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春秋战国的纷争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七年级)
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的纷争》是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夏、商、西周的兴亡,这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课内容是在整个初一教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春秋战国的争霸战争为以后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奠定了基础,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普遍是农村孩子,基础知识薄弱,自学能力不强,学生之间差距较大,不过他们大多数人感情淳朴,求知欲较强。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借助史料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问题导学,启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各国不断改革,是国富兵强的根本。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教学重点:齐、晋称霸
教学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要指导学生分析理解。

教学方法:问题启发式教学,小组学习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我们先讲一个小故事,故事的题目叫《烽火戏诸侯》:西周的最后一个国王是周幽王,周幽王即位时,国势已经衰微。

在他即位的第二年,关中发生地震。

幽王不顾百姓死活,继续过着享乐的生活。

他有一个特别受宠爱的妃子褒姒,很漂亮,但不爱笑。

为了让褒姒发笑,幽王绞尽了脑汁。

最后,他把目光盯在了骊山顶上的烽火台上。

什么是烽火台呢?简单地说,就是古时传信报警的一种建筑。

遇到敌情时,白天报警,燃狼粪冒浓烟;黑夜报警,点柴草起火光。

浓烟和火光会把敌情很快传遍各地。

周幽王为了取悦褒姒,就下令点起烽火。

各国诸侯看到烽火升起后,知道京城告急,就急忙率领人马前来救助。

周幽王和褒姒看到诸侯在骊山脚下忙乱的情形,感到非常可笑,褒姒终于大笑。

谁知这一笑,竟使西周灭亡的日子到来。

因周幽王废长立幼,加剧了内部矛盾。

被废掉的太子宜臼和其母亲申后要求申侯(指申后的父亲,宜臼的外公)报仇。

申侯勾结犬戎进攻镐京。

当镐京被围时,周幽王下令再次点起烽火求救,但诸侯都怕上当,谁也不来,犬戎终于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诸侯们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

由于西方少数民族势力强盛,平王无法立足,只得迁都洛邑,从此周室衰微。

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这一时期社会动乱不安,各种力量变化无常。

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

引出课题。

提问:东周从何时开始,它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为什么取名春秋战国?(明确春秋战国是两个历史时期)
一、春秋争霸
(一)第一霸主齐桓公:出示史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阅读材料回答:
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根据材料答出王室衰微)
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出示《春秋争霸形势图》看著名霸主。

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

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春秋时谁最先称霸?为什么能首先称霸?(最后出示材料:“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管仲为齐国做出哪些贡献?有关管仲的成语?)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然后做一概括总结。

(1).齐国东方,盛产鱼盐。

出示春秋形式图,显示齐国的位置。

(2).任用管仲,改革内政。

(插入“管仲与齐桓公图”,问:你知道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吗?(谈谈你对齐桓公的看法.)
(3).“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尊王攘夷”的含义是什么?
过渡:齐桓公以后即起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

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

(二)、晋楚争霸
1、这两国争霸的情况怎样?哪位同学能说说看?(培养学生概述历史事件,口头表达的能力)
2、奠定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战役是什么?
3、为什么本处于劣势的晋军能取得胜利?
4、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今天有哪些历史启迪?
5、除了中原各国的争霸,还有南方的哪些国家也加入了争霸战争?
6、你听说过卧薪尝胆的故事吗?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指导学生自由阅读课本小字有关吴越争霸的史实,通过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

展示材料:“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侯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

到春秋末期,初期的一百多个诸侯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

”让学生根据材料分析春秋争霸的影响,需要从消极的和积极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教师由积极的影响过渡到“战国七雄”的学习。

二、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战国七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地理位置,说出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七雄中,哪些国家变化最大?谁能指图说说看?(如果学生能回答出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可不作讲解)
1、战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引出军事家孙膑庞涓,学生了解桂陵、马陵之战。

讨论战国战争的特点。

2、请大家想一想,身处这样一个环境中,一个国家怎样才能避免被消灭的厄运呢?
3、如果你是当时的预言家,请你预测战国时期的走向(或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哪国最有能力主宰历史?
4、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被打破的?长平之战中秦取胜的原因是?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教学板书:
春秋(前776-前476年):五霸四公一王
东周
战国(前475-前221年):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教学反思:以史料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