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流域文明
展。
3.古巴比伦王国的衰亡
公元前1750年汉谟拉比死后,其子萨姆苏伊鲁纳
继位,王国开始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 公元前1595年,赫梯入侵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城 惨遭洗劫,古巴比伦王国灭亡。 赫梯人退去后,喀喜特人开始统治美索不达米亚 BC729年,亚述帝国国王统一两河流域。
三、亚述和新巴比伦王国
1.亚述
亚述帝国时期 BC800-700
奠定亚述帝国版图的是那西尔帕二世,
亚述帝国的创建者是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
到公元前七世纪,建成了一个包括全部两河 流域、埃兰、叙利亚、巴勒斯坦以及埃及北 部的奴隶制大帝国。
1.亚述
1.亚述
亚述表面强盛,内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很尖
锐,公元前626年,迦勒底人占据巴比伦独立, 以后又同米底结盟,共同进攻亚述。 公元前612年,亚述首都尼尼微被联军攻陷, 帝国瓦解。 公元前605年卡尔赫米什战役的溃败标志着亚 述的彻底灭亡。
3.巴勒斯坦
公元前722年,亚述灭亡了以色列,犹太处境也岌岌
可危,而且犹太国内阶级矛盾很尖锐,新王约西亚 (公元前637—608年)在位时被迫实行改革。 但这次改革实际上收效不大,并没有挽救犹太衰亡 的命运。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国攻陷了耶路撒冷,灭亡 了犹太,“巴比伦之囚”.
3.巴勒斯坦 犹太教 多神向一神教过渡---公元前12世纪前后 希伯来人原来信奉多神,但其主神是耶和华,希 伯来人尊奉耶和华为“全能的神” 。 耶和华发展成为绝对的唯一神--公元前12—9世 纪。
2.新巴比伦王国 新巴比伦王国的建立者是迦勒底人,所以又称 迦勒底王国,它是在与亚述帝国的长期斗争中 兴起的。开国君主是纳波帕拉沙尔。 纳波帕拉沙尔死后, 其子尼布甲尼撒二世 (公元前604—前562年)继位。 是新巴比伦最强盛的时代。
2.新巴比伦王国
“巴比伦之囚”
公元前586年,尼布甲尼撒二世进军巴勒斯坦, 攻陷耶路撒冷,灭掉犹太王国。拆城毁墙, 焚烧神庙,把犹太富人,手工业者和普通居民 数万余人掳至巴比伦,作为人质或奴隶达四十 多年。这就是犹太历史上的“巴比伦之囚”。
包括今伊拉克境内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中下游 地区。
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称亚述(得名于亚 述城),南部称巴比伦尼亚(得名于巴比伦城), 巴比伦尼亚又分为南北两部分,北称阿卡德,南称 苏美尔。
两河流域最早文明的创造者是居住在苏美尔地区的
苏美尔人。
约公元前3000年代初,一种与苏美尔人语言完全不
2.阿卡德王国
萨尔贡统治晚期,“所有地区都起来反抗他,
并把他围困在阿卡德城中”,其子里木什镇 压了起义。 阿卡德王国最后一位强大的国王是纳拉姆, 纳拉姆辛死后,阿卡德王国由盛转衰。 BC2191年,库提人侵入两河流域南部, 灭亡了阿卡德王国。
3.乌尔第三王朝
•公元前2113年, 乌尔总督乌尔纳姆打败乌鲁 克 ,重新统一巴比伦尼亚开 创了乌尔第三王朝。 •乌尔第三王朝颁布了历史 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 《乌尔纳姆法典》。
比辛被俘往埃兰,乌尔第三王朝灭亡。
二、古巴比伦王国 1.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 2.汉漠拉比法典 3.古巴比伦王国的衰亡
1.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
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在苏姆阿布姆
带领下,占领巴比伦城,建立古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1792年,巴比伦出现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汉谟拉 比(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 汉谟拉比统治第38年,创建了一个从波斯湾到地中海的 奴隶制大国,两河流域得到空前统一。
1.苏美尔城邦
经过长期混战,形成两大军事 同盟: 南方同盟--乌尔和乌鲁克 北方同盟--基什 标志着小邦林立的结束和地域 性统一王国的出现。
2.阿卡德王国—区域性统一国家的建立
苏美尔各邦之间的长期混战,削弱各邦实力,
北面的阿卡德王国趁机兴起,并最终击败苏美 尔霸主乌玛王卢伽尔扎吉西,统一了苏美尔和 阿卡德。
3.巴勒斯坦
希伯来人重返巴勒斯坦时,其首领摩西自称耶和 华向他传授了十条诫律,要希伯来人遵行。十诫 主要是宗教信仰和社会伦理方面的内容,但使耶
和华逐渐发展成为绝对的唯一神,从而为犹太教 的确立和基本教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巴勒斯坦
犹太教最后定型--公元前8—3世纪。 犹太人的遭遇,使以色列犹太人体会到加强
第二节 两河流域文明
一、两河流域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二、古巴比伦王国 三、亚述、新巴比伦王国和巴勒斯坦 四、波斯帝国 五、上古西亚文化
本章重点问题
汉漠拉比法典
大流士一世的改革
返回
一、两河流域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1.苏美尔城邦 2.阿卡德王国 3.乌尔第三王朝
概述
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间的土地),
[2]土地制度
①祭司、商人之类:他们领得土地,作为替国王服务的报
酬,这种土地可以买卖,但买者必须替卖者为国王服务。 ②负担兵役义务的人:他们领取土地作为服役报酬。 ③纳贡人:他们领取土地耕种,向国王交纳租税。 后两种人都无权出卖、转让他们从国王处领取的土地, 但他们对于自己买得的土地有权出卖.
[3]奴隶制度
1.亚述 2.新巴比伦王国
1.亚述
亚述国是以亚述城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居民 主要是亚述人。 亚述城邦大约发生于公元前3000年末2000初, 其历史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亚述 中期亚述 亚述帝国
1.亚述
早期亚述 中期亚述 BC3000-1600--城邦时期 BC1500-900--奴隶制帝国时代
四、波斯帝国
1、帝国的建立与扩张 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西南部。 公元前558年,居鲁士领导波斯人反 抗米底,公元前550年灭亡米底王国, 建立波斯王国。 居鲁士向西扩张,公元前546年征服 小亚细亚,公元前538年征服新巴比 伦王国,波斯成为西亚地区最强大的 国家。 居鲁士向东扩张,在中亚细亚战死。 其子冈比西斯即位,公元前525年征 服埃及。
2.新巴比伦王国
•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空中 花园”。 •为取悦其米底籍的王后美依 迪丝(Amyitis) ,宽慰她的 思乡之情,尼布甲尼撒二世 下令以人工堆起梯形山丘, 其上遍植奇花异木。
3.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位于地中海东岸南部,北面是腓尼
基,西南面是西奈半岛,东面是叙利亚草原。 公元前三千年代,迦南人已在巴勒斯坦定居。 公元前十六世纪后期,埃及新王国向亚洲进 行军事扩张,巴勒斯坦陷于埃及达二百年之 久。
1.苏美尔城邦
改革的主要内容 ①扩大公民权范围。 ②禁止以人身保证作为借贷的条件。 ③恢复庙产,减轻人民宗教费用。 ④禁止暴利、盗窃、残杀、囤积居奇,防备饥谨。 ⑤开凿运河,建造手工业作坊,扩大再生产。
1.苏美尔城邦
改革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限制贵族的利益,减轻平民的负担; 扩大公民人数;
实质是对平民反对贵族斗争胜利成果的承认。
共同的宗教信仰的重要性。而且,沦为“巴 比伦之囚”期间,重返故土、重建家园的愿 望得不到实现后,只能寄托于宗教。
3.巴勒斯坦
一些自称“先知”的人在俘虏中开始传播一神教的 思想,并极力宣扬犹太将在耶和华神权下复兴的说 教。
公元前538年,波斯灭亡巴比伦,犹太人重返巴勒 斯坦,建立政治上依附于波斯的政教合一的政权, 犹太教的基本教义、教规、教仪最终确定下来。
四、波斯帝国
公元前522年,波斯各省发生大规模的人民起义,
米底祭司高墨塔乘机窃取了政权。 7个月后,氏族贵族大流士发动宫廷政变,夺得政权, 用几年的时间把各地的起义镇压下去。 继续对外扩张,向东征服了印度河流域西部。 至此,波斯形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 国。
奴隶是可以买卖的私产,法典规定了奴隶的价格。 三种奴隶 宫廷奴隶(王室奴隶) 穆什根努的奴隶 公民私人的奴隶。
[3]奴隶制度
奴隶制的发展必然引起自由民的进一步分化,阿维
鲁和穆什根努中的少数变成了奴隶主,多数生活日 益恶化,只能借贷。 法典还规定了利率。但借债要有人质,这样就出现 了债务奴隶。
1.苏美尔城邦—特点
小国寡民
浓厚的宗教色彩
神庙经济占主要地位
军事民主制
1.苏美尔城邦—居民
奴隶主贵族 公社成员 自由民
奴隶
1.苏美尔城邦--乌鲁卡基那的改革
乌鲁卡基那的改革—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改革
城邦兴起后,相互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加剧了城
邦内部的社会分化和阶级斗争。 公元前2378年,贵族出身的乌鲁卡基那乘机夺取 政权,成为新的统治者。 乌鲁卡基那为缓和阶级矛盾而实行一系列改革。
正文共282条,内容涉及诉讼程序、 盗窃处理、土地管理、租佃、雇佣、高利贷、 债务、买卖奴隶、合伙经商、婚姻家庭、 继承,以及行医、建筑等技术性劳动。
[1]等级制度
法典把巴比伦人分为三个等级:
① 阿维鲁:有公民权的自由民-僧侣.贵族 ② 穆什根努: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士兵,小生产者 ③ 奴隶:完全无权的人-奴隶主的财产。
3.乌尔第三王朝
基本内容: •不准非法占用他人田地; •对擅自与女主人平起平坐的 女奴隶,要予以严惩; •逃往城外的奴隶,如果有人 将其送回主人要给予适当的报 酬; •奴隶伤害他人肢体、器官的 要处以罚款等。
乌尔王的军旗
3.乌尔第三王朝
乌尔第三王朝保持了半个多世纪的强盛。
公元前2029年,伊比辛即位,王国开始崩溃。 公元前2006年,埃兰人攻破了乌尔城墙,伊
3.巴勒斯坦
第一任国王扫罗(约公元前1020—1000年)战死
于战场后,犹太人首领大卫夺取了王位,在他率领 下,伯来人终于战胜了腓力斯丁人,建立了统一的以 色列﹒犹太国家。(希伯来王国)
在大卫之子所罗门统治时期(公元前960—930年)
达到极盛。但所罗门死后不久,北方以色列独立,都 城撒马利亚,犹太都城耶路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