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讲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方法

第三讲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方法


例子

2007年4月1日 在这段观察之前,小琴曾经休息了七天,因此4 月1日,我特别留意了她的表现,进教室仍然是 被老师抱进来的,但哭闹了一阵后,她的注意 力转向旁边吃早餐的同伴,情绪逐渐稳定。接 下来,偶尔生活、活动时突然想起来,一边哭, 一边自言自语地说:“我不哭了,妈妈下班来接 我。”过后,又能与小朋友一起愉快地玩游戏。
例子


晨雨和张华一起玩粘土,玩得很好,身体也弄 脏了。完成三只小狗,漆上褐色与白色。(及 时完整的记录)如何扩张解读? 儿童:小丽。日期:07.3.15 情境:全班集体阅 读活动 经过:小丽被要求朗读两次,她都拒 绝了,而且在第二次开始吸大拇指,把头靠在 桌上。(这是我第一次观察到小丽吸手指,需 要评价她的阅读)。
例子


陈鹤琴 第11个月……能倚物站立了,他也要倚物行走; 未能行走时不宜勉强他行走,以免使两腿弯曲 终身受累。 第49个星期: 身体的发展:他能受人提着行走;他能从仰天而 睡的姿势翻到背天的姿势;他能扶着东西站起 来;他能稍微运用手臂拉抽屉出来;他能匍匐 自在。
日记描述法的优缺点


优点





简单、方便、灵活,无需编制观察记录表格,也不需要 安排特别的情境、范围或事件。当事情发生了就随时记 录,是一种最简单的观察法,也是教师用得最多的。 它能对某个特殊事件作迅速、正确和详细描述的记录, 通常被教师用来观察哪些儿童在一起玩等信息; 它虽然简单,但能用最简略的语句将内容描述下来,提 供儿童行为发生的前后关系、背景、情境等; 它记录的资料清晰,可以根据其进行推断和解释,无需 其他客观叙述; 资料可以长期保存,提供给后续需要。
小岚(17个月)和其他孩子们一起坐在桌边小椅 子上吃着早餐的糕点。“啊,啪。”她对阮老师说道。 阮老师肯定地说:“你要喝果汁,我把果汁拿给你。” 阮老师用一块毛巾帮她擦干净黏糊糊的手。她配合着 阮老师的动作,并发出声音。“好了,我得给你拿果 汁了。”小岚环顾四周其他孩子。她的身体放松,目 光平和。“阮老师,阮老师。”当阮老师带着另外一 个孩子离开桌边走向餐厅另一端时她叫道。小岚僵坐 着开始吮吸手指。她轻声尖叫挥舞着手,并对走回来 但并没有带果汁的阮老师发出粗哑的声音。“你听起 来像一只小老虎。”阮老师边笑边说。小岚也笑了。 随后她用手敲击着桌子并说道“喔,喔。”桌边另两 个小朋友也开始敲击了。这时,在他们敲击中离开的 阮老师再次折返,并带来了一小杯果汁给小岚,她很 开心地用双手捧着大口喝下。
第三讲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的方法
(一)描述的方法
描述法是指记录被试在自然状态下所发生 的行为和所处的情境,然后对所收集的原 始资料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的方法。 日记描述法 轶事记录法 持续记录法(实况详录法) 样本描述法

1.日记描述法



对同一个或同一组被试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进 行反复观察,把观察到的被试各方面的新行为、 新发现记录下来,进行研究。 强调记录儿童的新行为,如第一次牙牙学语, 第一次抓住东西等。 斐斯泰洛齐《一个父亲的日记》、达尔文《一 个婴儿的传略》、普莱尔《儿童心理》、陈鹤 琴《儿童心理之研究》等。
缺点



容易受偏见影响而选择性地记录行为,以 记录者的好恶进行偏向性选择。 简单的文字描述,容易导致记录者和阅读 者在理解文字内容时产生差异。 记录的文字材料比较简练,有时难以真正 有效利用。
运用时要注意




要考虑什么情况下需要运用。要权衡“值得记 录”的事情,关注普通儿童的特殊状况,特殊 儿童的行为等。 使用时,应该在适当事件——“轶事”发生时, 尽可能快速地将事件记录下来。随时准备好记 录的工具。 所记录的资料要客观、准确和完整。清楚地描 述事情的发生次序和过程。 尽可能用正确的词汇和文字进行记录,以便保 有原本对话的情境和含义。
例:儿童却利


3岁的却利和妹妹在玩过家家,却利说他 是爸爸。当他走进厨房时,姐姐要给他一 块蛋糕(他非常爱吃),但却利拒绝了, 说:”我要蛋糕做什么?大人是在吃饭时 才吃它的。“十分钟后,却利来了,说:” 姐姐,我现在可以吃蛋糕吗?我现在不是 爸爸了,我是却利。“ (一个孩子的模仿行为)


轶事记录法不仅要记录被试的言谈行为表 现,还要记录被试行为表现的背景及其他 人在场的活动。 轶事记录法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可 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个性特 征、各种行为习惯擤出的机制,以便有的 放矢地进行教育干预。
例子


小新拿出一只瓶子,并盛满了水,自己坐下来,慢慢地喝。 然后他用右手拿着瓶子,慢慢地向左边的床爬去。站起来放 掉瓶子,朝3米多远的母亲走去。然后他抓起一只装有事物 的瓶子,向左转,往回走,向另一个约3米多远的瓶子走过 去,并试图用一个塞子塞着瓶子,而塞子放在钢琴上的一个 盒子里。他就拿这这个瓶子打钢琴,接着驯服地接受惩罚。 然后,小新平躺着吃东西,站起来走了2米,试图敲一只盛 满油的瓶子,向左转,有朝钢琴走去,又走了2米后,就在 钢琴的罩子下慢慢地爬行,又从罩子下钻了出来,拿到他的 玩具娃娃,把娃娃仍在地上,又去拿软木塞子和瓶子,并设 法将塞子塞在瓶子上,咯咯地咬着牙齿,站起来,又坐下来。 (记录的13个月大孩子仿效母亲一边倒水,一边做他“坏孩 子”的动作。


优点 能提供较长期、较详细的一手资料 记录被试发展的真实过程、连续行为 描述被试的生活环境及其各种行为,有利于对行为进行 质的定性分析。 个案研究与生态学研究常用。 缺点 被试受过良好教育,选择具有偏向性,缺乏代表性 观察者为家长或亲友,容易偏差高估儿童 案例太少,缺乏普遍性 耗费人力物力
运用时需要注意



家长较多地运用日记发,但在托幼机构运 用较少,不过在个案研究时会用到。 如针对一些比较特殊的孩子,如障碍儿童 通常不能很好地沟通,需要日记收集资料, 发现其内心世界。 除了真正记录儿童的行为之外,不能太琐 碎,要将真正对了解儿童有关的行为记录 下来。

2.轶事记录法


轶事,是指独特的事件,也可以是观察者 非常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事件。顾名思义 就是观察者将自己感兴趣的,并且认为是 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儿童行为和反应,以 及可表现儿童个性的行为事件记录下来以 供分析。 不同于日记记录法,轶事记录法记录的是 被试显著的新行为;而且它是有主题的, 要将整个事件的发生顺序完整详细记录。
3.实况详录法



又称持续记录法。比轶事记录法更详细更完整, 要求尽可能详细地捕捉最主要行为或事件的要 素,是记录连续行为的最好方法。 记录的内容包括被观察者本身,或与他人互动 时所做的每一件事和所说的每一句话,以及被 观察者所处的背景、环境场所等。 观察者忠实地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记录,以此进 行客观的、毫无主观推测的记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