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磷酸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
3、通常所称的“湿法磷酸”实际上是指硫酸法湿法 磷酸,硫酸钙结晶的形式,可以是0,1/2,2。在 不同的反应温度和磷酸浓度下,可以生成无水硫酸 钙(CaSO4),半水硫酸钙(CaSO4•0.5H2O)和 二水硫酸钙(CaSO4•2H2O)。相应地,湿法磷酸 的生产工艺可分为无水物法、半水法、二水法及半 水-二水法等。其中,二水法由于技术成熟、操作稳 定可靠、对矿石的适应性强等优点,在湿法磷酸工 艺中居于主导地位。目前,我国80%以上的磷酸都 采用湿法磷酸二水法流程生产。二水法流程具有工 艺简单、技术成熟、对矿石种类适应性强的特点, 特别适用于中低品位矿石,在湿法磷酸生产中居于 统治地位。
工艺指标
中和后PH值: 5.8-6.5; 反应前的温度:36-40℃; 中和终点温度: 40-50℃;
四、介绍几种生产工艺(方框图)
第一种
硫酸 萃取 洗水 过滤 磷石膏堆场
矿浆 脱硫
灰乳或钙浆 白肥饼烘干 一段中和 滤饼返溶 一段分离 二段分离 二段磷酸储槽 检验入库 一段磷酸储槽 二段中和 灰乳
⑦、液相P2O5浓度 液相P2O5浓度控制即为稀磷酸浓度的控制 料浆液相P2O5浓度直接关系着产品酸的浓 度,虽然人们希望尽可能提高产品酸的浓度, 但却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 操作时注意:在实际操作中,反应槽液 相P2O5浓度一般在18%~20%,但当矿中 MgO和R2O3含量增加时,滤液密度的控制 要相应的降低
工艺指标
PH值控制范围:2.6-3.2;
脱氟清液P2O5/F:≥220;必须绝对清亮,如清
泽度占90% P2O5/F:≥250 (0.174×2.29÷0.18×100)
2、磷酸氢钙中和
经过脱氟净化后的磷酸用石灰乳进行中和,反应如下: 2H3PO4+Ca(OH)2=Ca(H2PO4)2· 20+H2O H H3PO4+Ca(OH)2=CaHPO4· 2O 2H ①、缓慢向磷酸中加入石灰乳 ②、控制适宜的中和温度:温度低于20℃,磷酸氢钙沉淀析出 细小晶体;温度升高到40-60 ℃时,结晶增大;超过60 ℃时, 磷酸氢钙的结晶形状和大小骤变,出现形状不规则的微细结 晶。因此中和反应温度以50 ℃左右为宜。 ③、控制适宜的PH值:当溶液PH值小于4.8时,磷酸的第一个 氢离子被中和,反应主要生成磷酸二氢钙(Ca(H2PO4)2); 当溶液PH值等于4.8时,磷酸氢钙(CaHPO4.2H2O)开始析 出;当溶液PH值升至6.0时,磷酸的第二个氢离子完全被中 和,磷酸氢钙完全析出,当溶液PH值大于6.0时,磷酸的第 三个氢离子开始被中和,主要形成有无定型磷酸三钙。
母液分离
水回系统
母液中和 母液烘干
氢钙分离
氢钙中和
氢钙滤饼烘干
计量装包
第二种
脱氟剂 一段净化 氢钙分离 水回系统 一段磷酸储槽 氢钙中和 计量装包 脱氟渣 一段分离 灰乳 检验入库
指反应槽内平均停留时间,其目的是使石膏结晶长 大,并消除过饱和度,提高过滤能力。 1、为磷矿的全部转化提供足够的停留时间。 2、为正常的结晶成长和生产合格的结晶粒度提供 足够的停留时间。 3、由于磷矿粉的分解反应一般在1~1.5h内即可基 本完成,因此反应时间主要是影响结晶过程的因素。 二水物流程的反应时间一般控制在4~6h为好。
⑤、液相SO3浓度 适宜的SO3浓度随所用磷矿的不同而异,最 好能通过评价试验来求得。 采用国产中品位磷矿为原料时,SO3浓度 的控制范围大致为20~40mg/l。 SO3浓度过低,会导致磷矿粉分解不完全, 但若SO3浓度过高,则不仅多耗硫酸,而且容 易产生“包裹现象”,
⑥、反应温度 控制合适的反应温度十分重要。温度过低会 造成反应速度慢、料浆粘度大;升高温度能 加快反应速率、提高萃取率、降低粘度,有 利于生成粗大晶体和提高过滤强度。但温度 过高不仅增大了料浆的腐蚀性。 国内二水物流程的反应温度都控制在70~ 800C。 操作时注意:当矿品位低、杂质含量高时, 温度控制适当提高。
②、矿份细度
磷矿的分解速度与矿表面积成正比,酸解反 应对磷浆的细度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提高矿 细度,增加比表面积,从而加快酸解速度, 提高矿的分解率;但过细的会增加动力消耗, 太细也有不利之处,矿浆中的一些酸不溶物 作为泥质颗粒会堵塞过滤孔道,导致过滤强 度和洗涤率的降低,同时反应槽加矿区由于 反应剧烈造成局部过饱和现象
⑧、 料浆液固比 料浆液固比是指料浆中液相与固相的质量 比,增大液固比,将有利于分解过程和结晶 过程,但是会增大过滤机的负荷和降低酸解 槽的生产能力。实际生产中,二水物流程的 液固比一般控制在2:1~3:1 操作时注意:在实际操作中,当矿中Mg和 R2O3含量增加时,液固比的控制要相应的降 低。
5、过滤过程工艺条件的选择
2、湿法磷酸工艺按其所用无机酸的不同可分 为硫酸法、硝酸法、盐酸法等。矿石分解反 应式表示如下: Ca5F(PO4)3+10HNO3 == 3H3PO4 + 5Ca(NO3)2 + HF Ca5F (PO4)3 + 10HCl == 3H3PO4 + 5CaCl2 + HF Ca5F(PO4)3+5H2SO4+ nH2O == 3H3PO4 + 5Ca SO4•nH2O +HF
工艺指标
脱氟重钙终点PH值:1.9-2.1; 脱氟石灰终点PH值:2.0-2.3; 脱氟清液P2O5/F:40-50;
B.二段脱氟
对一段脱氟粗净化的磷酸再进行深度净化,
去除有害杂质,使深度净化后的磷酸完全能 达到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的标准。 反应原理 Fe3++PO43-=FePO4↓ 2F-+Ca2+=CaF2 ↓ Ca2++HPO42-=CaHPO4↓ Ca2++HPO42-=CaH2PO4 ↓ Al3++PO43-=AlPO4↓
3、磷酸三钙 磷酸三钙(Ca3(PO4)2)又名磷酸钙。通常 为白色晶体或无定形粉末。相对密度3.18, 熔点1670℃。可溶于酸,不溶于水和乙醇。 在自然界以磷矿、磷灰石、磷灰土的形式存 在,构成其主要成份。也可由氟化钙、磷酸 钠作用或石灰与磷酸作用制得。磷酸钙在 1180℃以上骤冷变成α晶体,在1180℃以下 缓冷,则成为β晶体。
GB/T 22549-2008 饲料级磷酸氢钙产品标准)含量/% ≥16.5 枸溶性磷(P)含量/% ≥14.0 水溶性磷(P)含量/% ≥钙(Ca)含量/% ≥20.0 氟(F)含量/% 砷(As)含量/% 铅(Pb)含量/% 镉(Cd)含量/% 细度(粉状 通过0.5mm试验筛)/% (粒状 通过2mm试验筛)/%
1、适当提高过滤真空度。一般在50~60kpa(500~ 600mmHg) (1)加快过滤速率,提高产能;(2)降低石膏中游离水。 2、选择适宜的滤饼厚度。 调整过滤负荷和过滤机转速来实现。对洗涤率影响很大。 3、防止边壁效应。 石膏开裂造成洗水短路。 4、提高洗水温度。(70~80℃) 5、利用添加剂。 6、调节洗水分布器位置和选择合适的滤布。
硫酸钙结晶分两步进行反应。
第一步:Ca5F(PO4)3 + 7H3PO4 +5 H2O → 5Ca(H2PO4)2•H2O + HF 第二步:Ca(H2PO4)2•H2O + H2SO4 + (n-1)H2O → CaSO4•nH2O + 2H3PO4
4、二水法硫酸钙工艺条件
①、停留时间τ
牙膏、食品、涂料、电器4个品种 食品1个品种
磷酸钙盐有许多形似的物理化学性质,但是,由于结构不同,性质也有差别。
1、磷酸氢钙 磷酸氢钙为无臭无味的白色结晶粉末。晶体 属单斜晶系,相对密度2.306(16/4°)。 稍溶于水。二水磷酸氢钙在25℃的100毫升 水中,只能溶解0.02克。不溶于乙醇,但易 溶于稀盐酸、稀硝酸、醋酸中,变成磷酸二 氢钙的酸性溶液。
③、搅拌强度 搅拌器由传动装置(电机、减速机)和搅拌 器组成 搅拌能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加快离子迁移扩 散,从而加快反应速度。并且对防止“包裹” 及减少“包裹”现象,提高萃取率等均有好 处。但过高的搅拌速度不仅耗能多而且有可 能将已经长大的磷石膏晶体击碎。 。
④、回浆量 加大回浆量能够冲稀投料区Ca2-、SO2-4的浓 度,降低酸解体系的过饱和度,避免“包裹 现象”并为新生成的二水硫酸该晶体提供晶 种,减少新晶核的生成,促使磷石膏晶体长 大。
二、认识磷酸钙盐
磷酸钙盐从化学构成上分为磷酸氢钙,又称 沉淀磷酸钙或二代磷酸钙;磷酸二氢钙,又 称磷酸一钙或一代磷酸钙;磷酸三钙,又称 正磷酸钙、沉淀磷酸三钙或正磷酸三钙、三 代磷酸钙;交磷酸钙(含焦磷酸钙和酸式焦 磷酸钙两种)。
表一 正磷酸钙盐的主要品种
化学名称 磷酸氢钙 二水物 无水物 磷酸二氢钙 一水物 无水物 磷酸三钙 焦磷酸钙 焦磷酸钙 酸式焦磷酸钙 分子式 分子量 功能品种 饲料、食品、药品、牙膏四个品种 饲料、食品、药品、牙膏、陶瓷、电器6个品种
Ⅱ型 19.0 16.0 8 15.0 ≤0.18 ≤0.003 ≤0.003 ≤0.001 ≥95 ≥90
Ⅲ型 21.0 18.0 10 14.0
1、磷酸净化
A.一段脱氟 湿法磷酸含有大量的铁、镁、氟等有害杂质,通过加入碳酸 钙、石灰乳调节PH值,除去湿法磷酸中铁、氟等大部分有 害杂质,初步净化湿法磷酸。 反应机理 H3PO4 = H++H2PO4- H2PO4-=H++HPO42- HPO42-= H++PO43- H2SO4=2H++SO42- 2H++CaCO3=Ca2++H2O+CO2↑ 2H++Ca(OH)2=Ca2++2H2O Ca2++2F-=CaF2↓ Ca2++SO42-=CaSO4↓ Fe3++PO43- =FePO4↓ Al3++PO43- =AlPO4 ↓ Ca2++HPO42-=CaHPO4↓ Ca2++HPO42-=CaH2PO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