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课件新课标人教版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课件新课标人教版
•D.杰出科学家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C
•4、要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 力,就要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B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 C把教育搞上去 • D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C
•5、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 底是
• A改革开放、生产力水平的竞争 • B知识的竞争、制度的竞争 • C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 D文明的竞争、道德的竞争
•才能化人口大 国为人才强国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 战略地位
•只有把教育 搞上去Fra bibliotek•从根本上提高中华 民族的整体素质, 增强综合国力
• 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 势
•为了发展科技、发展教育,党和国家制定了一项
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战略------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并 提出要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大力加强科学技术和教育事 业。
• 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
科 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5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点)
科技在人类历史进步中的作用
(1)、人类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科技发展的每 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 社会的巨大进步。p58
• (2)、现实: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 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 最活跃的因素。p59
•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p62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
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 力。p62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
•A、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根本大计。 •B、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深化科技 、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 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 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 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 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是 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 然要求。
•我国发展科学技术的必要性
•①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p59
•②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要 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 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p59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提到经济要搞得快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1995 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在决 定中首次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的概念。
•我国提出实施该战略的背景
•全球范围内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对各国经 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产生巨大 推动力量,以及对我国的严峻挑战。
•
A科技创新能力
•
B环境问题
•
C人才问题
•
•A
•3、被人们誉为“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 以其胆识、专注、智慧和淡泊名利的精神成为2004年度感动 中国人物.“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说明( )
•A.种子是改变世界的决定性因素.
•B.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使我国成为发达国家.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尖端技术的掌握 和创新方面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 世界前列。
•视频: •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袁隆平是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技 奖”的两位科学家之一,他提出水 稻杂交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新 突破,多年来,杂交水稻累计增产 3500亿公斤,每年增产的稻谷可养 活6000万人,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 上处于领先地位。 国际上甚至把杂
•ABD
•从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影响看: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 关系如何?
•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 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p58
•下面材料说明了什么?
•20世纪以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中,科技进步 •贡献率在世纪之初仅占5%---10%,5、60年代 •上升到50%,今天已高达60%---80%。
•③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科 学技术结合起来,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的必然要求。p60
•科技推着中国 跑
• 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最新战略动态,引起了中国领导人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 1986年初,我国著名科学家王大珩、陈芳允、王淦昌、杨嘉墀向中央领导提交了 一份“发展我国战略性高技术”的建议。他们的建议于1986年3月2日送到了中央最
•(要求)
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 •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上来。p61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 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p61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经济发展
•依靠
•科技发展 •人才竞争
•依靠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 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高• 领导层。
• 3月5日,邓小平同志就作出了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按照小 平同志批示精神,国务院立即组织专家对报告进行周密论证,于1986年11月18日 出台了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邓小平亲自为“863计划”题词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 法国总统希拉克在谈到21世纪前景时说过这样的 话:知识使法国浪漫,经济使法国富庶,只有教育才 能使法国发展强大。 • 无独有偶,科技巨子、世界首富、微软总裁比尔• 盖茨也曾预言:未来十年,衡量贫富的标准将是教育 。
•从整体上看,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 距,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我国科技现状p59
• 在尖端技术掌握和创新方面,建 立了坚实的基础,某些重要领域 走在世界前列
• 但整体上看,我国与发达国家在 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还 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 势的压力。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课 件新课标人教版
•科技改变生活
• 贝尔发明的电话
• 手摇电话
• 程控电话
•手提电话
•苹果iphone5
•家用交通工具的变迁
•科技改变生活
•科技改变生活
•家庭生活三大件的变化
•70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
•80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
•新世纪的三大件:房子、汽车、教育
•C
•多选题
•1、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
)
• A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
• B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 C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 D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ABCD
•2、“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所以我们必须 •A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C 积极“走出去”,不必“引进来” •D 重视人才的培养
•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
•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观点一:
•观点二:
•经济要上,教育要让,先 把经济搞上去,再来发展
教育
•我们要千方百计,即使在别 •的方面忍耐一些,也要把 •教育问题解决好
•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
•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 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 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p60
•科技改变生活
•三次科技革命
•相 关 链 接
•突飞猛进的世界科技革命
•18世纪下半叶 蒸汽机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叶 化工 电力 内燃机
•20世纪下半叶 信息技术
•科技的三次变革
•引发
•生产力的三次飞跃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进入 •进入 •进入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依靠
•教育
•工2•0女0深3年感,接没广有受东文4良化名谋好打生的教育,已经逐渐 艰成难,为回人到家们乡生小学存重发展的第一需要和 新勤终读奋书的身,“大受成学为益生学”的习。尤财为富,甚至决定其一 生的命运。
• 你如何看待这两件事?
•漫画:儿子会写字就行
•人口 - 教育=沉重的包袱 •人口 + 教育=丰富的资源
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 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
• 2006年 世界著名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
隆平 ,成为我国农业科学界首位入选美国科学院的外 籍院士。
•下面的材料反映了什么?
• 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达国家已由20世纪初的20%左 右增加到60%以上,其中美国等国家已经超过80%,但我国仅为 30% 左右,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比发展中国家40%的平均水 平还要低。另外,我国的经济总量虽然不小,但产品技术含量低,单位 产出的能源、原材料消耗是发达国家的4至6倍;半数以上企业不能进行 有效的技术开发;科技与经济脱节,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只有6%至8% 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发达国家的转化率已经超过50%。
•科教兴国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加快发展科技
•优先发展教育
•科技创新
•首要
•教育创新
•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 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单选题
•1、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 •A.保护环境 •B.教育 •C.发展科技
)
•B
•2、据资料显示,我国现在是电子产品大国,产量名列前茅。 但由于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手中,致使我国电子产品的利润仅 有5%,相当一部分利润支付给了拥有核心技术的外商。这说 明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