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力法
P 3
2
0
1
4
P 对称 2
NP
0
2 P 2
+P/2
P 3 0 +0.414P
+0.172P 1
4
对称
25回 返
P
N
2
7—6 对称性的利用
用力法分析超静定结构,结构的超静定次数愈高, 计算工作量就愈大,主要工作量是组成(计算系数、常数 项)和解算典型方程。利用结构的对称性可使计算得到简 化。简化的原则是使尽可能多的副系数、自由项等于零。 结构的对称性: 指结构的几何形状、约束、刚度和 荷载具有对称性(正对称或反对称)。正对称简称对称。 例如:
↑ ← ↓→ →X← X ↑ X ← → ↓ X
X1
3
X2
X1
↑ ← ↓→ →X←
3
X2
4
5
6
n=6
X4
X← 6
X5
对于具有较多框格的结构,可 按 框格的数目确定,因为一个封 闭框格,其 超 静定次数等于三。 当结构的框格数目为 f ,则 n=3f 。 n=3×7=21
返8回
§7—3 力法的基本概念
作基本结构各 和MP图 由于 3=0,故
X1 1
M1图
1 X2 1
M 2图
M 3图
P
Pab LPab L22M图X
13= 31= 23= 32= △3P=0
33 3
3
1 则典型方程第三式为
MP图
Pa 2 b L2
代入典型方程 (消去公因子)得 代入典型方程解得 X =0
16回 返
(1)力法方程的物理意义为: 基本结构在全部多余 未知力和荷载共同作用下,基本结构沿多余未知力方向 上的位移,应与原结构相应的位移相等。 (2)系数及其物理意义: 系数 i i 称为主系数(主位移),它是单位多余未知力 单独作用时所引起的沿其自身方向上的位移, 其值恒为正。 系数 i j(i≠j)称为副系数(副位移),它是单位多余未 知力 单独作用时所引起的沿 Xi方向上的位移, 其值可能为正、为负或为零。据位移互等定理,有 i j= j i △i P称为常数项(自由项)它是荷载单独作用时所引起 的沿Xi方向的位移。其值可能为正、为负或为零。 17
§7—2 超静定次数的确定
用力法解超静定结构时,首先必须确定多余联系 或多余未知力的数目。 1. 超静定次数: 多余联系或多余未知力的个数。 2 .确定超静定次数的方法: 采用解除多余联系的 方法。 解除多余联系的方式通 → 常有以下几种: X1 (1)去掉或切断一根链杆,相 当于去掉一个联系。 (2)拆开一个单铰,相当 于去掉两个联系。
A
B
P
X1
C
X1 ↙ X 2 ↙
↗
↗
此超静定结构有一个多余联 系,既有一个多余未知力。
P 此超静定结构有二个多余联 系,既有二个多余未知力。
多余联系: 这些联系仅就保持结构的几何不变 性来说,是不必要的。 多余未知力: 多余联系中产生的力称为多余未 知力(也称赘余力)。 返4回 多余联系与多余未知力的选择。
3. 力法方程及系数的物理意义
返回
4. 力法典型(正则)方程系数和自由项的计算
典型方程中的各项系数和自由项,均是基本结构在 已知力作用下的位移,可以用第六章的方法计算。对于 平面结构,这些位移的计算公式为
对不同结构选取不同项计算。系数和自由项求得后, 返 代入典型方程即可解出各多余未知力。 18回
…………………………………………………………… i 1X1+ i 2X2+ … + i iXi+ … + i nXn+△iP=0 …………………………………………………………… n1X1+ n2X2+ … + niXi+ … + nnXn+△nP=0
(7—3)
式中: Xi为多余未知力, i i为主系数,i j(i≠j)为副系数, △iP 为常数项(又称自由项)。
13
§7—4 力法的典型方程
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关键,是根据位移条件建立 力法方程以求解多余未知力。 1. 三次超静定问题的力法方程 基本体系的位移条件为:
△1=0 △2=0 △3=0
据叠加原理,上述位移条件可写成
14回 返
理解
沿X1方向: 11 、12 、13 和△1P ; 沿X2方向: 21、22、23和△2P ; 沿X3方向: 31、32、33和△3P 。 △1=11X1 +12X2+13X3 +△1P=0 △2=21X1+22X2+23X3+△2P=0 △3=31X1+32X2+33X3+△3P=0 (7—2)
3. 超静定结构的类型 (1)超静定梁; (2)超静定桁架; ⑶ (3)超静定拱; (4)超静定刚架; (5)超静定组合结构。 4. 超静定结构的解法 ⑷
求解超静定结构,必须 综合考虑三个方面的条件: (1)平衡条件; ⑸ (2)几何条件; (3)物理条件。 返5回 具体求解时,有两种基本(经典)方法—力法和位移法。
L
qL2 2
↑ M图
X1 1
1
q
MP图
qL2 8
qL 8
2
M图
返回
将11、 ∆1p代入力法方程式(8-1),可求得
11
结
论
象上述这样解除超静定结构的多余联系而得到
静定的基本结构,以多余未知力作为基本未知量,
根据基本体系应与原结构变形相同而建立位移条件
首先求出多余未知力,然后再由平衡条件计算其余
EI2 EI1 EI1 EI1 EI1
对称
对称
26回 返
a
a
1. 选取对称的基本结构 正对称多余未知力, 反对称多余未知力。
EI2 EI1
X1
各单位弯矩图
则 13= 31= 23= 32=0
对 称 EI1 轴
X X
3
2
基本结构
← →
X1 1
X2 1
力法典型方程简化为
11X1+12X2+△1P=0 21X1+22X2+△2P=0 33X3+△3P=0 对称结构进一步讨论。
15回 返
11X1+12X2+13X3+△1P=0 21X1+22X2+23X3+△2P=0 31X1+32X2+33X3+△3P=0
(7—2)
2. n次超静定问题的力法典型(正则)方程
对于n次超静定结构,有n个多余未知力,相应也有 n个位移条件,可写出n个方程 11X1+ 12X2+ … + 1iXi+ … + 1nXn+△1P=0
EI11=(1/2×3×3×2) ×4 +(3×6×3)×2 =144 EI△1P=(3×6×30+1/2×3× 3×80) ×2=1800 代入力法方程 11X1+△1P=0
解: 这是一个对称结构,为四次
10kN
X
1
6m
EI=常数
6m
基体 系
3
X 1
1
60
10kN
第七章
力
法
§7—1 概
述
1. 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 静定结构:全部反力和内力只用平衡条件便可确 定的结构。 P HA A B
VA
RB
超静定结构:仅用平衡条件不能确定全部反力和 内力的结构。
A B
P
C RC
HA
VA
RB
P 内力超静定问题
返3回
外力超静定问题
2 . 超静定结构在几何组成上的特征
是几何不变且具有“多余”联系(外部或内部)。
1
§7—1 超静定结构概述 §7—2 超静定次数的确定 §7—3 力法的基本概念 §7—4 力法的典型方程 §7—5 力法的计算步骤和示例 §7—6 对称性的利用 §7—7 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7—8 最后内力图的校核 §7—9 温度变化时超静定结构的计算 §7—10 支座移动时超静定结构的计算 §7—11 超静定结构的特性 2
MP图是反对称的,故 △1P= △2P=0 则得 X1=X2=0
这表明:对称的超静定结构,在反对称的荷载作用下, 28回 返 只有反对称的多余未知力,对称的多余未知力必为零。
MP图
↓
7—4 分析图示刚架。
10kN
6m
超静定。选取对称的基本结构 只有反对称多余未知力X1 如图示, 为计算系数和自由项分别作 和MP图(见图)。 由图乘法可得
首先以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力法的思路和 基本概念。讨论如何在计算静定结构的基础上, 进一步寻求计算超静定结构的方法。
9
q
A
B
EI 原结构 L
q
A 基本体系
↑B
X1
q
↑ X
11
1
1P
10
(a)
将 ∆11=11x1 代入(a)得
(8—1) 此方程便为一次超静定结 构的力法方程。 计算系数和常数项
M1图
M 2图
X3 1
M 3图
27回 返
(1)对称结构作用对 称荷载
11X1+12X2+△1P=0 21X1+22X2+△2P=0 33X3+△3P=0
↓
P
a
a P
↓
P ↓
↓P
MP图
MP图是正对称的,故△3P=0。 则 X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