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12个月幼儿训练

10-12个月幼儿训练

呀呀班(一)一、Hello时间目的:学会与人问好,从小培养社交礼仪。

二、唱名游戏(社会能力)目的:培养自信心;激发表现欲,增强本体意识,在与同伴交往中感知尊重和被尊重。

过程:教师先作试范自我介绍: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家长帮宝宝做自我介绍并表示年龄。

请其他的宝宝拍手欢迎。

词谱:3 4 5 / 3 4 5 / 5 4 3 2 / 1 -×××/ ×××/ 我们欢迎/ 你三、拨珠(精细动作)目的:训练手眼协调拨的动作及食指的独立性,培养空间知觉和视觉追踪能力。

准备:绕珠过程:1、教师出示绕珠架,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2、教师出示食指,拨动珠子,强调“拨”。

四、翻越障碍物(大运动)目的:1、锻炼宝宝翻越障碍物的能力;2、锻炼宝宝学会扶着妈妈的腿站立起握住球;3、手脚大肌肉的运动与协调能力。

准备:彩色接龙、碟片、球过程:1、伴随音乐,妈妈把宝宝放在一边的彩色接龙里。

2、妈妈蹲在另一边叫宝宝的名字,要求宝宝爬出彩色接龙。

3、找到妈妈的宝宝发放球,让宝宝玩一会儿,感觉他的质地;4、妈妈拿着球站起身来叫宝宝来抓球。

5、教师帮助宝宝抓住球,并让宝宝们在一起玩球。

注:可以让宝宝们比赛看谁最快。

五、亲亲我(语言能力)目的:促进妈妈和宝宝的交融性,并促进宝宝的语言发展。

过程:1、教师带着妈妈和宝宝一起说儿歌。

2、宝宝坐在妈妈的两腿上,妈妈有节奏的说儿歌并配合两腿抬高放低。

儿歌:我的小脸像苹果,妈妈你快亲亲我,亲呀亲亲我。

六、目的:1、欣赏音乐、感知节奏;2、感知乐器发出的声音。

准备:碟片、手铃过程:1、发放手铃让宝宝自己玩一会儿,发现能摇出声音。

2、妈妈和宝宝各拿一支手铃,配合音乐和教师一起摇手铃。

七、宝宝足球目的:增强眼脚协调能力及大动作技能,培养社交行为能力。

准备:球过程:教师给每个宝宝发一个球,请家长双手抱住宝宝腋下,在家长动力的帮助下,宝宝身体和腿的运动能够让球在地上滚动。

让其从起点线开始,看谁最快到达终点处。

注:摇动宝宝的腿可以增强宝宝腹部和腿部肌肉的力量,用脚和腿感知球可以让宝宝更好地认知身体。

呀呀班(二)一、Hello时间目的:学会与人问好,从小培养社交礼仪。

二、唱名游戏(社会能力)目的:培养自信心;激发表现欲,增强本体意识,在与同伴交往中感知尊重和被尊重。

过程:教师先作试范自我介绍: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家长帮宝宝做自我介绍并表示年龄。

请其他的宝宝拍手欢迎。

词谱:3 4 5 / 3 4 5 / 5 4 3 2 / 1 -×××/ ×××/ 我们欢迎/ 你三、推车(精细动作)目的:发展手眼协调性和空间知觉。

准备:翻翻乐过程:教师出示五指将小车来回推注意:尽量让宝宝独立完成。

四、扶物行走(大运动)目的:发展走的能力,锻炼胆量。

准备:大龙球过程:1、教师先将大龙球摆成一排。

2、将宝宝放在大龙球旁边,让妈妈协助宝宝将大龙球推到另一边。

五、毛毛虫目的:愿意与妈妈游戏。

准备:碟片(轻音乐)、娃娃过程:1、教师先带妈妈和宝宝说一遍儿歌。

2、教师将娃娃放在腿上演示一遍。

3、把宝宝放在妈妈腿上,妈妈像虫子似的爬行一起一伏。

儿歌:毛毛虫,毛毛虫,清早起来找小虫,见到面后招招手,小虫小虫在哪里?爬到树上望一望呀望一望。

六、合拢放开目的:促进宝宝理解话语,锻炼精细动作,有愉悦感。

过程:1、教师演示分解动作(合拢、张开、手指爬,指点眼睛、嘴的动作)。

2、教师边唱边带妈妈和宝宝做一遍动作。

3、跟着音乐一起做一遍。

七、探照灯目的:增强平衡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大动作能力。

准备:手电筒、彩纸、橡皮筋过程:家长用手电筒照在地上,让宝宝去“抓”手电筒光束时,宝宝就成了追逐者。

注:无论宝宝是爬着还是走着去抓彩色的光点,都能促进宝宝的手眼协调,增强灵活性。

呀呀班(三)一、Hello时间目的:学会与人问好,从小培养社交礼仪。

二、唱名游戏(社会能力)目的:培养自信心;激发表现欲,增强本体意识,在与同伴交往中感知尊重和被尊重。

过程:教师先作试范自我介绍: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家长帮宝宝做自我介绍并表示年龄。

请其他的宝宝拍手欢迎。

词谱:3 4 5 / 3 4 5 / 5 4 3 2 / 1 -×××/ ×××/ 我们欢迎/ 你三、套塔(精细动作)目的:培养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认识颜色及大小。

准备:套环过程:1、教师出示彩色塔环,从大到小套一遍。

2、妈妈指导去做一遍,再让宝宝自己做一遍。

四、翻山越岭(大运动)目的:锻炼宝宝全身动作的协调性,促进“爬”的动作进一步发展,激发孩子参与身体活动的积极性。

准备:彩色接龙、碟片、带响的溜溜球过程:1、先让宝宝玩一会儿溜溜球。

2、妈妈和教师引导宝宝爬过小山。

3、宝宝要穿过隧道、翻过小山,爬到妈妈身边取玩具。

注意:引导宝宝完成每一项活动过程。

五、敲手鼓(艺术能力)目的:培养宝宝的乐感与节奏感,愿意敲鼓。

准备:手鼓、碟片过程:1、教师演示敲手鼓的动作。

2、播放音乐,前半段妈妈帮助宝宝敲,后半段让宝宝自己敲。

六、荡小船目的:培养宝宝的空间感及平衡能力。

准备:浴巾、音乐过程:1、先选一个胆子比较大的宝宝做示范。

2、宝宝们轮流荡小船。

儿歌:摇呀摇,摇呀摇,摇到外婆桥,我给外婆行个礼,外婆夸我是好宝宝。

七、骑着我的小白马目的:感知音乐节奏,增强亲子关系。

准备:娃娃、音乐碟片过程:将家长伸直腿,让宝宝坐在家长膝关节处,通过肢体的上下抖动,增强宝宝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

呀呀班(四)一、Hello时间目的:学会与人问好,从小培养社交礼仪。

二、唱名游戏(社会能力)目的:培养自信心;激发表现欲,增强本体意识,在与同伴交往中感知尊重和被尊重。

过程:教师先作试范自我介绍: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家长帮宝宝做自我介绍并表示年龄。

请其他的宝宝拍手欢迎。

词谱:3 4 5 / 3 4 5 / 5 4 3 2 / 1 -×××/ ×××/ 我们欢迎/ 你三、对应(精细动作)目的:训练三指捏的动作,学习一一对应。

准备:家禽嵌板过程:1、教师出示嵌板,介绍上面的名称。

2、教师出示三指,将嵌板取下,再将嵌板依次对应镶嵌回去。

四、我的手指(认知)目的:培养宝宝认识手指,发展自我意识。

过程:1、教师示范每个手指的运动。

2、一只手两只手握成两个小拳头,小拳头,伸开来,变成十个好朋友。

3、提问手在哪?脚在哪?宝宝跟教师做一遍。

4、大拇指见面点点头,二拇指见面弯弯腰,三弟四弟碰一碰,小小弟拉拉勾。

5、妈妈帮助宝宝做一遍。

五、小手拍拍目的:培养宝宝认识五官,并能指出来。

过程:1、教师边唱儿歌边做示范。

2、先让宝宝指认妈妈的五官。

儿歌: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来,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在哪里?眼睛在哪里?用手指出来。

六、蹲一蹲、站一站目的:培养宝宝腿部的肌肉力量和耐力,发展孩子平衡能力。

准备:音乐碟片过程:家长用两只手分别拉着孩子的手,引导孩子学习屈膝,蹲下来的动作,稍作停留之后,家长再拉着孩子的双手,使其再跟着家长一同站起来,使孩子熟悉这一活动后,家长鼓励宝宝独立蹲和站起来的动作。

七、妮娜娜娜(摇篮曲)目的:刺激内侧耳的音乐发育。

准备:音乐碟片过程:妈妈将宝宝抱在怀里,跟随教师一起哼唱,左右摇晃宝宝。

呀呀班(五)一、Hello时间目的:学会与人问好,从小培养社交礼仪。

二、唱名游戏(社会能力)目的:培养自信心;激发表现欲,增强本体意识,在与同伴交往中感知尊重和被尊重。

过程:教师先作试范自我介绍: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家长帮宝宝做自我介绍并表示年龄。

请其他的宝宝拍手欢迎。

词谱:3 4 5 / 3 4 5 / 5 4 3 2 / 1 -×××/ ×××/ 我们欢迎/ 你三、敲球(精细动作)目的:训练手眼协调能力及手腕的灵活性,培养专注力。

准备:敲球台过程:教师出示五指,握住锤利用手腕的力量敲击敲球台上的球。

左右手均做练习。

四、鸭子和鸡(认知)目的:认识鸭子和鸡并了解其特征,嘴、脚、毛色及走路的姿势。

准备:小鸭小鸡的卡片过程:1、教师出示鸭子和鸡的卡片,介绍他他的特征。

2、妈妈抱宝宝学鸭子和鸡走路。

五、小鸭小鸡(语言)目的:促进宝宝语言发展,学习发单字音。

准备:小鸭小鸡头饰过程:1、教师边唱儿歌边做示范。

2、教师唱儿歌让妈妈带着宝宝发呷呷和叽叽的音。

3、分成两组,分别站在两边,边唱儿歌边做动作。

儿歌:小鸭小鸡碰在一起,小鸭呷呷呷,小鸡叽叽叽,呷呷呷,叽叽叽,呷呷呷,叽叽叽,一同唱歌,一同游戏。

六、跨越障碍(大运动)目的:锻炼宝宝膝关节的灵活性,发展平衡能力。

准备:高矮不同的物体、音乐碟片过程:妈妈用手扶着宝宝向前走,遇到障碍物时,让宝宝抬脚跨过障碍物。

可以让几个宝宝比较,看谁最快跨过障碍物,走到终点。

注:这种训练有助于增加宝宝的平衡能力,培养手眼协调性。

学会跨越障碍,掌握的简单技能可以增强宝宝的自尊心,锻炼他的行走能力。

呀呀班(六)一、Hello时间目的:学会与人问好,从小培养社交礼仪。

二、唱名游戏(社会能力)目的:培养自信心;激发表现欲,增强本体意识,在与同伴交往中感知尊重和被尊重。

过程:教师先作试范自我介绍: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家长帮宝宝做自我介绍并表示年龄。

请其他的宝宝拍手欢迎。

词谱:3 4 5 / 3 4 5 / 5 4 3 2 / 1 -×××/ ×××/ 我们欢迎/ 你三、开纸包(精细动作)目的:培养宝宝探索思考能力,与手指的控制力。

准备:纸、玩具过程:1、教师出示玩具与纸告诉宝宝颜色。

2、将玩具一个一个包起来,再将纸包打开。

3、让妈妈包,宝宝开纸包。

四、过街鼠(大运动)目的:培养观察力及大肌肉运动。

准备:手绢、绳(或用其他物品扎成老鼠)过程:1、教师出示手绢并告诉宝宝是正方形。

2、教师将手绢叠成一只老鼠用绳系住尾巴拿手去拍打。

3、妈妈在前拉着小老鼠宝宝在后追打。

五、小老鼠上灯台目的:培养宝宝的语言发展。

准备:碟片过程:1、教师带着妈妈和宝宝一起念儿歌。

2、教师带着妈妈和宝宝一起边唱儿歌边做动作。

3、放音乐一起做一遍。

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

六、拍气泡目的:训练手眼协调性,培养好奇心。

准备:彩虹伞、音乐碟片过程:让宝宝们由一位教师陪同围坐在彩虹上,妈妈们和老师拿着彩虹伞,随着音乐将彩虹伞轻轻摆动,彩虹伞中间的位置由于空气的流动,会鼓起一些泡泡,教师引导宝宝去拍鼓起来的泡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