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贿新解释后的追诉时效问题
贪贿新解释后的追诉时效问题贪贿新解释后,案件的
数额标准提高了辣么多,很多办案人员自己都懵了,手里的案子还能追诉吗?会不会被判无罪?鉴于这个问题关系到
很多案件的最终处理结果,我们还是要严肃认真对待一下。
先举几个例子:案例1:甲2001年之2015年每年受贿1万元,甲于2016年1月立案,对甲应如何认定?案例2:乙2001年至2003年每年受贿1万元,于2006年至2008年
每年受贿2万元,乙2015年受贿10万元,2016年1月立案,对乙该如何认定?案例3:丙于2006年贪污11万元,2013年贪污1万元,2016年1月立案,对丙应如何认定?这三个问题都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新司法解释发布后,追诉时效应该如何适用?追诉时效是适用行为时的数额标准,还是适用现在的数额标准?经过讨论,主要形成了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先按照现在的数额标准确定时效的期间,然后考察立案之时,按照现在的标准是否过了时效,再决定是否追究。
第二种观点是先看按照行为时的数额标准确定当时诉讼时效的期间,然后考察是否过了当时的诉讼时效,再结合现在的数额标准认定相应的刑期。
如果按照第一种标准,三个问题的答案分别是:(1)从2003年开始,甲的受贿数额达到3万,达到立案标准,甲的追诉时效是5年,之后每年
犯新罪,诉讼时效每年都重新计算为5年。
故甲15年15万元,从2015年起算5年追诉期,2016年未过追诉期。
(2)乙2001年至2003年受贿3万元,追诉期5年,至2006年犯新罪,追诉时效重新计算。
至2008年犯罪数额达9万元,追诉期从2008年计算,仍为5年。
2013年,其追诉期过5年。
2015年再犯新罪,但是追诉期已无法连续。
故2016年立案,2001年至2008年的9万元不能认定,只能认定2015年的10万元。
(3)丙2006年贪污11万元,追诉期5年,2013年犯新罪,已过前罪追诉期,故不能追诉,也不能与2013年贪污1万元累计。
2013年1万元未达到立案标准,故丙恐怕会被判无罪。
如果按照第二种观点,由于刑法修正案九出台之前,贪污、受贿条文的追诉期限相当长,故三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均可以全部认定数额。
针对上述两种观点,我们也咨询了权威人士,回答是“按照现在的数额标准确定追诉时效,然后考察立案之时有没有过这个时效。
如果过了则不宜追究。
”显然,相关人士还是支持了第一种观点,体现了从轻原则和有利于被告人原则。
那么,有一大批已经立案的案件要面临撤案、不起诉或者无罪的命运了。
同时,针对第一个问题,有一种观点还认为,直接适用“多次未处理,累计计算”这一条文。
那么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多次未经处理的行为,如果累计计算的话,是否有追诉期间的限制?本文所举三个例子,显然就是为了区别上述不同。
如果在前罪的追诉
期限内,又犯同种新罪,那么不仅应当累计计算,而且应当重新计算追诉期限。
如果后行为已经过了前行为的追诉期,那么则不应累计计算。
这与相关人士的解答精神也是一致的。
通过总结梳理,发现仅诉讼时效这一问题,就能把很多苍蝇的罪孽一笔勾销。
但是,这会导致一个罪刑不均衡的问题。
比如说甲15年每年受贿1万,要追究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而假如丁2003年受贿15万元,根据新的司法解释,已经过了追诉时效,不用追究刑事责任。
两种情形,具有同等的社会危害性,而且从某种方面来说,丁在2003年当时就一次
性受贿15万元,社会危害性更大,而却能逃脱法律的惩罚。
甚至进一步说,只要丁受贿数额不到300万,其都不用承担刑事责任,因为2013年就已经过了追诉期。
一个15万元需要科刑,一个不到300万无罪,导致罪责刑极其不均衡。
各位“斟茶员”朋友,你们看懂了吗?现在进行总结:第一,新
解释下诉讼时效的适用:适用新解释中数额认定标准,考察立案时是否已过诉讼时效。
第二,未经处理的,数额累计计算,要在诉讼时效期间内。
第三,从现在起,告别过去,适应新精神,解决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