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章 黄酮类化合物

第4章 黄酮类化合物


静置
学以致用
工作场景
“芦丁片”为临床中的常用制剂。芦丁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和脆性的作用,可以保持及恢复毛细血管的正常弹性。用于防治 高血压、脑出血;糖尿病视网膜出血和出血性紫癜等。某药厂要 生产“芦丁片”,采用槐米作为原料药材(大量实验表明槐米含 芦丁可达23.5%),可采用什么方法将芦丁从槐米中提取出来呢?
习题:下列黄酮化合物, (1)用聚酰胺柱色谱,含水甲醇梯度洗脱,
写出洗脱顺序
OH
HO
O
OH
OH HO O
GlcO
O
OH
OH O A
OH O B
OH
OH
O
C
O Rha-GlcO O O
OH Rha-GlcO O OH
OH
O
D
OH O
E
D,E,C,A ,B
实例: 从中药黄芩中提取黄芩苷 1、植物来源:唇形科植物,根入药 2、化学成分: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 苷、汉黄芩素 3、临床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上呼 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肺炎、痢疾等。 其中黄芩苷有抗菌、消炎活性,是“银黄片” 的主要成分。
(三)碱提酸沉法(含酚羟基的黄酮苷及苷元) • 原理:酚羟基与碱水成盐,加酸后析出。 • 碱:常用饱和石灰水Ca(OH)2、稀氢氧化钠溶液 或5%碳酸钠。
• 优点:可使含酚羟基化合物成盐溶解,另一方面 可使含COOH的果胶、粘液质、蛋白质等杂质形 成沉淀而除去(纯化)(用石灰水溶液提取)。
• 注意:碱性不宜过强,以免破坏黄酮母核;酸化时,酸
黄绿色络合物
(2)铝盐
学以致用
单项选择题
5、黄酮苷和黄酮苷元一般均能溶解的溶剂是( A.乙醚 B.酸水 C.乙醇 6、二氢黄酮的颜色通常为( A ) A、无色 B. 黄色 C. 橙黄色 D. 红色 E. 蓝色 7、pH﹤7时花色素的颜色通常为( D ) A、无色 B. 黄色 C. 橙黄色 D. 红色 E. 蓝色
C)
D.水
四、结构类型(根据母核中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连
接的位置、三碳链是否成环等特点)
(一)黄酮与黄酮醇: 1、代表化合物:木犀草素、槲皮素 2、天然药物—黄芩、芫花、菊花、金银花、槐米等 (二)二氢黄酮与二氢黄酮醇: 1、代表化合物:甘草苷、水飞蓟素 2、天然药物—甘草、橙皮、杜鹃、水飞蓟
三、检识方法与技术 (一)化学检识 1、还原反应 HCl-Mg 反应 HCl-Zn反应
最常用
四氢硼钠(NaBH4)
HCl+Mg
+ - +
HCl+Zn

NaBH4
+ 二氢黄 酮类
专属反应

黄酮 (醇) 异黄酮(少 黄酮醇类 (苷 ) 数显色) 3-O-糖苷 黄烷醇类 二氢黄酮 类(苷) 查耳酮 橙酮
大豆、葛根中的大豆素(异黄酮):雌激素样作 用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芦丁:抑制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黄芪总黄酮:对疱疹病毒作用好,同时对金黄色 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有抑制作 用
其他作用:
保护肝脏、抗氧化、抗衰老;
抗抑郁、抗辐射;
泻下、解痉作用。
知识链接
“紫色黄金”----蜂胶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的新生枝芽或树皮上采集的树胶,混以 自身分泌物加工而成的芳香胶状体。4万-5万只蜂蜜一年仅能 采到40-60g的蜂胶,被誉为“紫色黄金”。蜂胶皇是蜂胶中的 极品,每千克中总黄酮含量高达9300mg以上,且与其他成分呈 黄金配比,有协同作用。科学家们给予蜂胶皇许多美称:血管 清道夫、血糖守护神、抗癌勇士、天然免疫增强剂。
第二节
一、性状
理化性质
形态:多为结晶,少数为无定形粉末。
颜色:结构存在交叉共轭体系,因此化合物多有颜色。
查耳酮:黄-橙色 二氢黄酮(醇):无色(共轭体系中断) 异黄酮:微黄色 花色素可随着pH值的变化颜色有所不同: 红色(pH<7),紫色(pH8.5),蓝色 (pH>8.5)
7 8 9 1 2' 2 3 4 1' 6' 3' 4' 5'
O
O
C
A
10
6 5 10
B
O
C6-C3-C6
二、分布: 含黄酮化合物的常见中药:
金银花、芫花、红花、黄芩、枳实、甘草、黄 主要存在于双子叶植物中,如芸香科、银杏科 芪、佛手、葛根、槐花、菊花、苦荞等。 、豆科、菊科、伞形科等
二、存在形式: 多以苷的形式存在:O-苷和C-苷 三、生物活性: 心血管作用 消化系统作用 呼吸系统作用 抗菌消炎作用 抗肿瘤作用
学以致用
多项选择题
1、黄酮苷元结构的主要依据是( ACE ) A.三碳链的氧化程度 B.来自何种植物 C.B环的链接位置 D.是否链接糖链 E.三碳链是否成环 2、具有旋光性的黄酮苷元有 BDE A、黄酮 B. 二氢黄酮醇 C. 查耳酮 D. 黄烷醇 E. 二氢黄酮
第四章 黄酮类化合物
Contents
4、黄芩苷性质:
黄酮类衍生物,几乎不溶于冷水,也难溶于甲醇、乙醇 、丙酮等有机溶剂,可溶于沸水。 遇三氯化铁显绿色; 遇醋酸铅生成橙红色沉淀; 溶于碱水中,初显黄色,不久变为黑色; 易被共存的酶水解生成黄芩素,后者具有邻三酚羟基, 易被氧化成醌类化合物而显绿色,这是黄芩变绿的主要 原因。
OH HO O OH OH O OH
H+
+ O
OH
学以致用
1、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是( C ) 单项选择题 A. C6-C6-C6 B.C3-C6-C3 C.C6-C3-C6 D.C6-C3-C3 2、黄酮类化合物呈色的最主要原因是( B ) A.具有酚羟基 B.具有交叉共轭体系 C.具有苯环 D.具有羰基 3、银杏叶中含有的特征成分类型是( E ) A.黄酮 B.二氢黄酮醇 C.异黄酮 D.查耳酮 E.双黄酮 4、下列黄酮中酸性最强的是( D ) A.3-OH黄酮 B.3‘,4’-二OH黄酮 C.5,7-二OH黄酮 D.7,4'-二OH黄酮
黄酮(醇)及其苷:呈黄色-灰黄色(与共轭体系连续性有关)
• 旋光性: 黄酮苷:因结构中的糖分子具有光学活性,固 有旋光性,且多为左旋。 游离苷元:大多无旋光性,二氢黄酮、二氢黄酮 醇、黄烷醇除外。
二、溶解性:
1、游离黄酮类—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亲水性和亲 脂性有机溶剂 二氢黄酮类因分子排列松散而比黄酮类亲水性大 花色素因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盐的通性则亲水性强 2、黄酮苷类—易溶于热水和亲水性有机溶剂,难溶或 不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O
C3-OH
可与金属盐类试剂产生络合反应 (1)锆盐 (4)镁盐


(2)铝盐
(3)铅盐
(5)三氯化铁反应
(1)锆盐
O O
C5-OH
OH O O O Zr Cl O O H 2O O
褪色
2%枸橼酸
2%ZrOCl2
C3-OH
OH O O
O Zr H 2O O Cl
不退色
样品乙醇液加2%氧氯化锆甲醇溶液,可使 C3-OH或C5-OH黄酮产生鲜黄色配合物; C3-OH黄酮与锆的配合物对酸稳定 C5-OH黄酮与锆的配合物对酸不稳定 因此可借此区别之。
抗肿瘤作用:
黄芩苷:抑制肝癌细胞转移
甘草查耳酮:抑制乳腺癌细胞和白血病细胞
芹菜素:抑制前列腺癌细胞
绿茶、洋葱中的黄酮:预防胃癌、肺癌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槐米中的芦丁、陈皮中的陈皮苷:降低血管的脆 性,防治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
银杏的银杏黄酮、葛根中的葛根素:明显扩张冠 状动脉而降压
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黄酮醇
其它 注:二 黄酮 二氢黄酮 氢黄酮 类化 二氢黄酮 醇-3-O-糖 与磷钼 合物 醇 酸试剂 苷 反应呈 棕褐色
可用于区别
为(+)的反应,颜色多为橙红-紫红 应用:可用于各类化合物的鉴别
2、络合反应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多具有下列结构:
O O OH OH O
C5-OH
OH OH
邻苯二酚结构
水飞蓟素
(三)查耳酮: 1、代表化合物:红花苷 2、天然药物—苦参、红花等 (四)异黄酮和二氢黄酮: 1、代表化合物:大豆素 2、天然药物—葛根等 (五)花色素和双黄酮: 1、代表化合物:矢车菊素、银杏素 2、天然药物—银杏等
知识链接
红花的颜色变化
2‘-OH查耳酮、二氢黄酮互为异构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 转化,两者的转变常伴随着颜色的变化。例如红花在不同的开花期 花冠颜色不同,开花初期花冠呈淡黄色,开花中期呈深黄色,原因 就是红花中的新红花苷(二氢黄酮)与红花苷(查耳酮)相互转化。
知识运用
芦丁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含游离酚羟基,可采用碱提酸沉法 进行提取。
二、分离方法与技术
分离方法: pH梯度萃取法—用于酸性强弱不同的黄酮苷元的分离(溶解 性差异)。 有机溶剂萃取法—适用于黄酮苷与苷元的分离。 柱色谱法
pH梯度萃取法
原理:黄酮苷元酚羟基数目及位置的不同引起的酸性差异 酸性比较:7,4 ’-OH > 7-或4’-OH > 一般OH > 5-OH
1 2 概述
理化性质
提取、分离与检识

3
基本要求
掌握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方法、提取方法与操
作技术。
熟悉 槐米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一、提取方法与技术
(一)醇提取法 提取黄酮苷及苷元:甲醇、乙醇 (二)热水提取法 提取黄酮苷类:如沸水提取槐米中的芦丁、黄芩中的黄 芩苷


聚酰胺色谱:黄酮分子可与聚酰胺分子间形成氢 键结合。
葡聚糖凝胶色谱:原理:分子筛结合吸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