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件 (5)
简单塔双组分理想体系连续精馏计算
yn1
R R 1
xn
xD R 1
yn1
qnL qqnF qnL qqnF qnW
xn
qnL
qnW qqnF
qnW
xW
yq
q q 1 xq
zF q 1
理论塔板数的计算
(1)逐板计算法;(2)图解法;(3)简捷法
进料位置的讨论 q 的影响 回流比的影响
全回流与最少理论板数
7.9.2 萃取精馏
加入的第三组份能显著改变两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且本 身的挥发性很小,这种精馏方法称为萃取精馏。 该第三组分称为萃取剂。
典型实例:苯—环已烷的分离.
81
80.5
80
Temperature C
T-xy for C6H6/CYCLO-01
T-x 1.0133 bar T-y 1.0133 bar
0
0.2
0.4
0.6
0.8
1
Liquid/Vapor Molefrac C6H6
79.5
对萃取剂的基本要求:
(1)选择性强;
(2)溶解度大; (3)挥发性小; (4)其它经济、安全要求。 恒沸精馏和萃取精馏的比较 : (1)第三组分选择范围 恒沸精馏:与被分离组分形成最低恒沸物,选择相对难。 萃取精馏:选择范围要广得多。
反应
C3H6 C6H6 C9H12
丙烯
分离
特点: ① 生成产物及时移出反应区,化学平衡向有利方向移动,可提高反应的转化 率和选择性。 ② 由于生成的产物及时移出,使得反应物总浓度提高,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 ③ 利用了反应热,降低了精馏过程的能耗。 ④ 反应器与精馏塔合二为一,节省了设备投资。
C3H6 C6H6 C9H12
(2)故障诊断 ① 塔的一端产品不合格
首先考虑塔的采出量是否满足物料衡算关系:
xD
qnF zF qnD
措施:调整采出量,使之与分离要求相匹配。
② 塔两端产品不合格
a) 生产负荷的影响 塔的进料流量——处理能力或生产负荷。 生产负荷不能超过对应工况下塔的最大生产能力。
措施:减少进料量,增大回流比。
b) 进料条件的影响 进料条件包括进料量、组成及热状态。 进料热状态的影响:
一般过冷5~10℃
qnL RqnD
7.5.7 精馏过程优化与分析
优化
进料位置 回流比 操作压力 理论板数 热进料状态参数
(1)诊断分析步骤
① 充分调查,收集数据; ② 应用物料衡算的关系检验精馏塔采出量的合理性。如果采 出不合理,就不可能使塔两端产品同时达到要求。 ③应用热力学原理,如相平衡关系,分析塔内温度、压力、 组成等分布的合理性。 ④应用理论级及塔板效率的基本概念,分析影响分离能力的 主要原因。 ⑤考查塔板的水力学性能,分析影响塔生产能力和分离能力 的原因。
无水乙醇:39.5kmol/h
分层 水:30kmol/h 乙醇:30.5kmol/h
精馏:水:5.4kmol/h 乙醇:30.5kmol/h
(2)对挟带剂的基本要求 ① 能形成最低恒沸物,且与塔底组分之间有较大的相对挥发度; ② 恒沸物中挟带剂的组成要小,降低挟带剂用量;
③ 恒沸物本身应易于分离; ④ 经济、安全。
Temperature C 82.5 87.5 92.5 97.5 102.5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Liquid/Vapor Molefrac ETHAN-01
原料:100kmol/h70%,乙醇、水
二元恒沸物: 水+乙醇 最低恒沸点78.15℃, 89.4%.
7.5.7 精馏过程优化与分析
优化
进料位置 回流比 操作压力 理论板数 热进料状态参数
(1)诊断分析步骤
① 充分调查,收集数据; ② 应用物料衡算的关系检验精馏塔采出量的合理性。如果采 出不合理,就不可能使塔两端产品同时达到要求。 ③应用热力学原理,如相平衡关系,分析塔内温度、压力、 组成等分布的合理性。 ④应用理论级及塔板效率的基本概念,分析影响分离能力的 主要原因。 ⑤考查塔板的水力学性能,分析影响塔生产能力和分离能力 的原因。
xD
(1) 理论板数确定
以最苛刻工况为设计依据 当釜液组成为 xW
塔顶产品组成为 xD 确定此时的适宜回流比R
(1) 理论板数确定
确定此时的适宜回流比R
Rm in
xD yWe yWe xWe
适宜回流比的选择是 一个经济问题
R终
根据最小回流比Rmin,选定适宜回流比R,图解理论板数NT。
② 操作型计算 恒定产品组成的间歇精馏的操作型计算:
q=1
0<q<1
措施:调整进料位置,适当提高回流比。
c) 理论板数的影响 塔的分离能力取决于理论塔板数和各板分离能力。 措施:提高理论板数或提高操作回流比。
d) 回流比的影响 回流比接近最小回流比时,塔内各板分离能力降低,导致
产品质量不合格。 措施:提高理论板数或提高操作回流比。
e )辅助设备和公用工程的影响 主要辅助设备包括再沸器和冷凝器,有时包括中间再沸器
Temperature C 140.4 140.55 140.7 140.85 141
0
0.2
0.4
0.6
0.8
1
Liquid/Vapor Massf rac ISOPR-01
T-xy for M-XYL-01/P-XYL-01
T-x 1.0 kPa T-y 1.0 kPa
T-xy for M-XYL-01/P-XYL-01
Rm in
xDi xDi
yWi xWi
③ 根据Rmin确定适宜操作回流比R;
④ 图解理论板数N。
(2)设计校核——操作型计算
计算平均组成:
xD
nF xF
nWe nD
xWe
参照简单蒸馏
ln
nF
xF
dxW
nWe xWe xD xW
若计算平均组成大于规定平均组成,则设计可行,否则,
重新给定初值进行迭代计算。
q=1
0<q<1
措施:调整进料位置,适当提高回流比。
c) 理论板数的影响 塔的分离能力取决于理论塔板数和各板分离能力。 措施:提高理论板数或提高操作回流比。
d) 回流比的影响 回流比接近最小回流比时,塔内各板分离能力降低,导致
产品质量不合格。 措施:提高理论板数或提高操作回流比。
e )辅助设备和公用工程的影响 主要辅助设备包括再沸器和冷凝器,有时包括中间再沸器
精馏过程节能技术:
(1)精馏塔设计和操作参数的优化 ① 适宜回流比和理论板数的选择; ② 适宜进料位置的选择; ③ 进料热状态的选择; ④ 操作压力的选择。
④ 塔温变化 ——塔压恒定,塔两端温度同时下降
原因: ◇ 塔顶采出量有所减少; ◇ 进料中易挥发组分含量有所增加; ◇ 进料量增加,而采出量未增加。
7.7 间歇精馏
连续精馏的局限
产品组成经常变化 批量小 混合物中产品种类多
间歇精馏
间歇精馏
流程及设备
qnD , xD
连续精馏的局限
qnF , zF
产品组成经常变化 批量小 混合物中产品种类多
(2)故障诊断 ① 塔的一端产品不合格
首先考虑塔的采出量是否满足物料衡算关系:
xD
qnF zF qnD
措施:调整采出量,使之与分离要求相匹配。
② 塔两端产品不合格
a) 生产负荷的影响 塔的进料流量——处理能力或生产负荷。 生产负荷不能超过对应工况下塔的最大生产能力。
措施:减少进料量,增大回流比。
b) 进料条件的影响 进料条件包括进料量、组成及热状态。 进料热状态的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最小回流比
Rm in
xD ye ye xe
总板效率 ET 单板效率(Murphree 效率)
EmV
yi, j yi, j
yi, j1 yi, j1
复杂塔精馏
水蒸气直接加热的蒸馏 侧线采出 多股进料
EmL
xi, j1 xi, j xi, j1 xi, j
回收塔 分凝器
7.6.6 过冷回流
PIC
(2)能量消耗 恒沸精馏: 挟带剂以气态离塔,消耗的潜热较多。 萃取精馏:萃取剂基本不汽化,较经济。
(3)操作方式 萃取精馏:不能简单地用于间歇操作。 恒沸精馏:无此限制。
(4)热敏性物料 恒沸精馏的操作温度一般低于萃取精馏, 适于分离热敏性物料。
7.9.3 反应精馏
在特定的条件下,将反应过程与精馏过程进行集成,使 反应与精馏在蒸馏设备中同时进行的技术。
和中间冷凝器。 公用工程主要指加热蒸汽、冷却水或冷剂。
(2) 塔压的选择 塔压高:
③ 塔压差波动——生产负荷大时出现,且塔压差持续上升
原因: △ 由于工况改变引起塔内温度变化,导致“淹塔”; △ 对深冷系统,可能形成“冻堵”; △ 对易聚合、易结焦的体系,可能造成液流不畅; △ 刚检修开车时,确认塔内无固体杂物堵塞; △ 改造后,降液管面积或底隙过小设计。
理论板数不变,保证塔顶馏分组成不变,每一瞬间R要变化
7.7.2. 恒定回流比的间歇精馏
特点:塔顶产品组成不断降低; 釜液中组成也不断降低。
qnD , xD qnF , zF
qnW2 , xW2
已知: qnF zF 要求: xWe xD 规
求 :R N
计算过程:① 设定最初馏出液组成初值; ② 确定Rmin;
和中间冷凝器。 公用工程主要指加热蒸汽、冷却水或冷剂。
③ 塔压波动——生产负荷大时出现,且塔压差持续上升
原因: △ 由于工况改变引起塔内温度变化,导致“淹塔”; △ 对深冷系统,可能形成“冻堵”; △ 对易聚合、易结焦的体系,可能造成液流不畅; △ 刚检修开车时,确认塔内无固体杂物堵塞; △ 改造后,降液管面积或底隙过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