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从设计到发布的六个阶段
产品开发的过程可以看作是整个产品设计环节的最终实现部分,对于非技术人员来说它是一个把理想变成现实的神秘阶段
1. 概念阶段(concept)
一切从有了一个想法开始!
需要做的事情
∙业务负责人与产品经理沟通商业需求以及产品品牌的定义
∙产品经理针对这个想法提出自己的问题和需求,并提供解决方法与好处
∙产品经理从各方面收集信息并制作概念文档
∙业务负责人、产品经理、产品设计还有视觉设计们做到一起,来一场头脑风暴,证实这个想法并确定实现一个什么样的原型
∙产品设计负责完成最初的产品原型
阶段交付物:概念文档(concept document)或者是概念原型(concept prototype)
2. 探索阶段(discover)
那个伟大的想法已经得到了证实!
需要做的事情:
∙在获取了多方面的意见之后业务负责人与产品经理进一步沟通商业需求以及产品的定义
∙产品经理需要分析产品的战略、商业案例、财务计划、应对策略以及执行方案
∙产品设计需要分析上一个版本的用户反馈和竞争对手的产品近况,将这些信息提交到产品经理那里
∙产品设计和用户研究小组共同做用户案例分析,理清用户的使用目标并分析用户的使用流程
∙产品设计、视觉设计和开发负责人预估自己的投入,并将这些信息提交给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从市场分析(报告)、产品设计、视觉设计和开发负责人那里收集尽可能详细的信息,用来制作提案(可行性)文档
阶段交付物:提案(可行性)文档(Proposal Document)
大家的建议已经通过,产品经理来负责制定计划
需要做的事情:
∙业务负责人要确定产品的最终定位(必须的)
∙产品经理进一步分析产品团队提交过来的各种信息,开始制作产品需求文档
∙产品经理宣布项目启动
∙产品设计对产品概念设计进行进一步的完善,细化功能,制作一些具体的用户使用场景
∙视觉设计开始为产品的视觉表现收集意见、寻找灵感
∙用户研究小组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用户使用调研,问卷在白板上模拟用户操作都行
∙产品对团对概念设计进行评审
阶段交付物:需求文档(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产品概念设计(Concept Design Meterials)
4. 细化阶段(refinement)
开始按照需求的定义来细化产品的设计
需要做的事情:
∙业务负责人需要对产品的推广和市场需求进行评估
∙产品经理需要制定产品的路线图,并确定最终的发布时间和计划
∙交互与视觉设计进入一个迭代的设计阶段,一次又一次的设计修改,直到最终的设计方案得到确认
∙产品设计制作产品线框图、完成特性清单,并以 HTML、Flash 或其
他的形式拿出产品的最终原型设计
∙视觉设计配合产品设计细化产品外观的设计
∙用户研究小组使用现有的原型进行可用性测试
阶段交付物:产品线框图(Wireframes)、产品特性清单(Feature List)、最终的原型设计(可以是任何版本的,例如 HTML、Flash或者是专用的原型制作工具)
产品团队会在这个阶段与开发团队进行融合,双方对需求和设计进行充分的沟通,组成一个强大的产品开发团队
需要做的事情(产品团队):
∙业务负责人要去进行商务拓展、寻求合作伙伴并规划市场
∙产品经理需要制定详细的推广计划
∙产品设计开始制作产品功能说明书,同时按照用户研究小组的测试来完善产品的UI设计
∙视觉设计对产品团队进行艺术指导,同时要确认最终的产品外观设计
∙用户研究小组进行原型测试
∙产品经理对所有的设计进行确认,正式进入开发阶段,接下来就祈祷成功吧
∙产品设计把最终确定的产品功能说明是提交给开发团队
这里有一点需要强调,你不需要去写冗长的功能说明和毫无意义的文档,因为原型设计已经帮你完成了很多流程和功能描述性的工作,如何做好你的产品文档,可以参考一下《Getting Real》中的“关于文档”。
产品交付物产品功能说明书(Product Functional Specification)
需要做的事情(开发团队)
∙产品设计加入到开发团队里面,继续维护产品功能说明,同时帮助开发阶段的产品测试和质量监控
∙用户研究小组也参与到开发团队之中,随着开发的进行去来更新他们的用户测试计划
∙开发人员在一个接一个的小小胜利中拿出第一个 Beta 版本。
这里有几个原则需要铭记,保持小巧的软件、让开发人员为快乐而编码、倾听你的代码、使用开放的格式。
关于编码的详细建议可以参考《Getting Real》中的“关于编码”。
开发交付物:产品的第一个 Beta 版本(Beta Launch)
6. 发布阶段(launch)
邀请用户参与你的 Beta 版本测试,直到产品正式发布
需要做的事情:
∙用户研究小组收集用户的使用反馈,为下一个版本的改进做好准备
∙产品设计维护现有的UI设计
∙视觉设计继续修正现有的产品外观
∙用户支持是产品团队中所有成员都应尽的义务,善待你的用户,从自己做起。
如何做好用户支持以及产品发布的维护,您可以参考一下《Getting Real》中关于对“用户支持”和“产品推出之后的工作”的建议,必定受益非浅。
一个新产品的在设计开发,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问题概念化,概念可视化,设计商品化”。
concept definition 问题概念化:
首先针对将要设计发展的产品作全盘性的了解,透过信息收集与市场调查的方法,去探询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竞争态势,销售状况及消费者使用的情形(包括的操作的习惯,使用后的抱怨点与对新功能潜在的需求)还有市面上的流行事物。
在分析评估后得加上公司发展策略的考量,以企划出新产品的整体“概念”!
这样的概念通常是以文字格式来作叙述,会将“市场定位”,“目标客层”,“商品的诉求”,“性能的特色”与“售价定位”作定义式的条列描述
概念的形成的过程是需要信息,经验与转换的能力,亦就是如何将信息情报转换产生市场上有意义的创意方向!通常我们会举行focus group群体座谈会,针对现有竞争的产品与及将推出市场的设计概念提案,与顾客直接面谈,将消费者的需求作了解与澄清,并对设计方向提供建议与决策的依据!
Idea Visualization 概念可视化:
设计师的工作便是将市场的语言(即商品企划)转换成可可视化的具体形态,通常是透过图面(2D Drawing)或模型(3D Mock up),将概念表达设计出来;设计的想法是否能符合目标客层的需求,捉住消费流行的趋势,用“眼见为凭”的图面或模型是作为其它部门进行沟通与评选最方便的方法,还可以再透过市场调研的方法,将这些具象的结果直接询问目标客层以收集消费者的喜爱反应,再将这些所进行的调查,评选结果加以统计分析,作为最终决策的依据!
概念构想图:设计效果图,将市场调研的方向转换成设计图
冰箱内部设计计算机仿真效果图,透过计算器将新产品设计构想建构成3D模型,以作为决策的依据
构想可视化的是设计师最核心的任务,其设计结果的好坏与设计师的美感,创意实力及经验有关!通常在具有创意出众人士的身上,会具有倾向于逆向思考的个性特征,与高度容忍模棱两可的双重标准,因此即使由于计算机的发展使设计师在进行可视化的工作有了“质与量”的改变,但整体的组织运作要能够尊重设计专业,并给予设计师某种程度的自由,才能使他们发挥创意的活力与能量!这种对创新的期待与需求,一直是各组织在探讨的课题—“甚么样的设计管理模式才会是有效的!”
在决策评选时,对创意是否独具慧眼又是另一项的”知识”与”智能资本”,可以以网络来整合资源与意见,将可视化的工作作成知识互动与垂直整合分工,让创新的专业产生量变以致于质变,以提升创新的效益!比如要在美国贩卖的电冰箱,中国的设计师如何来参与设计发挥功能?便是有趣的经验与需要知识互动的工作!
外部设计计算机仿真效果图,透过计算器将新产品设计构想建构成3D模型,以作为决策的依据,此3D MODEL可作直接提供加工制作外观原型样机(Mock up)
Mass-production 设计商品化:
从市场调查转换成具体的设计成果,最重要地目的便是要赶快将消费者所喜爱的设计方向与具有竞争潜力的商品,大量生产出来并加以销售!量产工作的完成需要经过机构设计,原型样品(Prototype)的检讨确认与模具的设计开发之间的相互配合,才可将设计付诸实现。
由于有上下工程的关连性,因此设计师所设计的成果,能否具有生产可行性,并且能顺利地被后工程的人员直接加以应用,便是一项非常重要的Know How!
-商品化对设计师而言是非常关键的!其目地是将创意的结果转换成符合生产条件的过程!不能的生产的创意,便不能称之为“好的设计”!
量产上市的产品一开始便应该计划好透过其设计的特色建立其品牌的识别(Product Identity),更刻意地与销售Event相搭配!让设计更接近市场与消费者!
新产品上市后透过行销所产生的消费效应,又可能会形成下一个概念化的因果互动与转换的改变开始,所以设计绝对会受到人,时,地,物的影响,好象形成了演化与混沌的现象,一直要时时进化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