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讲: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分解

第四讲: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分解


四、科学直觉
直觉思维一般具有如下特性:
➢ 表现的突发性 ➢ 结构的跳跃性 ➢ 结论的或然性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 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 终不悔,为伊三境也。
➢ (3)归纳推理要以自然齐一律和普遍因果律为基 础,而这两者并不具有客观真理性。
波普尔对归纳法的批判
反归纳法---归纳法是过去推知未来的 方法
休谟的解决---经验的重复产生心理的 信念
波普尔---心理的信念(预期)产生经 验的重复感 如1919年爱丁顿对日食的观察,虽 然只有一次,却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 普遍性和必然性。
归纳和演绎的辩证关系
➢ 归纳是演绎的基础,归纳获得的结论可以成为演 绎的前提;
➢ 演绎是归纳的指导,演绎得出的结论可以成为进 一步归纳的事实来源。
➢ 恩格斯:“归纳和演绎,正如分析和综合一样, 是必然相互依赖着的。人们不应当牺牲一个而把 另一个捧到天上去,应当设法把每一个都用到该 用的地方,而人们要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只有注 意它们的相互联系、它们的相互补充。”
第三章:科学发现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演绎与归纳的辩证关系
一 演绎法及其哲学背景:
➢ 由一组公理推导出一个知识体系 ,或者由一 般原理推出个别结论的方法.
➢ 演绎的问题在于前提的正确性没法得到保 证
二:约定论
➢ 欧氏几何及其平行公设
公设一:过不同两点可连一直线 公设二:直线可无限地延长 公设三:以任意一点为中心和任一线段之长为半径可作
穆勒的归纳五法
➢求同法
求异法
求同求异并用法
共变法
乘余法
归纳主义方法论
• 科学研究从观察开始 • 观察事实为单称陈述 • 通过对事实的归纳,人们发现定律和
理论,它们表现为普遍陈述。 • 从定理、定律、理论和先行条件的合
取中演绎出预见,看能否被经验证实。
观察 → 归纳→形成假说→检验
归纳问题
太阳系模型——有核原子模型
➢ 英国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
α粒子散射实验
小太阳模型
玻尔的量子模型
➢提出了电子在核外的量子化 轨道,解决了原子结构的稳 定性问题,描绘出了完整而 令人信服的原子结构学说。
大胆尝试,严格检验
➢ P1→ TT → EE → P2 → ……… P1--问题 TT -- 一种理论 EE --通过批评和检验以清除错误 P2 -- 新的问题
三、科学隐喻
➢隐喻,源自希腊词metaphora,意 指“转换”、“变化”,它是一种 修辞格或文字组合法,用于指某种 与其字面意思不符的表达式。 “婴儿是朵花”
➢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指出:“我们不 得不在无法清楚地表达我们的思想 的隐喻和比喻中来说话,我们不能 逃避偶然的矛盾,然而隐喻却可以 帮助我们对客观现实进行较切进的 描述。”
即假设和理论 ➢ 各种理论之间激烈竞争,相互批评,并接
受观察和实验的严格检验,在检验中消除 谬误,并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理论。 ➢ 新理论被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所证伪, 又出现新的问题。
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 葡萄干蛋糕模型:
汤姆逊提出的这个模型,电子分布在球体中很 有点像葡萄干点缀在一块蛋糕里,很多人把汤姆 逊的原子模型称为“葡萄干蛋糕模型”。它不仅 能解释原子为什么是电中性的,电子在原子里是 怎样分布的,而且还能解释阴极射线现象和金属 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发出电子的现象。而且根据 这个模型还能估算出原子的大小约10-8厘米,这 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正由于汤姆逊模型能解释当 时很多的实验事实,所以很容易被许多物理学家 所接受。
第三节:科学技术活动的方法
一、观察、实验与理论的关系
观察和实验的理论负荷
1、知识的先天说 苏格拉底、柏拉图
2、纯观察说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洛克、
休谟、培、穆勒、罗素等
理论负荷说——观察渗透理论
保证观察的客观性的方法
1、要求观察结果可以重现 2、要消除可能影响观察客 观性的各种主观因素 3、观察中尽量使用先进的 仪器设备和观察技术
一、回溯推理方法
➢观察到了令人惊异的事实B; ➢如果A是真的,B理所当然是真的; ➢因此,有理由猜想A是真的。
二、类比
➢ 所谓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 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而推断它们在 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同一的一种方法。
A有a、b、c、d B有a′、b′、c′ —————————————— 则B可能有d
一圆 公设四:所有直角均相等 公设五:一平面上两条直线被另一直线所截,若截线一
侧的两内角和小于两个直角,则此二直线必在这一侧 相交 1795年的版本: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 行于已知的直线
平行公设问题
➢ 19世纪初,高斯(Gauss)、Bolyai和罗巴 切夫斯(Lobachevski)证明了:
平行公理是错的,不会引起任何混乱和矛盾
➢ 欧氏几何:平面 ➢ 黎曼几何:球面 ➢ 波利艾-罗巴切夫斯基几何:伪球面(马
鞍面)
➢ 康德:先验感性形式 ➢ 彭加勒的约定论 ➢ 维特根斯坦的极端约定论
1 4 9 16......
归纳法及归纳问题
一:归纳法
➢归纳法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 原理的一种思维方法。
➢ (1)归纳推理不能得到演绎主义的辩护。因为在 归纳推理中,存在着两个逻辑的跳跃:一是从实 际观察到的有限事例跳到了涉及潜无穷对象的全 称结论;二是从过去、现在的经验跳到了对未来 的预测。而这两者都没有演绎逻辑的保证,因为 适用于有限的不一定适用于无限,并且将来可能 与过去和现在不同。
➢ (2)归纳推理的有效性也不能归纳地证明,例如 根据归纳法在实践中的成功去证明归纳,这就要 用到归纳推理,因此导致无穷倒退或循环论证。
第二节: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
理论是大胆的猜测
➢ 科学理论等同于假设,“理论先于观察” --先有理论,后有观察。
科学研究开始于问题
➢ 科学问题的来源: A:原有的科学理论与新的科学事实的
矛盾。 B: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 C: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
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
➢ 科学从问题开始,促使科学家思考。 ➢ 针对问题,科学家进行各种大胆的猜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