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福师《心理学》在线作业二答案

春福师《心理学》在线作业二答案

2013春福师《心理学》在线作业二答案
一、单选题秋(共 17 道试题,共 34 分。


1.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是
( D)。

A.场依存性
B.发散型
C.冲动性
D.沉思型
2. ( A)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A.认知过程
B.问题解决
C.自意识
D.行动过程
3. 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D)。

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4. 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D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5.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 )编着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
命名的专着。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华生
D.桑代克
6. 世界上最着名的智力量表是(A )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

A.S—B量表
B.斯坦福量表
C.韦克斯勒量表
D.比纳量表
7. 提出情绪辅导方法的心理学家是(C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艾里斯
D.雅各布松
8.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 B)。

A.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B.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
C.近景的动机与远景的动机
D.直接性动机与间接性动机
9. 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B)。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避免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10. 1924年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D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11. 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C )。

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
D.没有作用
12. 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D )。

A.时快时慢
B.不快不慢
C.先慢后快
D.先快后慢
13. 将拥有二十四个记忆单位的二十四个节气编码成只有四大记忆单位的《二十四节气歌》,帮助记忆,这是利用了记忆编码中的(D )策略。

A.系统化
B.联想
C.替换
D.组块
14. 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是使用了(B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识策略
D.复述策略
15. 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A )。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16. 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C)。

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
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
C.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可
以了
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
17. “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 B)的作用。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动机
D.道德意志
二、多选题(共 17 道试题,共 34 分。


1.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ABDE )的作用。

A.描述
B.解释
C.验证
D.预测
E.控制
2.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由下列哪些活动交织在一起(AB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与反思过程
D.互动过程
E.管理过程
3. 哪些人善于发现问题(ABCD )。

A.个体的好奇心、求知欲望越强的
B.个体活动的积极性越高的
C.个体的知识经验越丰富的
D.个体视野越开阔的
4. 影响个体从众的因素主要有(ABCDE )。

A.群体个数
B.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吸引力
C.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
D.人的心理特点
E.群体的性别比例
5. 以下各项属于人格测验的是(BCD )。

A.创造力测验
B.兴趣测验
C.成就动机测验
D.态度量表
6. 下列直观方式中,属于模像直观的是(ACDE )。

A.图片
B.演示实验
C.图表
D.模型
E.教学电影
7.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涉及(ACDE )
A.敬业精神
B.职业素养
C.专业知识
D.专业技能
E.教学风格
8. 结构化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合理的逻辑联系,能体现事物各种内在关系如( ACE)。

A.上下关系
B.平行关系
C.并列关系
D.网络关系
E.交叉关系
9. 道德行为包括(AB )。

A.道德行为技能
B.道德行为习惯
C.道德行为认知
D.道德行为情感
E.道德行为体验
10. 组织策略可利用的图形有(ABCD )
A.系统结构图
B.流程图
C.模式或模型图
D.网络关系图
E.双向图
11. 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 BCD)。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加涅
E.维纳
12. 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教学行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ABC )。

A.课时计划的差异
B.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C.课后评价的差异
D.教学方法的差异
13. 相似性的大小的主要是由两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

那么,两任务的共同成分可能是(ABCDE )。

A.刺激
B.反应
C.环境线索
D.学习目标
E.态度
14. 进行专门训练的关键程序有(ABCDE )。

A.每天进行回顾
B.有意义地呈现新材料
C.有效地指导课堂作业
D.布置家庭作业
E.每周、每月都进行回顾
15. 构成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成分是(ABCD )。

A.知
B.情
C.意
D.行
E.态度
16. 元认知知识包括( ABCD)。

A.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
B.对任务的认识
C.对有关学习策略的认识
D.对学习策略使用方面的认识
E.对教师的认识
17. 示范法由于范例的不同有(ABCDE )。

A.辅导教师的示范
B.角色的示范
C.他人提供的示范
D.电视、录像的示范
E.有关读物的示范
三、判断题(共 16 道试题,共 32 分。


1.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有条件的、自觉发生的。

A
A.错误
B.正确
2. 学生可以从个性差异和性别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A
A.错误
B.正确
3. 与学习动机中其他内驱力相比,附属内驱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

A
A.错误
B.正确
4. 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B
A.错误
B.正确
5. 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正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A
A.错误
B.正确
6. 根据研究,初一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

A
A.错误
B.正确
7. 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用来帮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阅读领会。

A
A.错误
B.正确
8. 班杜拉的大量实验表明,偶像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A
A.错误
B.正确
9. 元认知是关于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知识的能力。

B
A.错误
B.正确
10. 神经性厌食可采用行为疗法、系统脱敏法予以矫正。

A
A.错误
B.正确
11. 从动机的生理基础来看,动机最佳水平应是中高程度的激活或唤起,此时对学习具有最佳效果。

A
A.错误
B.正确
12. 抽象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因而从逻辑学中引进运算的概念作为划分智慧阶段的依据。

A
A.错误
B.正确
13. 分散复习是相对于集中复习而言的,它指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学习一次或几次。

B
A.错误
B.正确
14. 学生对于知识的概括存在两种不同的类型,即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

B
A.错误
B.正确
15. 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

B
A.错误
B.正确
16. 美国杜威等人提倡程序教学,依靠教学机器或程序化教科书呈现学习程序,使学生循序个别学习。

A
A.错误
B.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