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镇停车场项目建议书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3)1.1项目概况 (3)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 (4)2.1项目建设背景 (4)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6)第三章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 (7)3.1建设场址 (7)3.2建设条件 (7)3.3社会条件 (9)第四章工程建设方案 (11)4.1建设内容 (11)4.2工程设计依据 (11)4.3设计原则 (11)4.4总平面布置 (12)4.5公用工程 (14)第五章项目组织管理 (17)5.1项目组织设机构 (17)5.2劳动定员 (17)5.3人力资源 (17)第六章实施计划 (18)6.1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18)第七章环境保护 (19)7.1设计依据 (19)7.2环境现状描述 (19)7.3环境影响分析 (19)7.4污染防治与处理措施 (20)7.5综合评价与结论 (21)第八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22)8.1投资估算依据 (22)8.2投资估算 (22)8.3资金筹措 (23)第九章工程效益分析 (24)9.1评价依据 (24)9.2综合效益分析 (24)第十章结论及建议 (26)10.1结论 (26)10.2建议 (26)第一章项目概况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长集镇停车场项目1.1.2建设地址:**县长集镇长集村志愿村民组1.1.3建设单位:XXXX法人:***1.1.4建设性质:新建1.1.5建设规模:长集镇停车场占地约34亩,设计停车位400个。
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建设、景观绿化、电气照明、供排水、酒店、商铺、辅助用房、围墙、洗车库等配套设施设备。
1.1.6项目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估算3500万元,其中工程建设投资2734万元,征地费用34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260万元,不可预见费166万元。
本项目分三期建设,计划一期投资500万元,二期投资1500万元,三期投资1500万元。
1.1.7资金来源:项目建设单位自筹1.1.8建设周期: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2.1项目建设背景一方面,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县发展带重大机遇,根据规划,六安计划建成皖江城市带中重要的先进制造业承接基地,面向东部地区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著名旅游目的地和现代服务基地。
拟通过6-8年左右的时间的发展,把六安市建成为合肥经济圈副中心城市、泛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点、鄂豫皖地区的区域经济中心,六安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安徽省第一方阵。
**县作为六安市的重要一员,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承担者之一,这就决定了**县需要配套完善的物流系统,以满足承接产业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县最为重要而丰富的资源之一是铁矿石,全县铁矿石的总储量16.5亿吨,远期20亿吨,为华东第一,全国第五的优质富矿,因此开发建设**钢铁新城条件已经具备,**新城将应运而生,**县及周围乡镇也得到加快发展步伐的可能,尤其是通往**县城各交通要道乡镇。
长集镇地处**腹部,阜六高速、阜六铁路、长花路、长河路、S310省道相互交织,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捷,区位优势明显,且长集镇是S310省道的咽喉,是六安市通往**县城的必经之地。
再者,近年来,随着长集镇文明创建力度的加大,镇区面貌得到很大改观;但是由于镇区范围内目前没有停车场,造成过往车辆及街区固定车辆乱停乱放。
为完善镇区基础配套设施,并服务园区企业发展,依托交通区位优势打造物流产业,体现以人为本,规范车辆停放管理秩序,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长集村志愿村民组建设长集镇停车场。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长集镇党委政府根据本镇实际,因地制宜,抢抓各项产业政策扶持机遇,紧紧围绕“工业强镇、交通利镇、物流兴镇”的发展战略,以优化投资环境、搭建创业平台和扩大开放为基础,充分发挥珠辉塘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阜六铁路在长集镇设**站三大优势,抓好集镇的规划建,推进长集经济跨越式发展。
长集镇地处**腹部,阜六高速、阜六铁路、长花路、长河路、S310省道相互交织,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是六安市通往**县城的必经之地。
近年来,随着长集镇文明创建力度的加大,镇区面貌得到很大改观;但是由于镇区范围内目前没有停车场,造成过往车辆及街区固定车辆乱停乱放。
为完善镇区基础配套设施和周边地区交通的秩序,并服务园区企业发展。
根据规划,阜六铁路**站将设置在长集镇境内,抓好阜六铁路**站建设,打造长集物流基地。
阜六铁路在长集设站,对长集加快融入六安、**经济开发区和铁矿工业区又是一大机遇,我们着力抓住这一机遇,做好设站的前期工作,力争在站火车站附近开创一个物流基地,依托交通区位优势打造物流产业,体现以人为本,规范车辆停放管理秩序,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根据长集镇总体规划,该项目的建设对于长集镇的长期发展具有必要性。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县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长集镇是通往**县城的交通要道,车流量较大,镇区内交通便捷,阜六高速、阜六铁路、长花路、长河路、S310省道相互交织,辖区内有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阜六铁路在长集镇设**站等,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改善本镇区停车乱停车难等问题,且完善本镇区基础配套设施和周边地区交通的秩序,并更好的服务园区企业发展。
本项目的实施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解决当地农民就业,同时也能够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
同时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长集镇总体规划;并得到长集镇政府的大力支持。
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具有可行性。
第三章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3.1建设场址本项目拟建于长集镇长集村志愿村民组。
3.2建设条件3.2.1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5°50′至116°32′,北纬31°44′至 32°36′,安徽省西部,南枕巍巍大别山、北踏滔滔淮河水、西与河南接壤、北与阜阳隔淮相望、东与六安、寿县毗邻、南与金寨相连。
长集镇位于**的腹部,霍众路、阜六高速、长花路、长河路穿境而过,阜六铁路**客货站设在长集,交通十分便捷。
3.2.2地质、地形、地貌**县位于淮河中上游,属于淮河Ⅱ级阶地区,阶面平坦,海拔标高40-57m。
**县地区地质属于华北区淮河分区淮南小区,区内除西南部长山一带有零星的青白口系、震旦系、寒武系地层出露外,余者均为第四系覆盖,其下分布有大面积的上太古界**群沉淀变质岩和中生代地层。
3.2.3气候、气象**县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干寒,四季分明,夏季湿热。
绝对最高气温42℃,最低气温-22℃,月平均气温最高29.3℃,最低1.4℃,年平均气温15.4℃。
春冬季的东北、西北风较频繁,夏秋季以东-东南风为主,平均风力一般3级左右,平均最大风速4.7m/s。
雨季集中在7-9月份,冬季降水量不足100mm,年最大降雨量1751.6mm,年平均降雨量1000mm左右。
全年日照时数2000~230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20天左右,结冰与霜期相同,最大冻土深度为11cm。
3.2.4水文**境内常年平均水资源量超过13.5亿立方米,全县平均有效蓄水量4.29亿立方米,本县有沣河、沣西干渠、找母河、牛角河、窖湾河、高塘河、汲河、头道河、二道河、油坊河、洪城河、石龙河、淮河、淠河、史河、湖泊有城东湖和城西湖。
沣河古称穷水、安丰水。
沣河有二源,一名找母河,一名赵河。
找母河源出**县西南鲁店子南龙王庙;赵河源出三元店的白龙井南。
两河在河口集南汇合后,东北流,经河口集、朱塔寺,左纳牛角河;至张集后称泥鳅河,并因地势低洼,河槽扩大为湖,称沣湖,北注入淮。
沣河的流域范围,西承沣西干渠以东、东承沣东干渠以西来水,北面直抵淮河。
河道总长为75公里,集水面积1750平方公里。
3.2.5自然资源**面积3493平方公里,物华天宝、素以鱼米之乡著称,盛产粮、油、棉、是国家第一批商品粮基地县,是国家和省的棉油猪山羊禽蛋荻柳等生产重点县;有古为贡品的沣虾银鱼;有近20种具有理想开采价值的地下矿藏,其中磁铁矿贮量居全国第6位,被列为国家大型矿石基地,为**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资。
3.2.6矿产资源境内已探明的铁、磷、石煤、大理石、石灰石、白云岩等20多个矿种,具有理想的开采价值,特别是周集铁矿储量丰富,达20亿吨,居全国第五位,被国家列为大型铁矿石基地,具有极大的潜在经济价值。
3.2.7地震本区域防震等级:6级。
3.3社会条件**县总面积3774平方千米,下辖32个乡镇,680个行政村,3652个村民组,2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625290人,县城驻地为城关镇。
长集镇辖17个行政村、两个街道,82个村民组,36个单位,全镇3.8万亩耕地,3.4万人口,农业人口3万人,人均纯收入2846元,集体经济纯收入达3万元以上15个村。
全镇共有企业406个,劳动者3439人,500规模性企业6个,**县农产品加工园坐落在该镇。
2008年1—9月总产值4.2亿元,园区企业总收入3.1亿元,利润5749万元,税金2059万元,增加值12638万元,劳动者报酬2539万元。
拥有县级“三区一园”之一的**县长集镇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占地近千亩。
入驻企业10家,计划产值30亿元。
除产业园区外规模性企业6个,如:天隆饲料公司、龙华食品厂、吉祥米厂,皖西麻黄鸡禽业公司,皖粮储备库。
第四章工程建设方案4.1建设内容长集镇停车场规划面积34亩,设计停车位400个。
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建设、景观绿化、电气照明、供排水、酒店、商铺、辅助用房、围墙、洗车库等配套设施设备。
4.2工程设计依据《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15-8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建设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4.3设计原则4.3.1符合城市规划和交通发展规划;4.3.2设计和规划要具有前瞻性;4.3.3体现经济实用的原则,满足功能的前提下降低投资;4.4总平面布置4.4.1总平面图布置原则4.4.1.1合理布局,提高土地资源利用。
4.4.1.2生产和办公区相对独立,减少互相干扰,又便于管理调度。
4.4.1.3合理组织车流、人流,做到顺畅、便捷,并相互独立。
4.4.1.4出入口的设置与道路的设置相结合。
4.4.2工程方案设计4.4.2.1停车场设置考虑到减少投资,方便发展,停车坪设置按地面停车设计。
根据运营期间情况的发展,立体停车也可适当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