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课本笔记 必修三

高中生物课本笔记 必修三

高中生物课本必修三♦必修3:稳态与环境1.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

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2.淋巴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对这些细胞来说,淋巴就是它们直接生活的环境。

3.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4.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5.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6.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1℃。

7.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坎农提出内环境的稳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8.夏天使用空调可以帮助你摆脱酷热的煎熬,但是长时间使用容易引起“空调病”。

请你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角度,分析“空调病”的原因。

【解析】内环境失调主要表现为对温度的调节能力失调。

长时间呆在空调屋,出入房间时身体对于室外高温难于接受,对于骤热不能适应,也就是体温调节失调。

导致免疫力下降,主要表现为感冒症状。

9.血浆中的水来自——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10.相邻的两个神经元并不是直接接触的。

11.突触=(前)轴突+(后)树突或细胞体12.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受损和某些腺体分泌13.神经递质——谷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一氧化氮、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乙酰胆碱等。

14.尿在肾脏生成,经输尿管流入膀胱储存,控制排尿的初级中秋在脊髓。

15.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

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大脑、小脑、脑干。

16.正常人的血糖含量是80~120㎎/dL,全身的血量大约为5L。

17.胰腺能分泌胰液,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小肠,其中的酶用来消化食物。

18.斯他林、贝利斯发现了第一种激素——促胰液素(沃泰默、巴甫洛夫没发现)。

19.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两者是拮抗关系。

20.糖尿病在现代社会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这与人们的饮食状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有没有关系?为什么?怎样防治糖尿病?【提示】饮食过多,运动过少,从而造成肥胖是糖尿病的诱因之一。

现代社会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等多种应激状态,体内升高血糖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会大量分泌,从而使血糖升高。

糖尿病的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

糖尿病病人——应控制进食糖类食物,减少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适量增加摄入高纤维及淀粉类食物,经常运动。

在此基础上,适当使用胰岛素增敏剂等药物。

21.1㎎甲状腺激素可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kJ。

22.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23.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缺少甲状腺激,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缺少甲状腺激素,会使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24.跳水运动员在很短的时问内作出复杂的动作,只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的。

(×)25.某同学上学时,为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很少喝水,你认为这种做法好吗?为什么?【答案】不好。

如果喝水过少,尿量就会很少,那么应通过尿液排出的体内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就会造成人体内环境的紊乱。

26.肾上腺的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它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

27.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侵入人体后,攻击T淋巴细胞,使人体免疫系统瘫痪。

艾滋病人的死因往往不是AIDS,而是其他疾病。

28.过敏原——花粉、室内尘土、鱼、虾、牛肉、蛋类、青霉素、磺胺、奎宁、宠物的皮屑、羽毛、棉絮等。

29.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快、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30.新生儿在出生后六个月内一般不易生某些传染病,这是因为——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中就获得了抗体。

31.右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两个人饭后血糖变化的情况。

请分析该图回答:哪一条曲线是糖尿病患者的?为什么?【答案】上边的曲线是糖尿病患者的,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剧烈。

32.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A)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解析】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一部分,是周围神经与脑之间的通路,也是许多简单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其活动受脑的控制。

来自四肢和躯干的各种感觉冲动,通过脊髓传导到脑,脑对信息进行高级综合分析,作出反应。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是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的灰质内,但是,在完成膝跳反射的同时,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会将这一神经冲动传往大脑,使人感觉到膝盖被叩击了。

当脊髓从胸部折断后,神经冲动无法传到大脑,所以只有膝跳反射能完成,针刺足部无感觉。

33.胚芽鞘——单子叶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它能保护生长中的胚芽。

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钻出地面,出土后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34.温特尔命名了生长素,到没有提取出生长素。

35.植物没有分泌激素的腺体。

36.具有生长素效应的植物激素——油菜素(甾体类化合物)、萘乙酸(PAA)、吲哚丁酸(IBA)、吲哚乙酸(IAA)。

生长素类似物——IPA、IBA、2,4—D、NAA、生根粉。

37.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38.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

39.将幼小植株在适宜条件下横放,一段时间以后,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弯曲向下生长(如图所示)。

一般认为,这是因为重力作用使得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而且与根、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有关。

你能对这种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吗?如果这株植物在太空中的空间站中生长,情况会是怎样的?【解析】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在近地侧的浓度高。

对于植株的茎来说,这个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生长,因而近地侧的生长较快,植株的茎就向上弯曲生长。

同样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对于植株的根来说,却会抑制生长,因而,根部近地侧的生长比远地侧的生长慢,根就向下弯曲生长。

如果是在太空的空间站中生长,植株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是水平生长。

40.我国宋代著作《种艺必用》中,记载了一种促进空中压条生根的方法:“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

又晒干,筛过,再浸之。

又晒又浸,凡十余次。

以泥封树枝……则根生。

”请你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其中的科学道理。

【解析】因为人尿中含有微量的生长素,人尿中的生长素来源于植物性食物,人体中不含有水解生长素的酶,不能使其分解,只能随尿排出。

将黄泥反复浸到尿液中再晒干,黄泥中就会吸附一定的生长素。

用这样的黄泥封裹枝条,就能利用其中的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

41.许多研究表明,脱落酸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

在自然界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小麦、玉米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的天气,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

请尝试对此现象进行解释。

【解析】这是因为脱落酸能促进种子休眠,抑制发芽。

持续一段时间的高温,能使种子中的脱落酸降解。

没有了脱落酸,这些种子就不会像其他种子那样休眠了。

然后,大雨天气又给在穗上的种子提供了萌发所需要的水分,于是种子就会不适时地萌发。

42.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可以得到无子果实,这种果实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B)。

A.与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B.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C.比受精卵染色体数目多一倍D.与受精极核染色体数目一样【解析】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和生长,无子番茄是通过生长素处理由子房壁发育来的,子房壁中的细胞属于植物体细胞,因此无子果实中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

43.单子叶植物尝尝是丛生或蔓生的,叶片呈条形或披针形,叶脉是平行脉,难以辨别是几株。

双子叶植物的叶脉是网状脉,容易辨别个体数目。

=44.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其性质的数学形式。

如N t=N0λt45.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46.研究群落的结构,不仅需要研究物种的组成,还需要研究不同物种之间的生物关系。

47.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给植物利用。

48.垂直结构——森林中,自下而上有草本植物、灌木、乔木,林冠层栖息着鹰、伯劳、杜鹃、黄鹂,中层栖息着山雀、鹟、啄木鸟,下层生活着画眉、八色鸫。

49.立体农业——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的农业生产模式,如果树—草莓结构,桉树—菠萝结构。

50.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解析】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51.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解析】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

52.在森林阶段,群落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吗?【解析】能找到这些植物。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

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53.初生演替——沙丘、火山岩、冰川泥;次生演替——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54.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离小路远近不同的地方,杂草的分布、种类不同。

55.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总能形成树林。

(×)56.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57.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C)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58.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也越多。

59.演替是原有物种的恢复。

(×)60.年龄组成影响出生率、死亡率,而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

61.物园里饲养着各种动物,也栽培了多种植物。

一个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系统吗?全部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系统吗?【解析】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不是一个系统,因为不同种动物是分开饲养的,彼此之间没有内在联系、相互影响,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理,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也不是一个系统。

62.食物网——食物链≥2。

63.生命系统可通过获取能量来维持系统的有序性。

64.如果把各个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关系,用绘制能量金字塔的方式表达出来,是不是也是金字塔形?如果是,有没有例外?【解析】一般情况下,也是金字塔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