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比一比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学习方式: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设计:高、矮、长、短教学反思: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主要体现如下:放手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
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讨论。
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
虽然有的孩子的语言还很稚嫩,还有点结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全班的成果,感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聪明”。
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第一单元比一比第2课时比较大小和轻重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苹果、羽毛球、饮料和面包实物。
学习方式:观察讨论、亲自体验教学准备:课件、饮料和面包等实物。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设计:大、小、轻、重教学反思:教师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适时联系教材,并能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从事操作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比较注重学生的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
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比较两个物体的轻与重,让学生不断体验、感受物体的轻与重。
通过让学生“掂一掂等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轻与重和掌握判断物体轻与重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物体体积大不一定重的道理,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可采用不同的判断方法。
教学环节层次分明,一环紧扣一环。
课中通过创设情境和设置悬念,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去猜想、实践、体验、论证。
通过这一系列的情境设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掌握了判断方法,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整堂课体现了思维性、兴趣性、活动性和自主性,学生学得愉快、有趣、活泼,学得扎实。
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1课时1-5各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8-9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认、读、写1-5各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经历1-5各数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表示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与同学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要充分发挥教材情境图中提供素材的作用,用活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2)要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经历学习活动。
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使操作、思维、语言表达有机结合。
(3)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包括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以及一些现实生活情境)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或挂图(教学图片)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设计:1、2、3、4、5教学反思:本节课重视了学生引导学生充分的把发现的看到的东西的数量分别都用具体的数字说出来,直观感受数字与生活密不可分。
引导学生从图中的信息中,直观的数出物体的数量,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由具体事物—抽象出数字的过程,真正体会到数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2课时6-9各数的认识整体感知:这部分内容安排在1-5的认识之后,已有了1-5认识的基础。
6-9的认识主要内容有:6-9的基数含义:数数抽象出数表述6-9的数表示的实物;6-9的写法:示范描写独立写,渗透数的顺序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数是数出来的,学写数字,会用6-9的数字表示事物的个数,建立数感。
数是从具体事物的数量里抽象出来的。
“数”是一类等价集合在元素的个数方面的共同属性。
因此多数、多说,学生对数的概念就比较清楚了。
教学内容:教材10-11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认、读、写6-9各数,会用6-9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经历6-9各数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表示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与同学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或挂图(教学图片)主题挂图和相应的教学图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要充分发挥教材情境图中提供素材的作用,用活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2)要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经历学习活动。
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使操作、思维、语言表达有机结合。
(3)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包括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以及一些现实生活情境)教学过程: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设计:6、7、8、9教学反思:设计情景导入这一环节,主要是考虑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使学生轻松地进行新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观察、表达和交流,引导学生充分的把发现的看到的东西的数量分别都用具体的数字说出来,直观感受数字与生活密不可分。
通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用6-9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进一步体会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和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从而获得用数学的体验。
从抽象的数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含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通过亲手摆一摆,感知每一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添1得到的,依次类推,整体感知数与数之间的横向联系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学好数学。
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3课时多些、少些、同样多教学内容:教材第12—13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椅子和花片。
学习方式:游戏活动、体验交流、动手操作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是同样多、多些、少些。
)板书设计:多些、少些、同样多教学反思:本课时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两次游戏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让学生动手摆、动口说,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画比较多少,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4课时认识>、< 和=教学内容:教材第12-15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或其他的方法比较多少。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动”的情境中,通过演一演,数一数,比一比等形式经历把“同样多”、“多”、“少”用数学符号“> = <”表示的过程,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教学准备:熊猫请客动画片或主题图挂图或图片,各种动物图片和水果图片学习方式:可采用小组合作,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是>、< 和 =。
)板书设计:>、< 和 =大口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牢牢记住莫忘记4>3 3<4教学反思: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观察,让学生体验比多少的一些方法,加深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的概念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经历把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再抽象出用数学符号(模型)表示的过程。
及时反馈,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5课时0的认识整体感知:(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后,认识比较抽象的“0”。
教学时通过连续的演示过程,让学生体验0的产生——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0也和5、4、3、2、1一样,也是一个数,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本课的主要内容有:0的产生——0的意义——0还表示什么(开始、分界线)——生活中的0(站位)——0的写法(示范—描红—独立写)因此本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0的意义,学写0。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0的意义,体会0在生活中的作用,建立数感。
0的含义比较广泛,除了表示没有、起点外,还可以表示界限,表示号码中的空位。
这些知识学生在生活中见到过,感受0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就可以了。
教学内容:教材16-17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认、读、写0,知道0表示的含义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经历0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与同学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要赋予教材情境图中的素材生活内涵,用活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