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高考模拟题古诗词鉴赏

2019高考模拟题古诗词鉴赏

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①玉瀣:“玉瀣”是一种美酒的名称。

②黄庭:“黄庭”是道经的名称。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第一句以自豪的口吻赞美了居住地的环境,暗示纷繁的人世无法比拟。

B.下片头三句表明诗人就是要理直气壮贪图这种自在的生活,即使身体“衰残”也不放弃。

C.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创作的本意,“心肠别”戳穿了最高统治者的嘴脸。

D.全词写闲居生活的感受,但基调苍凉悲壮,直陈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

15.分析“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意境,试用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诗句对照分析。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小重山[南宋] 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

槐枝啼宿鸟,冷烟浓。

小楼愁倚画阑东。

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

梦魂飞不到,楚王宫。

翠绡和泪暗偷封。

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注】陈亮,字同甫,多次向宋孝宗上书陈述抗金方略。

据《丽情集》记载,御史裴质和成都歌女灼灼有情,裴质被召还朝后,灼灼以软绡聚红泪为寄。

14.简要赏析这首词上片的写景艺术。

(4分)15.本词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的风格相比,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5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终南山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台,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太乙:终南山主峰。

天都:天帝所居之处,此指长安。

分野:古代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区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

终南山一带属井宿分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联用夸张的手法写出终南山高峻雄伟、气势磅礴,与天相接、与海相连。

B.颔联写烟云变灭,诗人入山回望,白云弥漫,青霭蒙蒙。

移步换形,意境朦胧。

C.颈联中诗人立足“中峰”,用天气变化不定时雨时晴来表现千岩万壑的千姿百态。

D.本诗思路清晰,先“遥看全景”,再写入山所见与“中峰观变”;最后展望远景。

15.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的评价。

有人认为它“与通体不配”;也有人认为此联“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

你同意哪种认识?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逢故人【唐】杜牧年年不相见,相见却成悲。

教我泪如霰,嗟君发似丝。

正伤携手处,况值落花时。

莫惜今宵醉,人间忽忽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上句言不见之久,下句叙相见之情;相见“成悲”看似反常却真实。

B.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描写诗人悲伤之态,又揭示诗人悲伤之由。

C.颈联进一步描述与故人相逢后的情景,颇有“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惊喜。

D.尾联既是劝慰故人亦是自劝,珍惜相逢时美好时光,今宵不惜一醉方休。

15.结合全诗,说说诗中之“悲”有哪些。

(6分)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游览【宋】黄庭坚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白石,倚玉枕,拂金徽。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黄庭坚晚年两次被贬官西南。

此词大约写于作者晚年被贬谪时期。

瑶草:仙草。

武陵溪:化用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金徽:金饰的琴徽。

这里指琴。

长啸:长叹。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为春行纪游之作,桃花艳溪边、黄鹂悦枝头、美酒伴琴音,词人难掩春日出游之乐。

B.开篇采用了比兴的手法,热情赞美了瑶草像碧玉一样可爱,将读者带入作品的艺术境界。

C.下片运用典故表达词人情感的方式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相同,这种手法在诗词中较为常见。

D.词中多处使用了比喻和象征的艺术手法,意蕴丰厚,读之颇有一些令人咀嚼不尽的诗味。

15.清代批评家陈廷焯曾评价黄庭坚是“倔强中见姿态”,请结合本词谈谈你的理解。

(6分)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辛弃疾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历楚山川。

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

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

【注】作者此前在江西、湖北等地任职,调动频繁。

词中"青钱"指荷叶。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首句点题,道出离别已成为常态,次句说明近年行迹,照应"匆匆"二字。

B.词中以"绿带""青钱"比喻湖水荷叶,生动传神;用动词"萦""点"更激活了词句意境。

C.词的结句"后夜相思月满船"借助月光写相思,是我国古典诗词中一种常见的写法。

D.词的上片于叙事中抒发了相思之情,下片于写景中抒发了离别之情,可谓妙合自然。

1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辛词说:"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

"简析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情,具有怎样的艺术风格。

(6分)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夜宿田家戴复古簦笠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

雨行山崦黄泥坂②,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乱蛙声里睡,心从化蝶梦③中归。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注】①簦笠:古代的一种有柄的笠。

②坂:山坡。

③化蝶梦:《庄子·齐物论》中庄子曾梦化蝴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极写了诗人行迹无定、四处漂泊、仆仆道途之久且远的孤苦情状。

B.颔联承首联写诗人行路难,而写农家的贫困,则从侧面表现旅况凄苦。

C. 诗的第六句巧妙化用庄周化蝶的典故,抒写诗人自己的迷惘惆怅之感。

D.本诗借景抒怀,描写浓墨重彩,层次清晰,流转自然,颇具晚唐风味。

15.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6分)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独不见沈俭期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①南秋夜长。

谁谓舍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注】①丹凤城:指长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催”字用语新奇,写出频频捣衣声催促木叶凋落,视听结合,突出了少妇的心理感受。

B.“白狼河”句照应“十年征戍”句,“丹凤城”句照应“九月寒砧”句,前后衔接自然。

C.结句构思新巧,以有形之境写无形之愁,比前人望月怀远的意境更开阔,抒情性强。

D.本诗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句的写法相同,都是落笔对面见深情。

15.“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试结合诗歌前四句,分析本诗景和情的关系。

(6分)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有瞩韩偓晚凉闲步向江亭,默默看书旋旋行。

风转滞帆狂得势,潮来渚水寂无声。

谁将覆辙询长策,愿把棼丝属老成。

安石本怀经济意,何妨一起为苍生。

[注]东晋名相谢安,字安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晚凉中诗人在江边散步、看书,交待了诗题“有瞩”的具体情境。

B.颔联描绘风劲帆动、潮来水寂的景象,象征小人得势、英雄落寞的时代。

C.“棼丝”,原指乱丝,这里喻指纷乱之事,暗含了诗人对晚唐时局的担优。

D.本诗写景与抒怀有机结合,状物绘景,气势壮阔,借典抒怀,蕴涵深厚。

15.本诗后四句与《永遇乐(千古江山)》末尾三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皆以前人自况自勉,思想感情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6分)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

B.诗人登上快阁,在晚晴余晖里倚栏远眺,“倚晚晴”三宇不仅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情态,也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

C.诗人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会暂时流露出喜悦之色,而一个“横”字却又传神地勾勒出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神请。

D.尾联以景结情,作者看到眼前的“归船”“白鸥”,想到人生羁绊、为官艰辛,真心希望自已早日脱离官场,回到家乡。

15.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颔联。

(6分)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周紫芝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

回头双鬓已星星。

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

只愁飞诏下青冥。

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宁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

青冥:代指朝廷。

飞诏下青冥,指皇帝下令征调回朝。

不应,不顾。

1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词,本写惜别之情,却一反常调,以较多的笔墨叙事,为抒写别情作了充足的铺垫,一位渴望建功立业的使君形象跃然纸上。

B.词的上片,“相见于”三字,虽极平常,但却包含着那次相聚中种种快乐的情事,而这一切,作者只用“往事堪惊”四字一笔抹过,简括地表现出辛酸沉痛,不堪回首的情绪。

C.词的下片,“铁马”“红旗”“日暮”等意象,渲染了苍凉悲苦的意境,描绘了寒日的傍晚,一派萧瑟的边塞上,铁马奔驰,战旗飘飞,士气低沉的图景。

D.“横槊看诗成”语出元稹的“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亦有“横槊赋诗”的慨叹,后来人们常用“横槊赋诗”赞扬人的文才武略。

18.诗词中“虚境”包括梦幻仙境、已逝之境、未来之境、对写之境等,这首词写出了哪几种“虚境”?请结合词中具体语句分析“虚境”中传递出的情感。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5题。

(共1 3分)望庐山瀑布水(其一)李白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潨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注释】欻(x):忽然。

潨( còng):急流。

13.下列李白诗歌中,与《望庐山瀑布水(其一)》题材不同的一项是(3分)A.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B.三门横峻滩,六刺走波澜。

、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

C.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D.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14.诗话,常用三言五语对诗歌进行简练而中肯的点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