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胆囊结石主要为胆固醇性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胆囊结石主要见于成年人,女性常见,尤以经产妇和服用避孕药者常见。
胆囊结石的成因十分复杂,是综合性因素所致。
目前认为其基本因素是胆汁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了改变,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易于沉淀析出和结晶而形成结石。
另外,胆囊结石病人的胆汁中可能存在一种促成核因子,可分泌大量的粘液糖蛋白促使成核和结石形成。
此外,胆囊收缩能力减低,胆囊内胆汁淤滞也有利于结石形成。
二、临床表现
胆囊结石cholelithiasis cholecystolithiasis的症状取决于结石的大小和部位,以及有无阻塞和炎症等。
约有50%的胆囊结石病人终身无症状,即所谓隐性结石。
较大的胆囊结石可引起中上腹或右上腹闷胀不适,嗳气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
较小的结石每于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夜间平卧后结石阻塞胆囊管而引起胆绞痛和急性胆囊炎。
由于胆囊的收缩,较小的结石有可能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而发生梗阻性黄疸,然后部分结石又可由胆道排入十二指肠,部分结石则停留在胆管内成为继发性胆管结石。
结石亦可长期梗阻胆囊管而不发生感染,仅形成胆囊积水,此时便可触及无明显压痛的肿大胆囊。
胆囊结石在无感染时,一般无特殊体征或仅有右上腹轻度压痛。
但当有急性感染时,可出现中上腹及右上腹压痛、肌紧张,有时还可扪及肿大而压痛明显的胆囊。
莫菲征常阳性。
三、诊断鉴别
有急性发作史的胆囊结石,一般根据临床表现不难作出诊断。
但如无急性发作史,诊断则主要依靠辅助检查如B超检查可显示胆囊内光团及其后方的声影,诊断正确率可达95%以上。
四、治疗预防
(一)手术治疗
近来研究报道是肝脏的成石性胆汁形成了胆囊结石(如胆固醇过饱和),所以从2007年开始,国内开展了微创保胆取石手术,主要是应用胆道镜在术中彻底取出胆囊内的结石。
胆囊切除术适用于萎缩性胆囊和胆囊癌变者。
由于有同时存在继发性胆管结石的可能,因此有下列指征时应在术中探查胆总管。
绝对探查指征:①胆总管内扪及结石;②手术时有胆管炎和黄疸表现。
③术中胆管造影显示有胆管结石;胆总管扩张,直径超过12mm,但有少见病人胆管有扩张而无结石存在。
此点在胆总管探查时的阳性率仅35%左右。
此外,还有一些相对探查指征:①过去有黄疸病史;②胆囊内为小结石;③胆囊呈慢性萎缩性改变;④有慢性复发性胰腺炎病史。
胆囊结石微创技术
目前,胆囊切除有两种方法,传统胆囊切除手术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LC)。
普外科在治疗胆囊结石时,采用胆囊结石微创治疗。
胆囊结石微创治疗是普外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胆囊结石微创技术特点
1、创伤小,此手术仅需在腹部开0.5-1.0cm小切口3个,即能完成手术,创口无须缝合,用创口贴粘贴创口即可。
而传统手术需在右上腹开一个长约15cm左右的长切口。
2、出血少,一般仅为5-10ml。
传统手术出血在100-200ml左右。
3、对腹腔脏器干扰少,有利于术后恢复。
4、恢复快,一般病人早晨手术,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无须人辅助,可进半流饮食。
5、疼痛轻,一般患者术后已无明显疼痛。
6、住院周期短,平均住院时间为3-5天。
7、对年轻人来说,外形美观、创口小、难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