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语音学
一、填空题
1.[i u y]这三个元音可以用、两个特征区别开来。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考研]
【答案】唇形的圆展、舌位的前后
【解析】[i]是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u]是舌面后、高、圆唇元音;[y]是舌面前、高、圆唇元音,通过唇形的圆展可以区别[i]和[u][y],通过舌位的前后可以区别[u]和[y]。
2普通话[dəŋ²¹a](等啊)在口语中读作[dəŋ²¹ŋA],这体现了______。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考研]
【答案】语音同化
【解析】本题考查语流音变相关的内容,语流音变包括同化、异化和弱化三种现象。
普通话中[dəŋ²¹a]第二个音节[a],由于受到前面音节韵尾的影响,增加了辅音[ŋ],属于典型的语音同化现象。
3./p b ph/这三个音位可以用、这两对区别特征区分开。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考研]
【答案】送气不送气;清浊
【解析】本题考查辅音音位的区别性特征。
辅音发音受到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影响与制约,其中发音方法又包括阻碍的方式、声带是否颤动、气流的强弱三个方面。
/p b Ph/三个音位都是双唇音,因此它们的区别性特征应该集中在发音方法上。
/p/是不送气清塞音,
/b/是不送气浊塞音,/Ph/是送气清塞音。
因此这三个音位可以由送气不送气、清浊两个区别特征区分开。
4.从语音四要素的角度看,“衣”、“易”的区别在于,Live与leave的区别在于。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考研]
【答案】音高;音长
【解析】语音四要素是指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质。
“衣”、“易”的区别在于声调(调值)不同,所以它们的区别在于音高;Live与leave的区别在于音素[i]的发音长短,所以它们的区别主要是音长。
5.“索马里”的第一个字读得像阳平,这是语流音变中的,网络语言中的“酱紫”从语流音变的角度看是。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考研]
【答案】异化;脱落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流音变中产生的同化、异化、弱化、脱落等现象的分析。
“索马里”第一个字读得像阳平,属于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因为连着发音有困难,所以一个发生变化的现象,是语流音变中的异化现象。
“酱紫”是“这样”发生了合音,“这”的元音音位脱落,所以是语流音变中的脱落现象。
6.有些方言中“花生”与“发生”听起来读音一样,而普通话的发音不一样,这是因为[f]、[X]在这种方言中是,在普通话中是。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考研]【答案】相同音位;不同音位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音位的归并原则。
[f]、[X]在有些方言中读音相同,是因为这些方言中[f]、[X]两个音属于同一个音位,不能区别意义;而两者在普通话中发音不同,且能区别意义,所以它们在普通话中属于不同音位。
二、名词解释
1.语音[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南开大学2011年研]
答: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有意义的声音。
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或者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颤动,具有物理属性;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还具有生理属性;更重要的是,语音要表达一定的意义,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必须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所以语音又具有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2.音素和音节[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
相关试题:
(1)音素[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
(2)音节[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1、2012年研]
答:音素和音节是语言中的两个基本的语音单位。
(1)音素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音节由音素构成,如“刊(kān)”它可以划分出“k、a、n”三个音素。
音素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
在语音学与音韵学中,音素一词所指的是说话时所发出的声音。
音素是具体存在的物理现象。
国际音标的音标符号与全人类语言的音素一一对应。
(2)音节
音节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语音单位。
每发一个音节时,发音器官的肌肉,特别是喉部的肌肉都明显地紧张一下。
每一次肌肉的紧张度增而复减,就形成一个音节。
几次紧张就有几个音节。
一个音节可以只有一个音素,也可以由几个音素合成。
例如“西安是一个美丽的古城”(xi an shi yi ge mei li de gu cheng),发音器官紧张十次,是十个音节,写下来是十个汉字。
一般说来,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3.元音[南开大学2011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
答:元音是指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又称母音,是音素的一种,与辅音相对。
如a、o、e、i、u等。
元音的发音特点是:(1)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发生震动,发音器官的其他部位不形成任何阻碍,因而气流经过咽腔、口腔时畅通无阻;(2)发音器官的各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3)呼出的气流畅通无阻,因而气流较弱。
每个元音的音质取决于舌位的高低、前后,嘴唇的圆展。
4.音质[南开大学2011年研]
答:音质是指声音的特色,又称为音色。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颤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i、e、ɛ、a、ɑ、ɔ、o、u]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也不同。
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包括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发音时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一个音素代表一种音质,不同的音素代表不同的音质。
了解音质的详细情况和它在语言中的作用,这是语音研究的首要任务。
5.音位[中南大学2011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
答: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例如说汉语普通话的人通常认为“埋”“麻”“忙”三个词里都包含同一个元音“a”,一般在标音时也都写作[a],其实这三个词的读音是[mai][mA][mɑŋ],它们分别包含了发音时舌位有前后差别的[a][A][ɑ]。
在汉语普通话中[a][A][ɑ]的不同并不区别意义,不会引起意义上的误解,因此同属于一类。
它们同属于一个音位[a]。
有些音素的不同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就要看做不同的音位。
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称作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是指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可分成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6.音位变体[浙江大学2010年研]
答:音位变体是指同一音位的不同变体,又称音品。
即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称为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音位则是从音位变体中概括归纳出来的。
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是类别与成员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音位变体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种。
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又称“必然变体”;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又称“习惯变体”。
7.语流音变[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研;中南大学2011年研]
答:(1)语流音变的内涵
语流音变指的是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的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
(2)语流音变的类型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①同化现象在各种语言的语流音变中都十分常见,它是指一个音位受相邻音位的影响而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趋同的现象。
比方北京话的“棉”/mian/、“面”/mian /中的/n/在“棉袍”“面包”中变成/m/,这是被“袍”“包”的声母/p h/、/p /在部位上同化的结果。
②异化现象是和同化相反的音变现象: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果连着发音有困难,则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变得跟邻近的音不同或不相近。
比方北京话的上声是个发起来比较费力的低曲折调,两个上声字相连时,第一个上声要变成阳平(“土改”调同“涂改”),这是调位的异化。
③弱化通常发生在轻声(汉语)或弱读(重音型语言)音节中。
从元音来说,弱化最常见的表现是:复元音单化,单元音(高元音/i u y/除外)央化。
比方北京话口语中“木头”/mu t h ou/弱化成/mu t h o/,“妈妈”/ma ma/弱化成/ma mə/。
④随着弱化程度的加深,还往往会进一步造成某些音位脱落,并有可能进一步造成音节分界的变动,或两个音节并为一个音节,后者也称作“合音”。
比方北京话的“你们”/ni214mən./常说成[nim214],“我们”常说成[wom214]或[m214],“豆腐”/tou51fu/说成[tou⁵¹f];三词都发生了音位的脱落,前两词还发生了合音。
总之,语流音变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的自然变化,使得语言更流畅地表达意义,使得交际更加方便。
8.腭化[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考研]
答:腭化是语音同化现象的一种,指舌面音以外的辅音发音时因受高元音影响,舌位抬高,舌面靠近硬腭,使发出的音成为舌面音或具有舌面音色彩的现象。
腭化使气流通道变窄,。