。
32、33、8、七瓦条暗亮花筒、九瓦条暗亮花筒。
34、35、9、竖带:殿庭自脊处沿屋面下垂之脊。
四瓦条竖带。
36、37、10、三瓦条干塘38、39、11、环包脊40、41、12、花砖脊42、43、13、单面花砖博脊44、45、14、围墙瓦顶46、47、15、排山:歇山侧面,竖带之下,博风板之上,所筑之一排屋檐。
48、49、16、花边:盖瓦用于檐口,其边缘作曲折花纹者。
50、51、17、滴水:底瓦用于檐口,底瓦端有如意形舌片下垂者。
52、53、18、砖砌泛水54、55、19、龙吻屋脊头:龙吻殿庭正脊两端,龙头形翘起之饰物。
56、57、20、哺龙屋脊头:筑脊两端有龙首形之饰物,称其脊为哺龙脊。
58、59、21、哺鸡屋脊头:筑脊两端作鸡形之饰物,有此哺鸡者称哺鸡脊。
60、61、22、预制留孔纹头屋脊头62、63、23、纹头屋脊64、65、24、雌毛脊屋脊头:正脊之两端如鸱尾之上翘者,又名鸱尾脊。
66、67、25、甘蔗脊屋脊头:平房正脊式样之一,筑脊两端,作简单方形回纹者。
68、69、26、吞头:水戗根之兽头形筛物,张口作各物状。
70、71、27、宝顶72、73、第五章木作工程74、75、1、椽子:桁上,与桁成正角排列,以承望砖或望板及屋顶之木材,横断面或圆或方。
76、77、2、弯椽:轩深以轩桁分作三界,其顶界较小,顶界安椽,上弯,称作弯椽,亦名顶椽。
78、79、3、茶壶档轩:轩式之一种,其轩椽弯曲似茶壶档者,多用于廊轩。
80、81、4、飞椽:钉于出檐椽之上,椽端伸出,稍翘起,以增屋檐伸出之长度。
82、83、5、戗角:歇山或四合舍房屋转角处之屋面结构。
6、老戗木:房屋转解处,设角梁,置于廊桁与步桁之上者。
7、8、7、嫩戗木:竖立于老戗上之角梁。
9、10、8、戗山木:摔网椽下所填之齿形斜木。
11、12、9、摔网椽:出椽及飞椽,至翼角处,其上端以步柱为中心,下端依次分布,逐根伸长成曲弧,与戗端相平者,似摔网状,称摔网椽。
椽数成单,自九、十一以至十三根。
13、14、10、立脚飞椽:戗解处之飞椽,作摔网状,其上端逐根立起,与嫩戗之端相平者。
15、16、11、里口木:位于出檐椽与椽间之木条,以补椽间之空隙者。
17、18、12、眠檐:俗称面沿,钉出檐椽及飞椽尽头,厚同望砖之扁方木条,以防望砖下泻。
19、20、13、一斗三升:牌科之一。
位于桁底与斗盘枋之间,下坐斗一,上架拱及三升。
21、22、14、一斗六升:牌科之一,即于一斗三升上,再加拱及三升。
(牌科:北方谓之斗拱,其功用为承屋檐之重量,使之传递分布于柱及枋之上。
牌科之构造,简言之,为联合斗、升、拱、昂而成,不失为中国建筑之特征。
斗:牌科中其较大形似斗之立方木块,其上承拱及昂。
升:类似升之小立方木块,以承拱昂及连机以增进字放之平稳。
拱:版科上似弓形之短木,断面作长方形,介于头号或升品之上。
)23、24、15、丁字科:牌科之一种,公一面参者。
25、26、16、十字科:牌科之一种,其内外均出参者。
(牌科逐层挑出以承檐重,称谓出参,即北方所谓出跳。
坐斗斗面开十字口,拱向内处出参。
)27、28、17、昂:牌科向前伸出之拱,拱端下垂,作靴脚或凤头状。
29、30、18、五七寸式:牌科以尺寸分类、制度之一。
其坐斗宽七寸,高五寸。
常用于华丽之厅堂或祠堂之门第。
31、32、19、四六寸式:牌科以尺寸分类、制度之一。
其坐斗宽六寸,高四寸,比五七寸式为小,适按五七式之八式,故名四六式,以其式样较为小巧,常用于亭阁牌坊等建筑。
33、34、20、双四六式:牌科式样之一种,较四六寸式大一倍,故名双四六式,此式比例较巨,常用于殿、庭等大弄建筑物。
35、36、21、枕头木:南方回顶建筑,异于北方之卷棚建筑,在北方卷棚则于顶椽之上覆瓦,南方回机,则于顶缘之上放枕头木,安草脊桁,再列椽铺瓦,其结构称为鳖壳,又名抄界。
37、38、22、梁垫梁端之下垫木材,搁于柱或坐斗。
39、40、23、山雾云:牌科两旁依山尖之形式,左右捧以木板,刻流云飞鹤等装饰。
41、42、24、棹木:架于大梁底两旁蒲鞋头上之雕花木板,微倾斜,似抱梁云。
有时升口前后架棹木,形似枫拱,以为装饰。
43、44、25、水浪机:机常雕以花纹,如水浪,即称机为水浪机。
45、46、26、蒲鞋头:梁垫之下,复有拱状之垫木,以增梁端搁置之稳固。
47、48、27、抱梁云:梁之两旁,架于升口,抱于桁两边之雕刻花板。
49、50、28、瓦口板:锯成瓦楞起伏状之木板,钉于檐口,以稳瓦间空隙。
里口木、瓦口板俱能一锯二用,借以节省物力。
29、勒望:钉于界椽上,以防望砖下泻之通长木条,形同眠檐。
30、31、30、闸椽:椽与桁间空隙处所钉之间断木板。
32、33、31、椽稳板:椽与桁间空隙处所钉之通长木板。
34、35、32、关刀面36、37、33、垫拱板:两牌科间所垫雕刻漏空花卉之木板。
38、39、34、夹樘板:连机与枋子间之木板,厚约半寸,中置蜀柱分隔之。
窗两横头料间之木板,亦称夹堂板。
40、41、35、望板:椽上所铺以承屋瓦之木板,代望砖之用。
42、43、36、裙板:装于窗下栏杆内之木板;又长窗中夹堂及下夹堂横头料间之木板。
44、45、37、长窗:窗之通长落地,装于上槛与下槛之间。
46、47、38、宫式、葵式:装修中,用于花纹之木条,其合角处直解相接,无环形花纹者,谓之宫式;反之谓之环式,亦名葵式。
48、49、39、万字式长窗50、51、40、乱纹式长窗:(整纹、乱纹:用于装饰之木条,其花纹式样,系通长相连者为整纹,断续者为乱纹。
整纹者其内心仔构成之花纹,相连似葵式面多扭曲,空间常饰结子,雕各式花卉,乱纹则似整纹,唯花纹间断,粗细不一。
)52、53、41、短窗(半窗):常用于次间、厢房、过道及亭阁之柱间,较长窗为短,分上夹堂、内心仔、裙板三部,窗下半墙。
(半墙:矮墙,砌于半窗或从槛之下。
)54、55、42、纱窗:亦名纱隔,与长窗相似,但内心仔不用明瓦,钉以表纱或钉书画,装于内部,作为分隔内外之用。
(明瓦:装于窗上之蜊壳,用以采光。
)56、57、43、摇梗:门窗之旋转轴。
58、59、44、楹条:凡门窗裙板等四周所虚隙之处,钉一小木条,使其坚固,此木条即名楹条。
60、61、45、次:两和合窗之间,垂直之木框。
又门窗宕装于墙壁者,两旁垂直之框亦称次。
(和合窗:窗之装于捺槛与上槛或中槛之间,成长方形向上下开关者。
捺槛:装置和合窗之下槛。
)62、63、46、连楹:门楹之相连者,其外缘作连续之曲线形。
64、65、47、库门:装于墙门上之木门。
66、67、48、屏门:装于厅堂后双少柱间或屏列之门。
68、69、49、将军门:门之装于门第正间脊桁之下者。
70、71、50、杠档:以木料作杠,镶钉木板,宜用为大门及屏门。
72、73、51、光子:大门及屏门,中间之横料凡二、三道,称光子。
门框除两横料处,中间所用横料名为光子。
又板壁除上下槛,中间所用横料,亦名光子。
裙板所用横料亦同。
74、75、52、灯景式:葵式万川、葵式乱纹古式栏杆。
76、77、53、雨挞:墙外伸出部分以避雨者,又地坪窗栏杆外所钉之木板。
78、79、54、吴王靠(美人靠):外缘设短术,以双摘钩系于柱,拦成半圆形,高约尺许,花纹流空,称吴王靠。
80、81、55、持落:柱间枋下之木制似网格漏空之装饰品。
82、83、56、结子:用于栏杆及窗之空档,雕成花卉之木块。
飞罩:与挂落相似,花纹较为精致,两端下垂似拱门,县装于内部者。
58、落地罩:与飞罩同,惟两端下垂及地,内缘作方、圆、八解形等式。
59、硬木斤销60、卷戗板:即摘檐弯板。
第六章油漆工程1、海棠式长、短窗2、书条式长、短窗3、龟六角式长、短窗4、冰纹式长、短窗5、云头:梁首伸出廊桁外雕云形装饰,以承桁条者,或十字科之拱头作云头装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