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件质量管理 ppt课件

软件质量管理 ppt课件

9.1 软件质量的概念
9.1.1 软件质量的定义
GO
9.1.2 软件质量模型
GO
9.1.3 软件质量特性之间的竞争 GO
9.1.1 软件质量的定义
1、软件质量
1)参照ANSI/IEEE Std 729-1983,软件质量定义为:“与软件产 品满足规定的和隐含的需求能力有关的特征和特性的全体”。或 者:
3)移植和连接:把在原有平台上运行的软件向其它新的 运行环境转移、或者组成软件包以便重用、或与其它软件 进行连接。
9.1.1 软件质量的定义
对于软件所需求的质量特性,在软件生存期的不同阶段 中情况各有不同,要求也不一样,这可由下图说明。
9.1.2 软件质量模型
1、McCall质量模型:McCall等人在1979年提出的软件质量模型。其 质量概念基于11个特性之上。
9.2.2 软件质量管理的内容
GO
9.2.3 软件开发标准与规范
GO
9.2.4 软件文件标准与规范
GO
9.2 软件质量管理
1、软件:通过承载媒体表达的信息所组成的一种 知识产物。
2、软件质量管理:软件组织在软件生产活动中的 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与软 件质量有关的相互协调的活动。
•软件产品工程:目的是协调一致地执行良好定义的工程过程,将软件工程 活动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生产更好、更符合要求的软件产品。
9.2.1 软件质量管理的主要活动
1、软件质量策划 2)软件组织的质量过程通常包含两种类型:软件工程过程和组织支持过程
②组织支持过程:是软件组织为了保证软件工程过程的实施和检查而建 立的一组公共支持过程。主要包括: •管理过程:包括评审、检查、文档管理、不合格品管理、配置管理、内部 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 •支持过程:包括合同评审、子合同评审、采购、培训、进货检验、设备检 验、度量和服务。
•软件产品中能满足给定需求的性质和特性的总体,例如,符合 规定说明;
•软件具有所期望的各种属性组合的程度;
•顾客或用户觉得软件满足其综合期望的程度;
•软件的合成特性,它确定软件在使用中将满足顾客预期要求的 程度。
2)M.J.Fisher将软件质量定义为:“所有描述计算机软件优秀程 度的特性的组合。”所以计算机软件质量是软件的一些内部特性 的组合。
(8)可移植性:为使一个软件从现有运行平台向另一个运行 平台过度所做努力的程度
(9)重用性:整个软件或其中一部分能作为软件包而被再利 用的程度。
9.1.1 软件质量的定义
3. 软件生存期与质量特性
从用户的角度看,软件的生存期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1)初期运用:运行新开发的软件产品。
2)维护与扩充:在运行过程中修改缺欠的内容;而且, 为了进一步的使用,需根据运行环境(主要指应用环境和 技术环境)的变化做功能上和性能上的扩充。
度量
度量
定量化地度量软件属性
McCall质量度量模型框
9.1.2 软件质量模型2、IFra bibliotekO软件质量评价模型
ISO软件质量模型由三层组成,参见教材349页的图95。其中高层和中层应建立国际标准,低层由各事业单位 自行制定。
1991年,ISO发布了ISO/IEC9126质量特性的国际标准, 将质量特性降为6个,即功能性、可靠性、可维护性、效 率、可使用性、可移植性,并定义了21个子特性。
9.2.1 软件质量管理的主要活动
1、软件质量策划
2)软件组织的质量过程通常包含两种类型:软件工程过程和组织支持过程
①软件工程过程:就是通常所说的软件生命周期中的活动,一般包括软 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测试、交付、安装和维护。
一个组织的软件过程策划一般包括两个阶段:组织标准生产过程的策划 和项目产品策划。CMM中定义了三个关键过程域来实现这两级的过程策划:
9.1.2 软件质量模型
可维护性 测试性 灵活性
产品 修正
产品 转移
互联性 可移植性 复用性
产品运行
正确性 可使用性 完整性
可靠性 效率
McCall软件质量模型
9.1.2 软件质量模型
特性
面向管理观点的产品质量
评价 准则
度量
评价 准则
评价 准则
决定产品质量的软件属性 (共有27个,见教材347页)
(4)安全性:为了防止意外或人为的破坏,软件应具备的自身保护能力 能力;
(5)易使用性:对于一个软件,用户在学习、操作和理解过程中所做努 力的程度;
9.1.1 软件质量的定义
2.软件质量特性 (6)可维护性:当环境改变或软件运行发生故障时,为了使 其恢复正常运行所做努力的程度;
(7)可扩充性:在功能改变和扩充情况下,软件能够正常运 行的能力;
9.1.1 软件质量的定义
2.软件质量特性
通常,软件质量可由以下主要特性来定义:
(1)功能性:软件所实现的功能达到它的设计规范和满足用户需求的程 度;
(2)效率:在规定条件下,用软件实现某种功能所需的计算机资源(包 括时间)的有效程度;
(3)可靠性: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应用环境中,软件能够正常维持其工作 的能力;
9.2.1 软件质量管理的主要活动
1、软件质量策划 1)内容包括: •确定软件组织,适应其生产特点的组织结构,以及人员的安排和职责的 分配。 •确定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目标,根据组织的商业需要和产品市场,确定 选择ISO9000或CMM作为其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标准或模型。 •标识和定义组织的质量过程,即对组织的质量过程进行策划,确定过程 的资源、主要影响因素、作用程序和规程、过程启动条件和过程执行结 果规范等。 •识别产品的质量特性,进行分类和比较,建立其目标、质量要求和约束 条件。 •策划质量改进的计划、方法和途径。
3、上海软件中心(SSC)软件质量度量模型
SSC模型采用了与ISO/IEC9126相同的6个质量特性, 即功能性、可靠性、可维护性、效率、可使用性、可移植 性,同时参照McCall模型,设置了22个质量子特性。质量 特性和质量子特性的关系参见教材350页表9-2。
9.2 软件质量管理
9.2.1 软件质量管理的主要活动 GO
•组织过程定义:主要任务是识别和确定组织的质量过程,将组织必须和比 较成熟的软件过程、过程资源要求、过程程序、过程产品要求等通过文件形 成制度,并通过培训等机制贯彻到整个组织中,以改进所有项目的过程性能。
•软件项目策划:目的是为具体软件项目的开发、检查活动制定合理的计划。 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项目开发的主要活动及活动时间的关系、制定项目的开发 进度、配备合适的资源、设定合适的检查点和检查方式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