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的听说游戏教案

幼儿园的听说游戏教案

幼儿园的听说游戏教案【篇一:幼儿园听说游戏设计和组织】幼儿园听说游戏指导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听说游戏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层次、主要环节。

2.通过观摩教学视频,讨论幼儿园教师示范的听说游戏活动,掌握编写教案的基本思路和上课的基本环节。

教学重点:掌握幼儿园听说游戏活动方案编写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幼儿园听说游戏活动组织实施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教学准备:ppt、相关资料若干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法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大班听说游戏《快乐列车》学生讨论听说游戏的特点、及本节活动的基本环节二、探究新知(一)什么是听说游戏听说游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语言教育活动,活动的目标是以培养儿童倾听和表述能力为主,活动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听和说的理解和表达方面。

它是用游戏的方式组织儿童进行的语言教育活动,含有较多的规则游戏的成分,能够较好地吸引儿童参和到语言学习的活动中去,并在积极愉快的活动中完成语言学习的任务。

使用游戏的方式来开展语言活动都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因为它能满足儿童的学习需要,深受儿童的喜爱,并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

(二)听说游戏活动的基本特征1、语言教育目标内隐于游戏之中教师通过对听说游戏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将近阶段根据儿童语言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需要所提出的语言教育目标,内隐于听说游戏活动的内容和过程中,落实到儿童接受理解和尝试掌握的教育过程中去。

2、游戏规则即为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教师在设计听说游戏时,根据具体的教育目标,选择适当的语言学习内容,并将本次活动的语言学习重点转化为一定的游戏规则,游戏的规则可能是竞赛性质的,也可能是非竞赛性质的。

当儿童参和听说游戏时,他们必须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按照规则进行游戏,并在活动中锻炼听说能力。

3、活动过程中逐步扩大游戏的成分听说游戏活动兼有游戏和活动双重性质,从活动组织形式上看,具有从活动人手,逐步扩大游戏成分的特征。

由于听说游戏活动带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活动开始时,教师需要帮助儿童理解活动的内容,交待游戏的规则,并且示范游戏的玩法。

然后教师带领儿童开展游戏,在儿童熟悉游戏规则,逐步掌握游戏规则后,再放手让儿童独立进行游戏。

应当说,听说游戏活动开始时以活动的方式进入,而最后以游戏的方式结束,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开始时体现得最为明显,而后随着儿童熟悉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减少,直到儿童完全自主地进行游戏。

(三)听说游戏活动的主要类型1.语音练习的游戏这类游戏是以练习儿童正确发音,提高儿童辨音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它的形式和结构都较简单。

在听说游戏中,着重为儿童提供练习发音的机会,以利于儿童学习或复习巩固发音。

可以让儿童着重练习他们感到困难的或容易发错的语音,也可以组织儿童进行方言干扰音的练习、普通话声调的练习、发声用气的练习等。

但每次练习的语音不要过多,以免难点过于集中,影响儿童的学习效果。

2.词汇练习的游戏这类游戏是以丰富儿童的词汇和正确运用词汇为目的的。

学前阶段儿童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大量积累词汇,增加口语表达的内容。

应该说,学前儿童的词汇是在日常生活经验的积聚过程中逐步地增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个研究能确切地证明究竞一个儿童每天能习得多少词汇。

用听说游戏的活动方式帮助儿童学习词汇,是专门考察儿童对词汇敏感程度的机会,这类集中学习词汇的游戏,着重引导儿童练习词汇运用的经验。

3.句子和语法练习的游戏学前阶段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大量地积累句型,按语法规则组测成句,这是他们语法习得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一般来说,学前儿童将从简单句过渡到复合句水平。

要儿童理解和掌握并且熟悉运用都需要经过一定的练习。

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获得运用句法的机会,而听说游戏是有意识地帮助儿童练习,可以让他们通过专门的集中的学习迅速地把握某一种句法的特点规律,并在尝试运用过程中提高熟练使用的水平。

4.描述练习的游戏这类游戏是以训练儿童用比较连贯的语言,具体形象地描述事物,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为目的。

它要求儿童语言完整、连贯,具有一定的描述能力。

如大班听说游戏活动“金锁银锁”,让儿童念儿歌以对答的形式,帮助儿童学习用简短而有节奏的词语形容和描述一件事物。

这种游戏主要在大班进行。

(四)听说游戏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基本结构听说游戏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有其独特的规律,按照下列结构去没计实施活动,可以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1.创设游戏情景,引发儿童兴趣在听说游戏开始时,教师需要调动一些手段去设置游戏情景。

导入方式:(1)用物品创设游戏情景教师使用一些和听说活动有关的物品,或者玩具、日用品等,布置游戏的情景,制造游戏的氛围,引发幼儿参和游戏的兴趣。

(2)用动作创设游戏情景教师用动作表演,让儿童想像出游戏的角色,或者游戏的场所,进而产生游戏情景的气氛。

(3)用语言创设游戏情景教师通过自己所说的话,直接描述或指出游戏中角色以及所处的环境。

2.交待游戏规则,明确游戏玩法在创设游戏情景之后,教师接着就要向儿童交待游戏的规则,这一步骤的目的是要儿童通过教师布置任务,讲解要求,明确游戏的玩法。

教师通过用讲解和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儿童理解游戏的规则,教师在交待游戏规则时,要注意:第一,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

在交待游戏规则时,切忌哕嗦、冗长的解释,以免儿童抓不住要领,不能及时领悟理解游戏规则,影响游戏的进程。

第二,要讲清楚听说游戏的规则要点和游戏的开展顺序。

听说游戏的规则要点一般都是游戏中儿童要按照规范说出的话,教师应当让儿童基本明白说什么和怎样说,以便他们能够在参和游戏时付诸实施。

同时要帮助儿童清楚地理解游戏开展顺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什么角色做什么。

这样他们才能够顺利地开展活动。

第三,教师用较慢的语速进行讲解和示范。

教师在交待游戏规则时使用的语言应当是相对减慢速度的语言。

尤其是针对游戏规则回答问题或说一句话时,一定要保证让儿童听清楚,因为这种语言带有示范的性质。

3.教师指导儿童游戏教师指导儿童游戏,有利于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熟悉游戏规则,进一步明确和掌握游戏的玩法,掌握在游戏中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思路,从而为独立开展听说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教师小结听说游戏是语言教学的游戏,其教育目标是以培养幼儿表述能力为主,活动内容主要集中在幼儿理解和表达方面。

四、课后作业:1.课外选择一个听说游戏,课外在小组中展示,上课抽查。

2.小组合作编写幼儿园听说游戏活动方案【篇二:听说游戏《拍手歌》教学案例和评析】让孩子快乐的成长——中班听说游戏《拍手歌》教学案例和评析通省小学邓先玲【摘要】:在游戏中学习儿歌,充分体验儿歌的趣味性、节奏感和韵律感;愿意和同伴一起友好合作,边念儿歌边愉快地开展拍手游戏,充分体会吟唱的快乐;在快乐吟唱、游戏的基础上,尝试加快速度说,体会快速说儿歌的趣味性。

教学规程。

【关键词】:合作快乐教材简介:游戏《拍手歌》是修订版幼儿园和谐发展课程中班下学期语言教学中的一篇听说游戏,主要是根据儿歌游戏来锻炼幼儿的收口一致性,并让幼儿感受到儿歌押韵的特点,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一、活动设计背景这首儿歌非常熟悉,因为它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童年。

我们之所以到现在还深深地记得“拍手歌”,并且一代一代传下去,是因为它有很强的知识性吗?不,是因为它念起来琅琅上口,有很强的趣味性,是一首游戏儿歌,可以边吟边唱边玩,非常有意思。

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娃娃开飞机。

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娃娃打电话。

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娃娃吃饼干 ??活动目标1、在游戏中学习儿歌,充分体验儿歌的趣味性、节奏感和韵律感。

2、愿意和同伴一起友好合作,边念儿歌边愉快地开展拍手游戏,充分体会吟唱的快乐。

3、在快乐吟唱、游戏的基础上,尝试加快速度说,体会快速说儿歌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游戏中学习儿歌,充分体验儿歌的趣味性、节奏感和韵律感。

难点:加快速度说对于大班孩子来说难度比较大,因为不单是说的速度加快,拍手的动作也加快了,而且还要配合起来。

活动准备1、幼儿学会拍手歌曲;2、歌曲碟子;3、游戏音乐。

活动过程(一)首先请孩子们观看两位老师表演“拍手歌”,调动起他们学儿歌的积极性。

拍手歌的特点适合两个人合作边玩边说,而两个老师示范的拍手游戏正好把这个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娃娃开飞机”,一下子就激起孩子们想学想说的兴趣,孩子们一定会跃跃欲试。

(二)借助动作,引导孩子们理解、掌握儿歌内容。

儿歌中每一句的前半部分很简单“你拍一,我拍一;你拍二,我拍二??”,孩子们很容易理解、记忆。

记忆的难点就是后半句“一个娃娃干什么,两个娃娃干什么??”而借助拍手,加上动作(比如开飞机、打电话)来记忆,这个问题就迎仞而解了。

拍手的动作是贯穿全过程的。

因为拍手歌如果离开了拍手坐着说会非常枯燥,就失去了游戏儿歌的趣味性。

而拍手说不仅有趣,而且可以帮助孩子们掌握儿歌的节奏,体验儿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一开始是自拍,速度可以由慢变快(示范一下),然后模拟对拍获手腿对拍(示范一下),为后面的两人拍手游戏做好准备。

自拍和对拍的过程中,最初都是老师孩子一起说,熟悉儿歌内容。

然后在练习过程中老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独立说出后半句的内容,促进记忆难点的解决,也为活动难点“加快速度说”做好铺垫。

因为只有对儿歌内容非常熟悉才能加快速度练习。

(三)引导孩子开展“拍手歌”游戏。

在对儿歌内容和对拍的方式非常熟悉后,接下来就是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其实,前面的练习实际上始终是以拍手游戏的形式开展的,但要使孩子们对游戏始终有新鲜感、有兴趣就必须变换多种游戏的形式,循序渐进地进行,难度可以逐步提高。

1、把所有的孩子分两组,采取轮流说的形式。

一组欣赏,一组练习,然后互换。

这样,无形中又巩固了对儿歌内容的记忆,也可以使孩子们轮流休息同时注意倾听同伴时怎么说的。

2、两两结伴游戏:鼓励孩子们两两自由结合找一个合适的地方玩拍手游戏。

在孩子们自由练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有意识地注意指导和发现练习速度比较快的小组,请他们进行展示,同时也让其他孩子感觉加快速度说的趣味性。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还会注意鼓励两个孩子游戏时动作的创编。

最后,两个老师可以示范再加快速度玩游戏,在让孩子得到休息的同时,进一步激起他们练习加快速度说的欲望。

案例评析:这种传统的趣味歌谣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儿歌的趣味性,这一点在纲要中也有体现。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边玩游戏边学儿歌,始终是积极投入的,充分地体验游戏儿歌的趣味性。

游戏法也是贯穿整个活动的主要方法。

在以上活动后,可以将儿歌的仿编活动作为延伸继续进行下去,发挥孩子的想象和创造力,使孩子们更充分地体验到趣味歌谣的魅力!附:参考文献:1、所用教科书是修订版幼儿中班语言教材。

2、《幼儿园和谐发展课程》。

【篇三:大班语言听说游戏】大班语言听说游戏《反义词》课后反思教学设计意图:语言是幼儿交往、认识事物,积累知识的重要工具,幼儿语言的学习离不开丰富的生活经验,设计的本节活动,是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根据幼儿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引导幼儿认真观察,积极思维,趣味性地开展语言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理解了反义词并发展了其口语表达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