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母亲教养态度决定儿童性格
日本心理学家诧摩武俊
支 配——温和、服从;无主动性、消极、依赖 过分照顾——幼稚、依赖、神经质、被动、胆怯 过分保护——深思、亲切、情绪安定,但缺乏社会性 溺 爱——任性、反抗、幼稚、神经质 顺 从——无责任心、不服从、攻击性 专 制——依赖、反抗、情绪不安、以自我中心
忽 视——冷酷、攻击、情绪不稳定, 有创造性、社会性
预测性。 • 调试良好——最佳发展状态,最少行为问题。 • 调试不良——易出现行为问题。
气质的维度
• 活动水平 • 节律性 • 趋避性 • 适应性 • 反应阈限
• 反应强度 • 心境特点 • 分心程度 • 注意广度和持久性
气质的类型
易养型:也称容易型 这类儿童吃、喝、睡、大小便等生理功能活
动有规律,节奏明显,对新刺激的反应是积极接 近,对新事物适应性强,情绪积极愉快,反应强 度适中。
幼儿常见的心理行为 问题
海淀区妇幼保健院 儿童早期发展中心 医师 任捷
医学硕士 专业方向 儿童心理行为
发育中的儿童行为
与其他高等哺乳动物幼仔相比,人类婴儿在 出生时最为柔弱无能,类人猿出生后就能独自觅 食和自卫,小猩猩依赖母猩猩 只需1~2年,而人类婴儿则需 依赖成人多年才能自理生活。 人类从出生发展至成熟经历了 比任何哺乳动物都更为漫长的 时间。
• 睡眠问题 不愿睡觉 梦魇、夜惊 尿床
感知觉和认知发育及问题
• 想象力的发育 说谎
• 注意力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语言发育及问题
• 言语能力迅速发展 语言发育落后 发音含糊 口吃
情绪、个性和社会性 的发育及问题
• 情绪发育 恐惧 发脾气 分离焦虑 入园焦虑
• 个性与社会性 气质 自我意识 攻击 性别认同
幼儿的发育和行为
幼儿期的儿童的发育速度比婴儿期
放缓,但是在心理行为的发育上却是一个 重要的过渡时期。神经生理发育;感知觉 和认知发育;语言发育;情绪、个性和社 会性发育。
应对这一时期的一些重要的发育任务 保持敏感性,对异常问题作出恰当判断, 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神经生理发育及问题
• 大脑半球偏侧化 左利——右利
让家长感觉易于抚养。
气质的类型
难养型:也称困难型。 “挑战性气质” 这类儿童的生理功能不规则,对新刺激的
反应消极退缩,对变化不适应或适应缓慢,强 烈的消极的情绪表现。这些儿童特征表现为睡 眠和饥饿模式不规则,对新食物接受缓慢,适 应时间延长,总是大声哭闹,笑声也很大,遇 到挫折易发脾气。
常给抚养带来很大困难。
拒 绝——神经质、反社会、粗鲁、冷淡 希望引人注意、
残 酷——独立;执拗、冷酷、神经质、逃避
民 主——独立、直爽、协作、亲切、社会性、 富有创造力
3.发育中的儿童异常行为客观存在。
每个孩子都会在成长中的某一个阶段出现 这样或那样的行为异常。
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在21月~14岁之间, 每个儿童平均出现4~6个行为问题,有些我们 称为问题行为,往往与环境因素教密切,更严 重的称为行为障碍,通常与生物遗传因素关系 更为密切。
对策
• 规律饮食,餐前不进食。 • 在适当的时候添加辅食,锻炼咀嚼能力。 • 良好的进食氛围,为孩子提供与年龄相符的参与
机会,忍受儿童与年龄相符的进食时的“狼藉” 现象。 • 减少进餐分心,如电视、故事、玩具等。 • 让孩子自己决定吃多少,允许吃饱后停下来。 • 不管孩子能吃与否家长都应保持平和的态度。
发脾气
儿童到2、3岁的时候,常常会用发脾气 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让家长感到孩子突然 变得不听话了。有些孩子在生气时还会出现大 哭大叫、扔东西、打人、躺在地上等一系列让 家长头疼的行为。这段时期也被称为第一反抗 期。
在一般人看来,婴儿从出生到会坐能走,爱 笑会说;从母亲的襁褓到幼儿园、小学、中学或 大学,最后长大成人似乎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然而实际上这一切经历着极其复杂的变化。体格 的发育成熟、情绪情感的发展、智力的成长、人 格的形成以及语言的获得等等,这些生理心理过 程都充满奥秘。
儿童行为作为儿童各种心理特征最终外在表 现形式尤其成为我们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1.发育中的儿童行为是多样的。
儿童的行为是多样的,有多少个儿 童就有多少种行为方式,这就是气质。
气质的意义
• 理解儿童气质是个体化养育、个体化教育的基础。 • 儿童气质对于儿童良好个性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 儿童气质对于儿童心理、行为、教育及能力发展都有
深远的影响。 • 儿童气质是行为问题的基础,对于儿童行为有一定的其Fra bibliotek发育和行为问题
• 吸吮手指 • 咬指甲 • 抽动障碍 • 孤独症 • 儿童精神病
儿童进食行为
吃得少 吃得慢 吃饭不规律 对食物不感兴趣 不接受新食物 挑食 过多地吃零食
原因
1、消化系统发育成熟需要一定时间。 • 成熟标志:进食时间有规律;每日奶量约
800ml;夜间不哺喂;体重6.7~7kg;饥饿 时头转向食物,饱时转开。 • 食物转换:乳类 1岁;半固体 1~2岁;与 成人同食 2~3岁。 • 酶的成熟:胰脂酶 2岁;胰淀粉酶 >2岁。
2、对新食物的适应需要一段时间。 尝试次数:15次以上。 保护机制:喜欢原味,对强类味道很敏感。
3、口腔触觉防御。
4、孩子的气质类型及遗传因素。
5、养育环境。 父母进食行为;喂养过度关注;逼、哄、骗的 紧张气氛。
不良影响
• 体重不增。 • 吃得慢。 • 口腔运动功能障碍。流涎、不咀嚼、过高或过
低的口腔敏感性。 • 功能性便秘。 • 各种营养素缺乏。
气质的类型
发动缓慢型:也称启动缓慢型。
这类儿童活动水平低,行为反应强度弱,情绪消极, 逃避新刺激、新事物,对新事物和新变化适应缓慢,不管 积极还是消极的反应都很轻微。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他 们会对新刺激慢慢发生兴趣,在新情境中能逐渐活跃起来。
气质的类型
中间偏易养型:介于易养型和难养型之间,偏向易养 型。
中间偏难养型:介于易养型和难养型之间,偏向难 养型。
气质的类型
每 多有 个 少多 孩 种少 子 气个 都 质孩 是 类子 独 型就 特 ,有 的 !
2. 发育中的儿童行为的可塑性。
研究表明,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在发生 期具有高度可塑性。
神经系统的可塑性为我们开展发育行为障 碍的早期干预、治疗和康复提供了充分的生物 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